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兴办儒学,并对教育教学、科举考试、教育人员诸方面加强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但客观上却在该地区推行了儒家文化,培养了大批人才,改变了风俗习惯。更为可贵的是,这种文教为先、日渐月化的民族教育政策,促进了该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民族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书院藏书是中国古代三大藏书系统之一.与另两大藏书系统相比,书院藏书无论是从收藏图书的来源、规模和特色而言,还是从藏书管理体系及服务原则而论,在中国文化史、藏书史以及图书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有效借鉴书院藏书的优势特长,重视藏书建设和图书管理,扩大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深化为读者服务,必将推动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古代书院藏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书院藏书对古代的图书事业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从书院藏书的发展历程入手,阐述了书院的藏书来源,分析了藏书的管理和利用状况,对于其历史意义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明代书院藏书虽然并无盛势,但一些特色和创新之处,多有肯定的地方,在我国古代书院藏书史上也值得称道.明代书院藏书规模虽小,但地域分布广泛,藏书多注重实用,书院刻书以丰富藏书,编制院藏书目,等等,都对推进藏书事业的发展极为有利.明代书院藏书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出现了较为正规的图书管理条例,涉及图书的收藏、修正、保管、借阅等方面,确保了书院藏书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中国的书院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在明清之际传入日本,尤其是《白鹿洞书院学规》对日本私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日本私塾咸宜园是江户时代最大的汉学塾,虽然它不具备书院祭祀、藏书等功能,但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无论是中国的书院还是日本的私塾都实行开放政策,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注重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并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刻苦钻研学问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6.
宋代书院教育与宋代理学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理学家充分发挥了书院的学术传播功能 ,开创了中国古代学术传播的新阶段。他们使书院在讲学、藏书、祭祀、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更加制度化、正规化 ,确定了其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特殊地位。同时 ,书院教育与理学传播的结合 ,极大地拓展了理学的发展空间 ,为理学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 ,超越其它学派上升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的官方统治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者的结合对后世儒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清书院教师选聘的标准为德才兼备,有些还明确规定教师须是举人、进士等出身,或要求本地人员。明清书院教师的薪酬和社会地位较高,但由于他们常需要承担一家生计,薪酬有时入不敷出。明清书院的教师会定期为学生升堂讲学,为学生批改功课簿。在闲暇时间,明清书院的教师会选择多种形式进行放松。借鉴明清书院教师日常生活,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需要严把准入制度建设,关注教师日常生活状态以及加快建设教师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8.
明清两代,宁夏农业、牧业、手工业、矿业等各经济部门有着历史性进步,其间商业贸易最赖集市的交换与流散。遍及宁夏各地的各类商品市场贸易,在宁夏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明清旧志为主,追述了明清时期宁夏集市贸易的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9.
薛泉 《殷都学刊》2002,(4):80-84
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依古意识、明清两代险恶政治环境、大团圆的民族审美心理与文化传统,是明清小说续书得以产生的几个不可分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般人认为,书院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文化组织,文弱书生聚集其中,进行着藏书、校书、刊书、讲书、读书、著书等种种文的活动。殊不知有些书生为了求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不仅在此习文,也曾在此练武,到明代更出现了专门培养武士的肆武书院。这里我们特别介绍九江肆武书院与辽阳武书  相似文献   

11.
两宋书院藏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和藏书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宫廷中有丽正书院、集贤书院,实际上就是当时国家图书馆,它的主要功能是藏书与修书。虽然,其中也聚集一批饱腹诗书的高儒,以便顾问,为帝王讲学,但并非士子肄业之所,与以...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关于民族立法和社会管理立法的研究较为多见,但关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立法的研究较少。创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立法要从民族立法和社会管理立法中吸取营养,同时又要结合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强调民族性、地域性特点,立足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的利益,加强民生立法。本研究从社会管理的概念、民族立法与社会管理立法等方面梳理了有关文献资料,并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以期为下一步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立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广西藏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维 《广西社会科学》2004,(12):107-109,119
入清以后 ,广西的藏书事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根据所见到的清代广西文人诗文集的材料及有关的方志材料 ,就清代前期广西的藏书情况 ,将其分为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和书院藏书等几个系统 ,对其作一简要介绍 ,并初步探讨这一时期广西藏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书院在明代再一次得以复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明代中叶心学的兴起和发展。王阳明、湛若水等心学大师及其门人大力兴办书院,以书院为发展与传播他们思想的阵地。心学在书院中活跃,并上升为主流思想。无论祭祀、讲学或藏书,明代书院心学化趋势明显。书院的心学化在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江南一带书院鼎兴,嘉兴地处苏杭腹地,地方上的书院活动兴盛,虽不是最具代表性,但其发展过程是江南书院历史走向的一种缩影。嘉兴地方上书院的萌发、发展和成熟都不是江南书院中最早的,这与南宋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辐射密切相关,其集中萌发于宋代,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不可否认的是,明清时期嘉兴地方书院仍是江南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经起落,其发展和历史走向经历了“抑制—扶持”的反复过程,究其成因可归结于“专制统治与人才培养”之间阶段性矛盾的一种调和机制,它是时代境遇下“专制与取才”矛盾调和物,其对地方上人文环境发展、对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徽州文化发达,素有“东南邹鲁”之称。早在南宋淳祐五年(1245),徽州太守韩补上书奏请创建歙县紫阳书院之后,徽州各地书院纷纷兴建,至明清时期达于极盛。本文拟就明清徽州书院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清代前期而言,清代中后期广西藏书的特点是:藏书活动日益兴盛,官府通过一系列大型的刻书活动,进一步丰富藏书的数量;在私人藏书方面,则出现了专门的藏书家;书院藏书在嘉庆、道光朝的发展之后,经历了太平天国等人为因素的破坏,在光绪年间重新焕发生机,并逐步向近代图书馆转变。  相似文献   

18.
青海土司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体制。明清时期青海地区的土族、撒拉族中也实行了土司制度。本文从土族、撒拉族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属性、地理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土司产生的原因。认为土司制度是明清中央政权在这一地区实行的符合民族特点的地方行政体制,对稳定边疆地区的局势、调和民族关系、维护明清的封建统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藏书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藏书史略O王水乔O中国自晋代开始用笔写书于纸轴而始开藏书之风以来,私人藏书家辈出,并且形成了宋代以蜀、赣、越、闽,明代以江、浙、闽,清代以江、浙为中心的私家藏书格局。此外,书院藏书、寺庙藏书也各具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景观。藏书史是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们从来认为宋代书院只有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研究发现,宋代书院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齐备的休闲设施,吸引着休闲者前往旅游观光、会友访亲、论文谈诗、喝酒品茗.宋代书院建设者也有将书院建成兼具休闲功的自觉,因而使宋代书院具有公共休闲场所的性质和休闲的功能,但书院休闲尚无市场化经营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