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语具有数千年文献记载的历史,能够为语法化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和例证,因而受到语法化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境外汉语语法化研究历史发展的梳理,向读者展现了其富有特点的研究概貌,以期为境内汉语语法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语法化研究所采取的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及其取得的成果大大促进了汉语的词法和句法教学,打通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之间的壁垒。这样既促进了语言学科的繁荣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3.
汉语语用语法研究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语语用语法研究,就是要根据汉语的语言事实,以汉语的研究为基础,合理吸收、借鉴中外语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交际者的认知能力、背景知识、交际意图、交际场合以及语境、语用预设等语用因素对句式、句式变体的选择和制约,语序与表述重心和信息焦点的关系,主题和述题以及语句内部的新旧信息分布规律,从而阐释语用介入语法/句法的语用理据。这种研究,无论是对语法研究,还是对语用研究,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实词虚化(语法化)是汉语词缀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历时角度考察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认知四种互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语言学者在引进、介绍语法化理论的同时,也从语法化演变途径、语法化机制、语法化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汉语语法化现象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研究视角与方法从语言孤立现象到语言系统的宏观背景、从汉语的语法结构到语用功能、从汉语本体到语言的普遍性研究有了全面的更新.但是汉语语法化现象与印欧语语法相比,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值得我们作进一步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7.
从20世纪80年代语法化研究复兴至今,国内外的语法化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很多的分歧和争论。什么是语法化?这是语法化研究的本体问题,也是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很多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立场,对语法化的内涵作出了不同界定,但大多难以涵盖语法化的各种现象和领域。在语法化研究与类型学、构式语法等语言学前沿领域相结合,不断向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方向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语法化的内涵加以梳理并对语法化的核心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汉藏语系普遍的双音化趋势和基数词单音节的矛盾,是量词系统语法化的根本动因。从汉语来看,量词语法化历程和双音化趋势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双音化推动了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量词语言来看,量词系统的发达程度同数词的音节数量密切相关,只有基数词是单音节的语言才发展出了发达的量词范畴,而对音步感知基础的不同则促成了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的对立。从拷贝型和泛指性量词的兴替来看,调剂音节组成标准音步是量词的基本功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国内外语法化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对语法化问题不同的表述、分歧和一些热门话题进行了梳理,重点从语法化研究定位问题和语法化的动因机制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基于CCL语料库数据,从语义发展和句法环境两个角度考查汉语个体表量结构“数+匹+名”的语法化历程。研究发现:1)“数+匹+名”结构经历了三个语法化阶段,包括零量词阶段、准量词阶段和标准量词阶段;2)类推和重新分析是该结构语法化的重要机制,“匹”字的语义发展及它所在的句法环境的变化是该结构语法化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1.
语法义素存在于可语法化动词的微观语义结构中,它作为一种范畴化义素,决定着一个动源虚词的生成。在动词语法化过程中,理性义素溶解,语法义素凸显增强,最终成长为完整的语法意义。语法义素通过结构激活或主体识别加以凸显,前者主要凭借一个句法渐变机制,后者则在主体认知域的转变中实现语义的跃进。语法义素的确立,构成可语法化动词深层的语义理据,使我们对“语义相宜性”问题的认识更加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古语法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东汉至隋是汉语史上的中古时期 ,近年来中古汉语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中古语法在继承上古语法的同时 ,词法与句法中均有较为显著的淘汰与新生。这些变化构成了中古语法的重要内容 ,并为近代汉语语法的进一步演变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许多流行的语法现象均萌芽发展于中古。中古语法体现了新旧语法形式的交替 ,起着前承上古后启近代的作用 ,在汉语语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汉语史中若干例证诠释史学理论与方法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史学理论包括史料的辨别与理解,史学方法包括定量研究与反事实的假设。  相似文献   

14.
以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为视角,以实验结果和语料库语料为依据,从多个方面对语法化和儿童母语语法习得进行对比研究:尽管在一些具体的语法项目上存在差异,但两者在总体上都经历从实词到虚词、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顺序,并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渐变性、竞争性以及音系变化等特征。语法化和儿童母语语法习得在总体上相平行。  相似文献   

15.
《新著国语文法》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以前人们对此书价值和贡献的阐发多着眼于比较宏观的角度和方面,而对相对微观一些的方法层面上的东西,则发掘得还不够。后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汉语语法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重描写而不轻解释;善用比较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成功使用了一些今天还在流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根据对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了解以及亲身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体会,认为,从《马氏文通》至今,中国国内汉语语法研究不少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学者面对语言事实,加之严谨的学风潜心研究所获得的,而更多的研究成果是在学习、借鉴国外语言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代各种语法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推动和促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也各自有其局限性。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对于不同学派、不同方面的种种研究分析理论与方法,应坚持多元论,应善于吸取各家各派、各种理论方法中之合理成分,为我所用。语言学科的发展要求我们,我们也有责任,在以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创建原创性的语言研究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古汉语教材“通论”部分的编次应当以“音韵”起首,因为“音韵”是“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性内容及“古代文体”等文化性内容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洞口方言非能性“得”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做动词、助动词、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文章详细分析了洞口方言的非能性"得"字,即完成体助词"得"、结构助词"得"和语气词"得"的语义、语法结构特征,并与普通话做比较,同时追溯汉语史的"得"在洞口方言这个共时平面中的历史遗留。  相似文献   

19.
受"重写文学史"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批新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这些学者致力于建设新的学科话语,寻找新的研究视角,拓展新的阐释空间,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果。论题旨在通过对当代文学"通史"和"断代史"的研究,勾勒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20.
语法体系的产生是与时代紧密相联的 ,当一种语法体系不能适应语法研究发展的需要时 ,必然为另一种语法体系所取代。“小句中枢说”取代“词组本位” ,这是语法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