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秦诸子散文写作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诸子的写作理论中,有关写作方法的总结,成就突出。本文主要论述了诸子提出的“假物取譬”、“持之有故”、“以名举实”、“类取类予”,“辞达言文”、“无端崖之辞”、“修改润色”等7种写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兼具诗歌和散文之特点,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源渊久远的重要文体。刘勰在其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里说:“铺才逦文,体物写志”是赋之特征。刘勰又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赋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名辩思潮与先秦诸子散文的美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辩思潮是影响先秦学术界的一次普遍性的学术思潮,以往研究名辩思潮多注意到其在哲学、逻辑学上的成就而鲜有人关注其在文学上的意义及影响。先秦诸子散文所取得的成就和文学价值与名辩思潮所倡导的论辩风、论辩术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名辩思潮这种影响在先秦散文的美感特征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论"读者"期待与先秦赋之"繁采寡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学者多从赋体起源的角度来探究赋体特征的形成,但却忽略了对赋的早期生存环境的考察.最早以赋名篇的荀子,以及最早大力作赋的文人宋玉等,其赋在创作时都有既定的读者,就是当时各国的当权者们.由于赋作者对读者的依附性,以及宴游时诸人同题共作的创作方式,形成了先秦赋"繁采寡情"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散文经常出现以声观气事象,根据人的声音判断生命力的强弱及其功能属性。有时赋予声音以超验的属性,它可以脱离人的形体而继续存在。周代礼乐文化用理性精神看待声与气之间的关系,强调志的统辖作用。先秦两汉散文所展示的声气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喜剧型、悲剧型、悲喜剧错杂型、悖反型四类。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大量的城市选址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对选址实践进行分类分析后发现:其主要成就由辨方正位的测量之术、城地相称的制邑之术、尊历合时的节令之术和得利避害的御水之术的技术体系构成;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技术体系奠定了华夏文明城市选址的基础,其总体特点是实用理性。  相似文献   

7.
西汉时期,赋体文学的"铺陈手法"、"主客问答的结构方式"及"对偶俪辞"等特征对其时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了散文的赋化并为骈文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这种影响的发生与西汉时期思想界特别强调阴阳二元观念和礼制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它通过内化为士人对"雅"的审美追求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先秦的说理散文具有形象性、感情丰富的特色,体现出一种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主旨表达靠形象来完成;言道明理深含感情;语言结构富有美感诗意。本文旨在通过具体分析来探讨先秦哲理散文中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聂永华 《南都学坛》2004,24(4):65-71
春秋战国,处士横议,诸家蜂起,由诗的时代进入了理性散文的时代,诸子百家的高谈阔论和无羁的争辩,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散文,他们的个性和文辞共同造就了一代散文的辉煌。近代中国社会和学术思想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新文化运动的强力裹挟下,研究观念和方法出现了时代性转型,由传统走向了现代,先秦诸子研究呈现出新的风貌,涌现出一大批颇具现代意义的成果。就文学与散文艺术研究而言,学界就其繁荣原因、发展演进、文学性及其艺术手法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回顾诸子散文的百年研究历程,分析其得失,探讨新的发展路向,将会为进一步深化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散文,为中国散文奠基。独抒新见,立一家之“说”;风格各异,成一家之“体”;情采纷呈,显一家之“文”:是千恣百态的先秦诸子散文表现的鲜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韩愈、柳宗元等人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文学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理论主张,并以出色的创作成就引领文学革新走向成熟和兴盛,使得文赋在形式上突破骈赋、律赋的格式束缚,向着质朴化、散文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汉书·艺文志>"杂赋"中的中贤失意赋,是不得志或下层知识分子自我嘲谑、抒发愤懑之情的赋作,其特点是语言接近口语化,风格诙谐,现在还可以在相关史料中找出类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刘宋中期文学发生了两大变革,一是从客观描摹向主观抒情的方向发展,二是在体制上更加注重骈化。谢庄《月赋》营造出清雅冲淡的意境,融入了浓厚的抒情意味,骈俪特征明显,声律和谐,音韵流转。《月赋》既标志着咏物赋向抒情赋的转变,又实现了古赋向骈赋的转变,推动了刘宋文学的变革,赋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前秦时氐族散文家苻朗《符子》,集中体现老庄“无为”思想,并不乏文才横溢的寓言体散文之作。整体分析《全晋文》载清人严可均辑苻朗佚文,联系苻朗身世与所处国势,史文印照,尽显作为氐族贵族及亡国者的苻朗在“魏晋风度”之中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5.
论宋代文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赋是兴起于唐而成熟于宋的新兴赋体,它具有不同于其他赋体的特点,专尚于理而略于辞,有散文之风。文赋作品主要出现在北宋古文运动兴起以后,但两宋存世文赋不足百篇,元明清三代作文赋者更少,因为多数赋家并不认可这种赋体。  相似文献   

16.
北宋真宗以来的太平景象造就了一部分文人平和细腻、雍容典雅的心理素质,晏殊等人的辞赋创作就表现了这种治平心态。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一些赋充斥着颂美太平的内容,流露出处身太平的豪情和恢弘的气度;2.有些赋表现了追求享乐的闲情逸志;3.在辞赋创作中,治平心态还表现了远离世俗的淡雅情怀。  相似文献   

17.
汉代赋家与史家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赋家与史家集于一身者达26名之多,对汉代赋与史书的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史家之赋,多用故实,善作古今对比,历史感强.赋家之史,保存了大量赋作,描述了赋的发展流变的轨迹.赋家、史家知识结构相通与汉代人强烈的尊史意识是赋家、史家多集于一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唐代以前的都邑赋并非仅仅是当时城市及其建设情况的文献记录,也不是为其时代和统治者唱响的赞歌,在赋的形式下它更多地思考了城市环境及其建设与城市经济、民风民俗、国家政治以及人心理健康的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论都赋和阮籍的《东平赋》、《亢父赋》,见解深刻,为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军事禁忌散见于先秦兵家文献,但论述相对较少,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简帛材料相互印证,可以看出,禁忌思想对具体的军事行为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对战争的进程及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从天时、地理、人事三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和作用,可以构建先秦军事禁忌的大致框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撰述,散文发展演变阶段或时期的划分,应注意从作家创作、散文自身和散文文体三个角度审视,其中从作品自身的状态体认散文发展演变的规律较为适当;对散文内容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性的内容缺失;散文史作家选择的不一导致散文史撰述作家层面上的不平衡,影响对散文史流变的体认;散文史引用的作品,谁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客观上形成散文史撰述不同的文本走向,继而有了作品层面的不平衡;散文作品艺术特色的评价见仁见智实属自然,但或东或西及同一文本的不同评价易让读者迷惑,撰述者需寻求评价的客观性;散文流派的论述,分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共性,合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个性,显然需要将分论与合论综合在一起考察彼此之间的联系;辞赋与骈文入散文史素有分歧,它本是不同散文观念的结果,而文体限定性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使撰述者的论说往往有一定的程式,缺乏活力.因此,重写散文史成为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