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训  曹国华 《管理工程学报》2008,22(2):107-111,116
传统委托-代理模型都是建立在代理人纯粹自利假设基础上的,本文将公平偏好理论融入传统委托-代理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委托人雇佣公平偏好代理人情况下的最优激励机制.研究表明公平偏好因素改变了传统委托-代理模型的许多结论,传统委托.代理模型仅是本文所建立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2.
具有多个代理人的机制设计问题通常讨论代理人之间的竞争关系,并且假设代理人的行为不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和代理人的偏好只追求自己收益最大化而不考虑他人的收益。然而在实践中存在大量多个代理人之间可能合作的现象,并且代理人行为受情感因素影响和采用公平偏好。本文考虑人的行为受情感因素影响下,探讨信息不对称下具有公平偏好的双代理人选择竞争或合作行为时的委托代理问题。给出了激励代理人竞争或合作的条件、提出了代理人选择合作后的分配方式以及分析了人的情感因素和公平偏好对信息租金的影响。在不同偏好下得到如下结论:(1)代理人选择竞争时均有更大的最优努力水平。(2)激励代理人竞争或合作的条件会随着公平偏好而发生改变。(3)竞争系数、单位产出带来的收入、自豪强度越大,信息租金减少量越大;嫉妒强度、同情强度越大,信息租金减少量越小。(4)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将促进代理人合作。研究结论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社会生产生活中委托人需要激励代理人去竞争或合作的两类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平偏好下的团队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训 《管理工程学报》2009,23(2):145-147
在Alchian & Demsetz标准团队理论基础上,将代理人内在的公平偏好考虑进来,建立了基于公平偏好的团队理论模型,分析在预算平衡约束和代理人的公平偏好存在条件下的团队效率以及公平偏好对团队合作的作用机理,可以为合理利用代理人的公平偏好提高团队生产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激励机制与代理成本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现代经济学公平偏好理论,通过扩展双代理人与注入刻画代理人之间关于收益比较的横向公平性偏好因素,改进传统经济学纯粹自利性假设下的单代理人的HM模型,设计包括横向公平偏好因素在内的新委托-代理激励机制,并分析非对称信息下的代理成本.结果显示:为了降低"道德风险",委托人无需采取监督与控制的办法,只要雇佣横向公平性偏好程度尽可能高的代理人,就会尽可能减少代理成本,增加委托人的期望收益,这为解决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由于信息非对称所带来的高监督成本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道德风险模型中引入公平偏好同时糅合公平敏感性,通过公平敏感性系数刻画代理人对公平理解的差异性.以这类引入了代理人公平偏好及公平敏感性系数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委托代理契约的设计方法并分析公平敏感性对契约结构及代理人最优努力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完全信息下委托人设计的契约只需支付与公平敏感性系数正相关的固定支付;在努力水平不可观察时,当公平敏感性系数大到一定程度时,委托人会通过调节固定支付消除不公平的存在;而当公平敏感性系数也不可观察时,委托人则根据期望公平敏感系数做决策.  相似文献   

6.
公平偏好与锦标激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合约理论认为代理人具有公平偏好,会关注自己的物质收益与他人相比是否公平,因而试图建立包含公平偏好的最优激励合约.在锦标激励中,这种公平偏好一方面是由于参与约束效应会降低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激励相容约束效应提高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参与约束效应占主导作用,在最优的锦标激励制度下公平偏好会降低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和委托人的期望收益水平.因此积极识别员工的公平偏好对企业制定恰当的锦标激励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委托人和代理人公平偏好同时引入到多任务的委托代理模型中,研究国企高管和政府主管部门均具公平偏好下的国企高管最优薪酬机制。研究发现,在企业经营任务目标激励方面,当多任务成本函数为独立关系、互补关系或者替代性足够小的,国企委托人和代理人公平偏好将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途径共同促进高管最优薪酬向公平工资回归,其中,间接影响表现为公平偏好先影响最优薪酬激励强度进而间接地影响总体薪酬水平;在此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公平偏好和高管同情偏好对最优薪酬激励强度的影响,呈现出替代效应。在社会责任任务目标激励方面,显性薪酬激励不是有效的激励方式,因此政府应该借助于隐性激励方式来激励该任务目标的实现。研究还发现教育程度较高的高管具有更强的公平偏好心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平偏好的营销渠道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川  王开弘  冉戎 《管理科学》2013,16(8):80-94
研究了由1个制造商和1个零售商组成的渠道合作定价问题,将行为经济学的公平偏好理论植入到渠道合作研究中,根据公平偏好系数不同的范围,将渠道分为4种类型: 狭义的 “自利”、竞争性偏好、避免不公平偏好、社会福利偏好. 通过构造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零售商效用函数,建立了 Stackelberg 博弈模型,分别研究了在4种类型下的渠道合作问题. 研究表明: 不采用合作机制,1) 在狭义的“自利”和竞争性偏好两种类型下不能实现渠道合作; 2) 在避免不公平偏好和社会福利偏好两种类型下,当公平偏好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能够实现渠道合作,并且渠道双方都能获得相等的效用; 3) 与不考虑公平偏好理论相比,在公平偏好理论下实现渠道合作时,渠道总效率提高了33.33%,这说明引入公平偏好对渠道决策是帕累托改进的.  相似文献   

9.
