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训诂与语言的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诂学对文献语言的解释,最终必须坚持符合语言的社会性这一原则。贯彻“随文释义”的原则与坚持语言的社会性原则二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词义有社会性,词语形式、用词习惯等都具有社会性。讲语言的社会性,应顾及语言事实和语言习惯,不能简单地仅仅只是按“文法”看问题,也不能单纯地从逻辑事理上去作推断。在坚持语言的社会性原则时,还必须考虑到语言的时代性和语言的地域性这两个更具体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词义经常处于变化之中,造成词义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概括起来,一是语言的外部原因,一是语言的内部原因。所谓外部原因,主要指社会历史的变迁,物质文化的演进以及人的思维和认识的发展所造成的词义变化。比如在先秦时代,“天下”“国”“家”这一词义系列里,“天下”指周王统治的行政区域,“国”指诸侯统治的行政区域,“家”指卿大夫统治的行政区域。这种词义格局是以西周的分封制为背景的。到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确立以后,“国”和“家”的意义有了变化,通常是“国”  相似文献   

3.
《史记》的语言,史称文言文的典范.自该书问世后,上起东汉,下至隋唐,为之作注者不下数十家.可惜的是,至南宋时代,这些注解几乎全部亡佚.流传下来的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是现在最通行的注本、史称“三家注”.这是一部特殊类型的集注.它虽然以人名、地名的考证和史实的考核作为集注的主干,但是对词义的注释亦特别重视.虽然《集解》、《索隐》和《正义》成书时间不同,但是注释《史记》的宗旨、注释词义的方式方法以及安排的体例却是大同小异的,特别是在对词义训释方面,他们都力求从该书语言的实际出发,遵循着随文立训的基本原则,把形训、音训和义训的传统训诂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揭示了倾偏性是词义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词义引申中倾偏性是形成多义词的主要原因,指出词义倾偏的“向”和“度”与词义演变的内在关系,而社会性又是影响词义倾偏的“向”和“度”的客现原因。  相似文献   

5.
由词义引申而形成的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揭示出人类认知的构成方式、工作方式以及语言形成、发展的一些重要规律。词义引申主要缘由是人们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隐喻式思维活动和语言运用过程中的经济性原则,即人们使用语言时总是倾向于高效、省力的方式。词义隐喻式的引申是认知活动和语言交际中实现经济性原则的重要途径,而人们用旧词隐喻性地表达一个新概念的内在驱动力就是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词义注释是文言文注释的关键,会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从注重词义注释的传承性,区分词义的概括义与随文释义,以及明了语法解释词义三方面,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的词义注释存在某些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7.
语言依赖于社会生存发展,同时语言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革。每一种语言都带有时代的烙印,具体反应在其语音、词汇、句子层面上。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许多人已经先富起来,近来“土豪”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流行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用“土豪”一词来称呼有钱人。实际上,“土豪”的词义变化反映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它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深刻了解“土豪”一词词义的变化,我们将从社会环境和语言本身探讨“土豪”词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语境与语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社会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言系统所承载的意义 ,不论是词义、句义还是语篇意义 ,往往都取决于语言所处的具体环境 ,即语境 (context)。语境是理解和解释语义的必要条件 ,语境研究对语义研究至关重要。因此可以说 ,适应语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对语义学、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语境与语义进行研究 ,可以说明语境对语义的制约作用和语境研究对语义研究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词汇的感情色彩依附于词义,具有客观固定性和社会性,并且随着词义的变化,词汇的感情色彩也随之改变.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提出"意义感染"的概念,重点分析词义感情色彩变化中的意义感染现象发生的两大主要途径.根据Labov提出的词义变化四条原理对意义感染现象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意义感染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语言变化带领者的社会经济阶层、所处的地域以及性别都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论认识的语言制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本质上是活动与知识的统一,而无论是作为过程的活动,还是作为结果的知识,都离不开语言.人的认识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社会的过程,必然需要语言作为交往的手段,因为语言在其起源及其主要功用方面就是社会性的,“它对思想提供了共同的表达方式,这些思想如果没有语言恐怕永远没有别人知道”.①作为社会活动的产物,认识表现为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它应当存在于不是为一个人,而是为许多人所理解的形式中,即必须用语言加以表达.因为语言不仅是社会性的交往手段,同时还是普遍性的物化形式.语言的社会性与普遍性内在联系着.语言作为社会的精神交往手段之所以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能,只是因为社会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思想——概念的结晶通过语言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了实现社会的精神交往,必须使由于许多人的认识活动的成果而产生的某种普遍性的东西用语言形式物化出来.作为社会性的交往手段与普遍性的物化形式相统一的语言,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②因而它不可避免地介入认识过程中,构成认识的内在要素,作为其活动形式与存在形式制约着认识.认识的语言制约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张博《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一文提出的词义组合同化的演变过渡中赖以实现的必要条件,补充提出了探讨“组合同化”必须遵循的两条原则,即社会的原则与历史的原则。并据此对该文举列的范例进行了考辨,说明其所引范例是难以用来论证“组合同化”说的。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中隐喻性表达的出现也许源于语言系统中的的经济原则(以少喻多)。隐喻在扩展词义和句子表达中突显的以少胜多的作用表明隐喻是不可多得的表意、传神的简约的语言手段,因此,它的出现和受青睐是语言系统本身选择的结果,是语言的经济原则和隐喻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委婉语最初是与和宗教迷信有关的禁忌语形影相随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其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到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委婉语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其词义的演变有4种倾向,即词义的扩展、词义的缩小、词义的扬升和词义的贬降.委婉语的语言特征还属于语用学中人与人交际的范畴,与"社会语境”、"合作原则”、以及"礼貌原则”等主要语用原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美恶同辞”与“同形对义词” 1.0 “落”一词同形共居“降”“始”二义。《尔雅·释诂》:“落,始也。”《说文·艸部》:“落,凡艸曰零,木曰落。”这类词义现象,前人谓之“美恶同名”(词、辞)。在训诂史上最早采用“美恶同名”来解释上述词义现象的是东县时期的注释家郭璞。《尔雅  相似文献   

