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俄〕В.В.潘菲罗娃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作为社会设制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及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特殊类型的教育的内部机制和规律。教育社会学产生于20世纪初,M.韦伯、T.帕森斯是该学科的创始人,他们奠定了这一学科...  相似文献   

2.
蔡琴 《社会工作》2008,(9):9-10
查尔斯·扎斯特罗提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人、环境与技术的相互作用〔美〕C.J.福赛思社会事件并不是孤立的,我们都同处于一个自然体系中,这个体系联系着技术、人类和环境。随着我们开发更多的技术以改善我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同时面对着破坏和恶化这种关系的危险。人们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作出各...  相似文献   

4.
"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层面的体现就是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事实上是人类环境行为的一个不良客观结果.环境与社会是通过人及其行为的中介才具有了某种关系.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类,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选择保护性的环境行为,也可以选择破坏性的环境行为.环境问题体现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但它却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以环境行为及其可选择性问题作为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视角,遵循了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也因为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而获得了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医学人类学     
医学人类学王宁医学人类学认为,医学文化模式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与复杂的信仰和价值观网络结合在一起。医学人类学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定分支学科,运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观点、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现象,主要研究的是人...  相似文献   

6.
侯小慧 《社科纵横》2009,(7):111-112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逻辑起点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解决人类生态问题的重要哲学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文化生态学是20 世纪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最初的文化生态学研究是由人类学家们进行的,主要探讨人类文化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90 年代以来,文化生态学研究的领域有了重要扩展。来自人类学、生态学、工程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和传播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学者共同合作,从多个角度分析由于信息技术革命造成的新媒体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呼吁社会关心文化生态,并创造一种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可被称为“信息文明”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8.
一查尔斯·扎斯特罗提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是社会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学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态伦理学的出发点 生态伦理学是生态学和伦理学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根据生态学揭示的自然和人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应用道德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生物圈)的关系。 生态伦理学以人与自然关系为研究域,这是伦理学领域的第三次扩展(前两次:人与人、人与社会领域)。其特点是:(1)扩大社会的边界,包括整个大地;(2)改变人类地位,从大地群落的征服者转变为普通的一员;(3)既尊重社会,又尊重自然。生态伦理学这种道德信念、态度和观念的确立,其最基本的前提和依据是承认环境问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伦理道德意义。 我…  相似文献   

10.
电视在人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必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电视进行研究,这就需要建立电视社会学。电视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由此产生的特殊的社会功能,因而电视社会学应主要研究以下一些问题:1.电视与社会文化的关系;2.电视与人的社会化的关系;3.电视与家庭和生活方式的关系;4.电视与健康的关系;5.电视与社会控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二,从师于马林诺夫斯基人类学和社会学在早期的中国社会学史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这除了当时中国人类学和社会学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的原因之外,还同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这三个学科的对象和特点存在着混合性有一定的关系。例如,《美国百科全书》认为:“人类学是从生物学的观点和文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涉及到把人类当作一个动物那部分的人类学称为体质人类学;涉及到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的那部分人类学称为文化人类  相似文献   

12.
李红钦 《社科纵横》2009,24(3):20-22
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少包括六个层面的时代内涵: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身各方面的和谐;社会内部结构的和谐;外部环境的和谐。这些内涵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方面又具有丰富的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法国当代社会学的代言人,经历了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目前的长期的理论探究和反复的田野调查,创建了一种反思的象征的形式社会学。他的社会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人类学,并对人做历史人文考察。在早期的著作《阿尔及利亚的社会学》中,他明确地指出,从事经济生产活动的“人”的文化活动及其精神思想的复杂性,对社会发展及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在1992年出版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更进一步强调对于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环境社会学:关于21世纪的范型〔美〕R.格拉姆林;W.R.弗罗伊登伯格本文的中心论题是:对环境变量和社会、技术、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关注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就是环境社会学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对于产生于70-80年代的环境社会学的重要进展既要...  相似文献   

15.
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搞清人是怎样成为社会的人,并进而成为改造社会主体的。我国理论界普遍把人的社会化定义为:人的社会化就是不断获得既定社会文化、规范、技能的过程。也就是趋向于把人的社会化仅仅看作一个把社会文化、规范和技能内化的过程,一个单向的过程。但是只要仔细分析人的社会化过程,就可以看到人的社会化不单表现为内化既定的社会文化这一单向过程,而且还包含外化已内化社会文化的过程,体现出双向性。一、人的客体性和主体性的统一,体现了个体社会化的双向性。人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客体。人作为社会的客体是以客观自然物而存在于自然、存在于社会的。人是社会的客体这一属性决定了每一个人类个体来到这个世界,就必然面临既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既定的社会文化。这些既定的社会文化为每个人类个体进行种种活动创造了条件,而人类个体对这些条件只能接受,而不能自由地选择。人类个体只有不断学  相似文献   

16.
对人类全部历史期间积累的大量知识的分析,学者们得出令人惊讶的结论:关于无生物界的信息占科学知识总量的95-98%,关于生物界的信息只占知识总量的2-5%,关于人的本质的信息——少于1%。人是最不同层次的社会联系的中心。人社会学首先应当帮助人战胜社会痼疾,帮助人分析自己的本质,分析与人相似的一些现象的关系的本质,而今天,人与人的对立、人和社会的对立达到顶点,对人类的生存本身都提出疑问。一方面,出现了人的幸福生活的前所未有的机会,扩大了人的自由、创作自由的物质-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精神范围。另一方面,我们经常遇到人的“野…  相似文献   

17.
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是关于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的两个主要的分支学科。目前关于这两个学科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它们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美国学术界)的区别和融合。本文对近期关于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关系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这对中国环境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军队中社会紧张的因素〔俄〕C.B.亚宁本文系俄罗斯军事社会学、军事心理学和军事法学研究中心成立后,在俄罗斯全军开展大规模社会学调查的一部分。1992─1993年,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针对军人生活和活动的各种问题,对各兵种约1万多人进行了调查访问。尽管军...  相似文献   

19.
谭明方 《浙江学刊》2001,(3):107-111
社会学要回答"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这两个范畴,对把握"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的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就是"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的理论表述形态.考察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理论,归纳起来可以看作,一是人文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社会行为"决定"制度文化"的研究范式;二是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制度文化"决定"社会行为"的研究范式.因此可以说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史,就是关于"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学说史.另外,从范畴的学科属性看,"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哲学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在社会科学层次上的具体表达,它属于社会科学层次的范畴.将"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定义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学对象研究中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的以下问题"社会学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同一性"问题,"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在研究角度上的关系"问题,"研究对象和范畴体系的内在联系"问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以及"西方理论和本土理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流徙活动作为寻找优裕生活环境、维持基本平衡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研究发掘人类的这一重大实践,是摆在社会科学面前的一个庄严课题。王世梅同志的《流徙文化论》无疑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他作为记者,以其敏锐的思想触角,对人类的迁徙流动现象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观察研究,并把它纳入社会学范畴,给予一定的文化观照和探析,高屋建瓴,大胆尝试,使本书具有广泛的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