考虑公平偏好的委托模式融通仓银行对3PL激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勇  徐鹏 《管理工程学报》2010,24(1):95-100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努力工作和积极参与是融通仓有效运作的重要因素,因此促使其努力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在传统委托代理模型中加入“公平偏好”因素,并从是否考虑“公平偏好”因素两个方面,研究银行对3PL的激励问题。研究发现,考虑“公平偏好”因素后。银行给3PL的固定报酬高于传统委托代理模型中最优固定支付时,3PL会在最优努力程度上再增加一定数量的额外努力以回报银行的善意,且3PL“公平偏好”行为越强,增加的努力数量就越多,从而使银行收益高于传统委托代理模型中3PL选择最优努力水平时的收益。本文意义在于银行可以根据3PL“公平偏好”的强弱,合理设计报酬机制,以进一步增加自身收益。  相似文献   

10.
徐江南  黄健柏 《管理评论》2012,(4):115-123,149
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公平偏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获取人们普遍存在公平偏好心理的证据,尚缺乏对公平偏好固有性质的深入挖掘。本文借鉴Andreoni等的研究方法,设计了参照依赖实验,规范组织实施了多场次可控实验,探索了公平偏好的性质特征。实验结果显示人们的同情偏好呈现敏感性递减的变化规律且不存在拐点,而嫉妒偏好和自豪偏好均呈现先敏感性递减后经过拐点敏感性递增的变化规律;通过拟合公平偏好的函数表达式,分析其数学性质和经济学属性,发现嫉妒偏好的边际效用几乎是同情偏好的10倍,解决了将公平偏好因子引入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的合理性问题,修正了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
营销渠道中的制造商和零售商常常是信息不对称的,与市场"零距离"的零售商比制造商有更多的信息,基于此,本文首先考虑渠道成员具有完全理性,建立了符合营销渠道实际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制造商给予零售商激励程度越大,零售商越努力销售其产品,但努力程度与零售价格、零售商的风险规避度相关,与批发价格无关。进一步,将行为经济学的公平偏好理论植入到渠道激励研究中,建立了基于公平偏好的销售渠道委托代理模型,其研究表明:渠道双方具有互惠式公平偏好时,当制造商给予零售商的最大固定工资和固定工资满足一定条件时,零售商愿意付出更多的营销努力;并且制造商越是慷慨地给予零售商更多的固定收入,零售商越努力销售制造商的产品。同时,和完全理性模型比较,考虑公平偏好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收益都得到了帕累托改进,也就是说能够设计出帕累托改进的销售工资合同。最后还提出了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聚焦存货质押模式下银行与第三方物流(3PL)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将3PL公平偏好和能力信息不对称作为重要因素纳入委托监管契约机制设计中,探究二者对银行和3PL决策行为及效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完全理性,3PL的公平偏好提高了物流企业承担的损失比例和付出的努力水平,且均随公平偏好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加;(2)相较于能力信息对称,3PL能力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了物流企业承担的损失比例和付出的努力水平;(3)忽视3PL的公平偏好行为会损害银行的利益,特别是在3PL能力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银行提供的合同菜单将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甄别;(4)当银行考虑3PL公平偏好,则无论其是否存在公平偏好,能力信息对称时3PL只能获得保留效用;而当能力信息不对称时,3PL能够获得信息租金,且随3PL公平偏好程度和能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5)当3PL能力信息不对称且行业公平收益水平较低时,公平偏好的存在能够同时增加3PL和银行的期望效用,实现“双赢”。研究结果可为存货质押模式下3PL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风险偏好的过度自信代理人薪酬合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过度自信心理特征纳入到经典委托代理框架,从代理人过度自信程度、代理人的风险偏好、努力-产出不确定性、努力可观测性、保留效用几个角度,构建了多个不同的委托代理情景,分别分析了委托人提供不同形式合同、代理人付出不同努力水平时他们的期望效用,从而考察在各种情景下委托人应怎样为不同类型代理人设计薪酬合同,激励代理人付出努力,以实现委托人和代理人决策组合的帕雷托最优.结果表明,对不同过度自信程度及风险偏好的代理人,委托人提供的合同形式大不相同.这不仅从行为的角度拓展了经典委托代理框架,而且为委托人设计薪酬合同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训 《科学咨询》2007,(13):31-32
将新兴的行为经济学理论运用到传统经济理论研究领域,已成为了当今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在大量博弈实验中发现,人并非都像传统经济学假设的那样是纯粹自利的,而是有限自私自利的,在关注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常常会关心他人的利益.在这些实验基础上,产生了公平偏好理论.本文将对公平偏好理论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李训 《科学咨询》2007,(15):28-30