15.
索绪尔"符号学"设想的缘起和意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符号学研究符号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活力,索绪尔把握了各个符号系统的共同点--社会性,从而把握住了语言符号的本质.语言符号的本质在言说的整体语言中最充分地表现出来,由此确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说的整体语言.反过来,我们若要研究符号学,也必须从符号的主要系统--言说的整体语言着手,才可明晓符号学的基本问题.可见,索绪尔重视符号学,意在进行语言学研究对象的界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首要真理,只有在符号创制出来以与概念相对应的一刹那,才是首要真理.一旦成为社会事实,任意性就无足轻重了,因为它与符号学系统攸关的社会事实不相干,而社会事实的核心就是对社会产物的被动接受.索绪尔一方面奉任意性为第一原则,另一方面,又以为它并不真正存在,只是一个想像而已,因为语言永远是一种既存、已在的状态,我们面对或身处的是社会事实.因此,符号对其所表示的概念而言,是任意的;对使用符号的语言社会而言,却是强制的.两者都是由集体决定的,这充分说明语言符号的本质是社会性.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词语是语言的重要构成因素.词语所表达的意义--词义,对人类交际,传承文化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词义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且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词汇语义研究将词义扩展的原因更多地归咎于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词汇语义认知研究认为,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性的,也不可能独立于人类的认知和体验之外。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人类的认知思维,概念转喻是词汇意义扩展的认知机制之一。概念转喻涉及的是“邻近”和“突显”原则,“邻近”常常引发词义的转移,“突显”则会引起词义的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18.
关注语言的统一与分化、关注对话、关注语言的社会性是巴赫金杂语理论中最主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在巴赫金杂语理论的阐述中时而单独起作用,时而交织地起作用。分析这些原则,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出杂语理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词义一直是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符号学等许多门科学的研究课题。然而,不同的科学给词义所下的定义则各不相同。就是在语言学界,学者们对词义的理解也分歧颇多。  相似文献   

20.
许多语言学著作在阐述词义的性质时,都谈到了词义的概括性,却不谈或很少谈词义的具体性.其实,词义是概括的,也是具体的.词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作为矛盾的双方,是同时统一于词义这一现象当中的.如果我们只看到词义的概括性的一面,无视或忽视其具体性的一面,不但无助于对词义性质的正确理解,而且也会给具体的词的意义的掌握和运用带来弊端. 词义是概括的,也是具体的.这是由词的意义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知道,词义就是“语言中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所共同了解的词所反映的事物、现象或关系.词的意义是由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的反映,是由应用这种语言的集体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对词义的相互了解是体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条件.”(《辞海》197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因为词义“是由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所以词义是概括的.(本文谈词义并不局限于“词”的意义,还包括语素和词语等的意义)所谓“概括”,不外乎是指(1)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等加工;(2)在这种“加工”中,保留相同事物或现象共有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放弃其个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