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友》2002,(11)
在老年人中,经常看到有这样两种情况:一部分人晚年过得很潇洒,生活丰富多彩,健康愉快。一部分人精神不振,身体不佳,负担很重,晚年过得很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里权力集中与民主、担子  相似文献   

2.
日本:老人流行个人"出书热"在日本,很多银发退休族很喜欢在家写文章。为了抓住这个商机,日本各大出版社都  相似文献   

3.
杨汉祥 《社区》2011,(13):40
笔者在与小区一些老人谈及家庭添置消防器材之事时发现,很多老人对此都不以为然,认为发生火灾时用"土器材"就能扑救,而且一旦发生火灾,年轻人会带着器材来扑救,专业消防队也会赶来,所以家里没必要购置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4.
子翔 《老友》2015,(3):34
"寂寞时有人聊天,需要时有人照顾,出门能参加活动",这是很多老年人对晚年生活最朴素的梦想。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政府正努力通过新型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让众多老年人"梦想开花"。"我家房子需要打扫了,能派一位保洁员过来吗?"家住常青街道金寨南路社区的空巢老人朱三涛拨通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热线电话。没过多久,保洁人员就上门服务了。如今,像朱三涛这样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作为全国最早实施居家养老的城区之一,合肥市包  相似文献   

5.
小区有几位老人,管教留守在家的孙辈们的学习和生活。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时,议论最多的就是当今的孙辈不好管。但笔者听后,总觉得爷爷奶奶们管教的方式和方法有点欠妥。  相似文献   

6.
孙孙不在家     
难得孙孙不在家。 快到“知天命”之年,我发现我们夫妻俩在家庭中的位置发生了极其微妙的变化。尽管儿孙们还算孝顺,逢年过节的都叫我们过去吃饭,并郑重地坐上上座,但是我们觉得越老越忙。早上起床给孙子准备早餐,然后是送他上学。中午得准时接,早到了,得等好长时间,迟到了,孙子还会抱怨奶奶不准时。孙子很淘气,衣服一天一洗,每晚临睡前总是累得我腰酸背痛,跟丈夫发脾气,丈夫说那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7.
《社区》杂志2008年11月下半期刊登的《"隔辈教育"的是是非非》一文,在读者中引发共鸣。有读者致电编辑部,说她们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刚做妈妈的读者,谈起遇到的问题更为细致。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传统的习惯。如何说服老人舍弃那些不太可取的经验,用科学的方法育儿,而又不和老人发生矛盾呢?本期杂志特别征集了一些读者的宝贵意见,整理出了说服老人的几大要点。  相似文献   

8.
涂俊明 《老友》2010,(1):45-45
我在报上读到一篇关于"新派老人"的文章,觉得颇有趣味。在当下社会和谐共荣的大好环境下,学做"新派老人",确实大有意义。它能够较好地改善老人的生活环境与生存质量。何谓"新派老人"?"新派老人"的年龄大多在60岁左右,他们最明显的亮点是:基本上摈弃了老年人传统  相似文献   

9.
《源流》2012,(3):33
尊敬的《源流》杂志社:我们是住在民营养老机构阳江市东华颐养院的一群老人。本来,我们是想找一个能安享晚年的地方,原来东华颐养院都是两个老人住一个房间,房间里有风扇(部分有空调),卫生间等设备一应俱全。这样的"标准间"在东华颐养院共有100间。在老人  相似文献   

10.
盛海辉 《源流》2012,(2):33-33
尊敬的《源流》杂志社:我们是住在民营养老机构阳江市东华颐养院的一群老人。本来,我们是想找一个能安享晚年的地方,原来东华颐养院都是两个老人住一个房间,房间里有风扇(部分有空调),卫生间等设备一应俱全。这样的"标准间"在东华颐养院共有100间。在老人  相似文献   

11.
人人都说王老太有福气。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收入也不错。尽管还有个儿子在家务农,可两个女儿按时给老人寄钱,特别是知道老人患有高血压等病之后,女儿更是常寄钱回来,嘱咐老人买药买营养品,所以老人并不缺钱。可前两天女儿却收到了老母病重的消息。女儿回来后,邻居告诉  相似文献   