将新兴的行为经济学理论运用到传统经济理论领域研究,已成为了当今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传统团队协助理论是建立在员工是纯粹自利的假设基础上,而行为经济学认为员工是具有公平偏好的。本文分析在锦标机制下,代理人的公平偏好对自己任务上努力和他人任务上协助努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训  曹国华 《管理工程学报》2009,23(1):143-144,153
传统锦标理论建立在员工是纯粹自利的假设上,而行为合约理论认为员工是具有公平偏好的.本文分析在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中,针对具有公平偏好的员工的最优锦标机制设计及产出效率问题.以期为企业劳动舍约的设计提供一种更加接近现实的、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将风险企业家的努力分为显性努力和隐性努力,基于不同努力类型建立了完全理性下的风险投资委托代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行为经济学的公平偏好植入到风险投资激励模型中,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建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风险企业家具有显性努力时,公平偏好系数对激励系数、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水平和风险投资家的努力水平都没有影响;如果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是隐性努力,风险投资家需要给予风险企业家下项目收益分享(激励系数大于0),并且如果风险企业家具有公平偏好心理,那么风险投资家支付的项目收益分享比例要大于完全理性下的项目收益分享比例,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都会降低努力水平,但风险企业家获得的实际利润是最多的.同时,风险企业家的公平偏好嫉妒系数越大,获得的实际利润也越大,但风险投资家的实际利润与公平偏好嫉妒系数负相关.最后,利用仿真模拟对理论结果进一步分析和检验.  相似文献   

18.
在上层为制造商、下层为多个竞争型零售商和需求市场的二层供应链网络中,分析了多个零售商间横向公平偏好、零售商与制造商间纵向公平偏好行为。构建了下层零售商考虑横向和纵向公平偏好的Nash均衡模型,并且得到上层和下层供应链网络的Stackelberg-Nash博弈模型,利用罚函数法求解得到二层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定性分析了零售商横向、纵向公平偏好权重和纵向公平参考系数对均衡决策的影响,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最后对供应链各决策者给出应对公平偏好负效用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平偏好行为成为渠道成员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公平偏好下渠道成员的价格决策.通过博弈实验方法研究渠道成员的价格决策并做进一步的动态检验,分别设定控制条件、公平关系和权势关系3个条件研究不同环境下的价格决策,并对价格决策的动态性进行检验,最后通过Logit模型估计偏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决策者制定的价格低于传统理论分析的结果,接近于公平偏好理论下的结果,证明存在公平偏好;权势关系下渠道的整体收益最低,公平关系下的收益最高,说明公平偏好确实在渠道交易中起正面效用;激烈的竞争导致公平偏好下降,实验者经济目标和公平偏好随时问变动有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可对渠道价格契约的设计提出指导性建议,相关的数值计算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赵旭  洪开荣  孙倩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12):268-279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度高,土地征收与出让仍是市县级政府干预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手段,现行房地产征收补偿制度设计忽略了主体策略互动与信念互动对征收补偿的影响。本文在行为博弈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房地产征收主体的收益理论模型及蕴含损失规避和公平偏好的效用模型,研究损失规避与公平偏好对房地产征收补偿策略的影响。理论推演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一是征收补偿与被征收人的损失规避和公平偏好正相关,与征收人的损失规避负相关,与征收人的公平偏好正相关;二是被征收人接受征收的意愿越强,征收补偿越高。鉴于此,本文认为在房地产征收补偿制度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对人性的尊重,对现行房地产征收补偿价格进行行为偏好系数修正,降低征收人损失规避偏好、强化公平偏好、让被征收人公平共享土地增值收益,提高信息透明度推动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的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