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专业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生态系统,电子商务是信息化条件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态,二者的融合发展正在引发前者在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创新与变革。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相互融合所诱致的制度变迁过程,是基于市场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及其与外界环境非线性交互作用的动态适应性调整过程。新型专业市场制度的形成需要顶层制度设计与市场主体的有效结合,同时需要考虑不同阶段各经济主体对于制度安排边际效应重组过程中的利益均衡及其约束条件,进而因地制宜地构建价值共创型的现代商贸体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职业结构的改变,温州原有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动,一个新的、与第一次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基本形成。变化了的温州的社会阶层结构与全国和其它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温州特色”。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大量的商业服务人员,使得温州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显现出较为突出的“实业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职业结构的改变,温州原有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动,一个新的、与第一次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基本形成.变化了的温州的社会阶层结构与全国和其它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温州特色".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大量的商业服务人员,使得温州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显现出较为突出的"实业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温州商会的兴起:温州模式研究的政治社会学范式转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州商会的兴起预示着国家—市场—市民社会这一新的权力格局正在形成,凸显了以往温州模式研究的局限性。温州模式研究亟需从经济学研究范式向政治社会学研究范式转型。我国的市民社会理论正逐步从范式研究转向范例研究,温州商会正是这一题域的典型对象。运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来分析温州商会、政府、企业间的互动模式,可以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建构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三、兰州市场结构问题研究随着商贸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 ,兰州市场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企业规模偏小 ,规模经济效益差 ,结构性矛盾突出 ,市场分割严重 ,产品无特色 ,经营低层次 ,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 :1 市场结构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 兰州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过程出现的 ,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在其发展的初期根本谈不上规范化。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兰州市的商贸中心地位已经得到确认 ,市场发展的规范化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 ,并得到逐步的解决 ,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宏观调控力度较弱 ,…  相似文献   

6.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快速崛起的温州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温州的实际出发 ,温州发展的几个本质性问题在于 :温州模式有了新的走向 ,温州精神有了新的升华 ,由此引发了关于温州学建立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浙江专业市场"入世"后继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部分论述浙江专业市场发展的历史,浙江专业市场已达到的规模;专业市场作为改革开放中一种商品交易的创新,对浙江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浙江市场具有中国特色等等。第二部分针对我国“入世”后的新形势,从市场要做强做大,即坚持质量管理、组建行业协会等方面,提出了浙江专业市场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的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作者曾在不久前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省市场协会联合召开的研讨会上作过阐述,得到与会代表重视和好评。  相似文献   

8.
我国专业市场升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市场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四代市场空间上共存,时间上继起,功能上交叉。究其不断升级的原因为:1、需求结构变动带来决定性动力2、专业市场间竞争的加剧3、民营企业的蓬勃兴起推波助澜4、政府的推动提供了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温州模式:作为区域工业化范式的一种理解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温州模式”是最近20多年来中国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最为独特、最具争议的区域工业化模式之一,作为转型经济的一个地区,这种模式既属于一种区域制度转型范式,也属于一种区域工业化范式。本文借助纵横向比较及实证研究方法,就作为区域工业化范式的温州模式之内涵、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向,做了较为广泛的探讨,提出如下看法:温州模式从其内涵上可以称为“中国式新古典区域工业化范式”;温州模式的主要特点至少有三,即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内源性资本形成格局及区际贸易为主的市场分布;温州模式下一步发展的趋向,最明显的莫过于二:(1)工业化重心由“二产化” 向“三产化”的移动;(2)市场分布由区际贸易向国际贸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对温州重点产业及相关企业调查表明: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在温州地方高校中难以找到对应的优势学科专业;企业强调专业人才除了具备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实践能力,而温州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中实践教学环节极为薄弱;企业认为温州地方高校现有的多数专业未能跟上行业发展水平。这些现象在地方高校中普遍存在,建议地方高校明确学科专业建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互动机制,并把培养技术工人、专门人才、高端人才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改革、灵活措施”先行了一步,紧紧抓住价格改革这个龙头并先后以价格机制、流通机制、投资机制和企业机制作为重点突破口带动其它各方面的改革,在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科技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广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了先发性的效应,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这一体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能够满足不同企业融资的需求和资产的流动性需求,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仅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和海外成熟市场的普遍选择,而且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完善主板市场的融资制度,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建立区域柜台交易市场,创建良好的监管环境和法律环境,可以加快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的含义及其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关市场是反垄断法中的基本概念,相关市场的界定是对特定行为进行竞争分析的基础。相关市场包括相关产品市场、相关地域市场、相关时间市场。另外,在分析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市场行为的竞争效果时,还应该考虑相关技术市场。同时,还论述了界定相关产品市场、相关地域市场、相关时间市场和相关技术市场的方法,并分析我国银行、房地产、电力等行业反垄断执法中有关的市场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市场化进程的分析,提出走出古典市场化,走向现代市场化的见解。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均衡、法治,以及符合均衡法治要求下的持续活力。为此,要加快促进制度变迁.首先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整体联动,形成均衡协调的改革进程;其次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即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进一步形成民间与政府积极互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相互呼应的改革进程;第三是以制度建设为主,加快提升法治水平,形成以法治为基础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营户规模不断壮大。与此同时,这一群体的思想状况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通过对义乌市场经营户的调查发现,市场经营户的思想状况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如价值取向总体积极向上,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认同度较高,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与此同时,市场经营户的思想状况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对某些经济政策不甚了解,存在一些心态失衡现象,维权行为较为缺乏,自身文化需求定位不清等。针对这一现状,建议从加快理念转变、推进制度完善、加强教育引导、加大公共投入等方面来破解。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远东食品市场品种多样,货源复杂,除当地产品外,还有来自独联体、中国、韩国、美国等国的产品.中国对俄罗斯远东食品市场的贸易品种主要是水果和蔬菜,此外还有大米、酱油、豆制品等.这些产品在弥补俄罗斯远东食品市场的匮乏,展示中国的饮食风味和丰富俄罗斯人民生活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书祥 《河北学刊》2006,26(2):169-171
目前,中国的市场分配行为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不合理因素。主要表现为市场垄断的存在,市场分割的存在,市场价格扭曲和市场进出不规范等。其原因是:行政性垄断;地区封锁;价格机制不合理;市场监管乏力。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规范市场分配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深层次动因 ,应从经济生活中“双重转轨”的历史特殊性以及企业制度改革、市场价格体制改革同时推进等特殊问题中寻找。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中的作用 ,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治秩序和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9.
张金花  王茂华 《河北学刊》2006,26(4):110-115
两宋涉商诗对宋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走向做了较为充分的描述和反映,对具有时代特征性的事物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再现,为处于变革时期的宋代商业留下了极有价值的文献。本文试图以诗证史,通过涉商诗这一切入点和独特视角,对宋代专业市场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予以辨析、考察。  相似文献   

20.
人才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关键在于人才市场机制的优化配置作用是否生效。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四川各地人才市场的考察,对其人才市场机制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人才市场机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途径,以期人才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