12.
学会做老人     
李年发 《老友》2014,(6):25-25
正不少老人在交谈中总流露出对子女的不满,说做老人难。但我觉得做老人并不难,关键是要学会理解和善待。首先,老人要学会理解子女的心情,尊重他们生活上的选择。俗话说:"儿女大,三分客。"儿女大了,成了家,要另起炉灶,这是很自然的事。做老人的要理解子女的选择,给他们自由。这才是老人的明智之举。对于家务事,我认为,儿女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2008,(2):8-8
“如果我亲自做,会快得多!”“我怕我忘记告诉他们一些重要的细节了。”……这些话听起来非常熟悉。你也许知道为了发展业务,必须要让你的团队成长。事实上,你不可能亲自完成所有的事情。放权之后,你会拥有更多控制权。控制放权的关键在于将任务下放给某人前,确立任务是什么,他们应当如何完成,其成果应当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李树林 《老友》2012,(3):54-54
案例1:空巢老人秦大爷,接到一个电话,问秦大爷还记不记得他是谁。秦大爷前几年回过一次故乡。三表弟的小儿子黑子,常围着他转,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秦大爷一心想着是黑子,便高兴地说:“黑子。你总说要来城市里看看。”电话里说:“我是黑子,这次真进城了。”秦大爷兴奋地说:“我就盼着能有个三亲四邻的来看看我,快来家吧。”  相似文献   

15.
杨汉祥 《社区》2011,(19):40-40
笔者在与小区一些老人谈及家庭添置消防器材之事时发现,很多老人对此都不以为然,认为发生火灾时用“土器材”就能扑救,而且二旦发生火灾,年轻人会带着器材来扑救,专业消防队也会赶来,所以家里没必要购置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16.
臧凤华 《中华魂》2012,(15):41-43
今年2月28日,《燕赵都市报》刊发一篇时评:《还原真实雷锋,偶像没有黄昏》。(王石川文,以下简称川文)川文首先指出,雷锋当公务员时"喜欢拍照片、发表文章",当工人时"穿皮夹克戴手表",当兵时学习《毛泽东选集》,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尚"青年。接下来笔锋一转,开始晾晒"雷锋不是道德完人"的"缺点"和"毛病"——"年少轻狂,有虚荣心","爱炫耀","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到厨房拿吃的"等等,说"这是真实的雷锋",声称"还原真实雷锋","雷锋精神才更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薛东 《新天地》2016,(12):8-9
老人样是什么样 福建省东山县94岁的林建德,用他29年时间坚持不懈的普法善举,完美地诠释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老人样:有情怀的老人样. 1985年,退休后的林建德与当地老中医一起开办了一家老人诊所,义务为老年人看病.在与老年人的接触中,林建德很快发现,前来就诊的老人们"心病"多于"身病".子女不孝、遭到弃养、遗产纠纷是他们最大的"病根",而最直接的"病灶"来源于法律知识的缺乏.林建德认为,医治老年人心病的治本良方就是普及法律知识.为此,1985年林建德自费报名参加上海《民主与法制》杂志社的法律函授学校,63岁的他成为当时学校里最高龄的函授生.两年后,林建德担任当地公园街老人协会会长,从此开始了29年的普法历程.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位忘年交——漫画老人江沛扬,他是广东南海人士,1930年8月出生于书香门第。现代漫画先驱潘达微是其舅公,曾师从广东著名漫画家叶因泉,后拜漫画大师廖冰兄为师。他的代表作有《森林交响曲》、《立竿见影》等。江沛扬年过八旬,最近检查身体,除了尿酸略高外,身体各部位未发现异常。退休十几年来未生过大病,迄今没有出现严重病态,老人健康的"三快":吃  相似文献   

19.
文慧 《老友》2014,(3):57-57
正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城里有一位爱国老人叫灵谷。他擅长写楹联,但是不轻易为人撰写。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政权。此时,伪警察厅长申省三亲自上门请灵谷老人为汪精卫写贺联。灵谷先生略微思索,挥笔写了12个字:昔有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申省三接过对联非常高兴,称赞对联写得好,说汪精卫有德有才。一些爱国志士和文人不相信灵谷老人会为汪精卫歌功颂德,都在捉摸其中的秘密。正当大家疑惑不解时,一文人惊呼:"这是反联,妙极!"原来,灵谷老人是用谐音法巧骂汪精卫,上联"盖世"谐音"该死",下联"罕见"谐音"汉奸"。灵谷老人撰联的真实意  相似文献   

20.
正经常听到老人这样说:"我就怕过年,孩子们都回来闹腾死。"其实,这话里的意思要分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老人确实怕家里人多,做饭收拾卫生,太累了;二是老人也在默默地盼着孩子们回来团聚,怕的潜台词就是盼,这种心理很矛盾,也很复杂。由于不和儿女们同住,而且儿女们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左右,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都很孤单,打打太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