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教育存在着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和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解决农村教育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富裕,全面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多种途径,全面创新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2.
童庆平 《学术论坛》2006,3(12):46-49
"八荣八耻"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农村道德建设现状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相去颇远,从而影响到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开展.必须全面梳理古今中外道德思想、积极发挥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振兴农村教育事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认为"新农村"的"新"体现在目标新、方针新、举措新、方法新、理念新.新农村建设从当前看,要搞好规划,从广大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长远看,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此外,建设新农村,要防止几种偏向,以健康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4.
选拔"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鹤壁市在河南省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必须统筹把握,综合考虑,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着力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期实施提供制度保证,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借鉴台湾经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台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富丽农村”,其中不乏可借鉴之处。祖国大陆在建设新农村中,应在科学编制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长远之计;加快农村经济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从9个方面论述了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带来的喜人变化。为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出了以"城中村"为抓手,认真落实好"同城待遇"问题,确保城市建设资金落实到位,妥善落实外来务工人员住宿问题和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发展步伐等四个举措。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综合建设工程。规划是建设的指南,建设是实施规划的关键,要有序地、真抓实干地落实在“建设”上。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农村——解决黑龙江“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既在"三农"之外又在"三农"之中,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依靠城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又要依靠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当前,建设新农村不失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黑龙江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可以尝试在建设新农村方面为全国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先例判决"不是法官造法,更不是法的渊源,这是与判例法的本质区别."先例判决"借鉴了英美判例法的合理成分,是衡量自由裁量是否适度的标尺,是给自由裁量行为一个"度"的规范."遵循先例"不是英美法系普通法的专利.在大陆法系也要求"遵循先例".先例判决制度不是理论创新而是一种制度创新.实行先例判决制度不仅能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对审判工作的指导作用,而且又能避免审判委员会对案件判而不审的情况发生.它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司法资源--判决,减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复劳动,提高司法效率,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杜绝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先例判决制度与判例法有很大的差别,"先例判决"尽管是一项改革措施,但这一措施仍然是在既有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和现行司法体制基础上的改革.在大陆法系的基本背景下,探索中国的法制统一之道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在统一立法之外存在着得到法律界公认的主流法律解释,二是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而显示的统一努力,三是法律教育对法律职业者的概念把握以及思维方式的统一塑造.判例对法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当人们按照法律实践行动本身的规律性来思考法和操作法的时候,判例意识就会觉醒,在判例价值社会化的过程中,判例机制随之诞生.我们要关注的是先例判决制度所提出的一个必须和如何尊重司法规律、实现司法公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工作的伟大纲领,是我们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阵地建设,重点做好理论阵地、舆论阵地和文化阵地的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这些阵地,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整个国家和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11.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城乡社区建设协调发展、共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管理尤为重要,公共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都有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正是这个过程推动了其经济发展的再次跨越。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性课题,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县域作为承载农村发展的前沿,是实验者,更是直接推动者。近年来,胶州市始终坚持以城乡统筹为基本思路、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方向,探索形成了健全工作推进面、找准突破切入点、夯实经济支撑点、强化城乡统筹点的“三点一面”新农村建设工作体系,创新性地确立了新农村建设百项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针对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中的制约因素,从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完善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途径。认为应该通过树立基层服务的长期意识,锻炼适应基层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农村基层环境,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障制度,促进大学生村官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立平 《北方论丛》2007,(1):132-135
为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成长,除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创造宽松环境外,更应构建基于自身局限视角的民营企业成长机制:注重制度创新,完善产权结构,适时用现代企业制度替代以往“三缘”(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下的家族式企业制度;注重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适时用“三本”(人本、资本、成本)一体化管理模式替代家族式管理模式;注重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不仅追求技术的技术性、市场性,更应关注技术的民族性;加强“诚信”建设,避免道德风险,重视自身信誉的塑造;注重企业规模结构的选择及企业主业特征的鲜明性,树立“以核心能力为支撑的有限多元化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动力。立足于我国农村的实际,解决好制约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的障碍因素,从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完善制度等方面促使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韩国新村运动的基本精神是:勤勉、自助、协同。这种精神力量支撑了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成就了韩国的新村建设事业。韩国新村运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职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职业化问题的实质是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问题.农民职业化的推进,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当前,加速推进农民职业化的当务之急,是构建农民职业化制度,包括人力资本归农制度、农业园区经营制度、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新型农民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为主体,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官员的“形象工程”;增进农民的福祉,不能搞成劳民伤财的“害民工程”;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专家学者的“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需要有具体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在这个方面,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农村建设时有过许多经验和教训,其中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建设新农村,需要对农村的基层组织进行创新,以保证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现存《管子》七十六篇中,包含了丰富的理财思想。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管子》的"富上而足下"的富国论和"取于民有度"的理财原则,并由此而引发出对当代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的思考,以求达到博古通今,启发灵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