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于肖方扬同志《关于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的经济性质》一文(《晋阳学刊》1991年第4期。以下简称肖文)中的一些观点,本人有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之商榷。一、现阶段我国的私营企业不只是作为一种资产私有的现象而存在,实际上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私有制经济肖文认为:“资产私有与私有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后者则是一种经济制度。……在我国,私营企业主占有一定的资产,只是作为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所有权就是通过生产劳动而自然享有并使用他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所有权.起初劳动所有权是劳动者集体因其劳动而享有的集体对于其劳动成果的占有支配权和享有享受权力,脱离集体所有权的个人所有观念得不到大家承认,因而也就不存在与集体公共所有相分离的个人所有权问题.财产所有权是与劳动所有权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种权力,但它们在历史上由于个人关系的演变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只有在私有制社会才有个人所有权与劳动所有权相分离的现象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取代劳动者劳动所有权规律的社会,是资产阶级的个人所有权取代和消灭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和劳动所有权的社会.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的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才通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否定的否定”确立和实现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劳动成果、在个人收入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合法享有不可剥夺的劳动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之权利.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在这种意义上来讲的.  相似文献   

3.
议租赁经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租赁制这种新型的经营机制在油田广泛推行。实行租赁经营的企业从靠补贴过日子,吃油“大锅饭”中解放出来了,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践证明,租赁经营是深化企业改革,搞活中小工、商、服务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租赁经营有利于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更彻底的分离。所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指资产所有人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四项权利部分的、暂时的与所有人分离开来,转让给资产非所有人行使。实践中不同的分离形式必将产生不同的法定权利结构,并决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不同关系。在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相似文献   

4.
一、私营经济中存在一点剥削并不可怕什么是剥削?从一般意义上讲,剥削就是对他人劳动的无偿占有。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剥削,是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相联系的,并相继形成了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三种剥削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作为制度,由于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成为生产资料占有的主体形式而消亡,但剥削现象仍然存在。这种剥削现象可以分为两类: 1.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私营经济中的雇工剥削,即私营企业主利用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雇工剩余劳动创造的一部分劳动成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个体私营经济队伍不断扩大,人员也越来越多,行业范围日益广泛。不仅涉及生产流通领域,而且也涉及交换、消费领域,个体营业者以其经营灵活的特点遍及城乡各个角落。1992年统计,全国个体私营业者发展到1476万户,从业人员280O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如此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市场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发挥着强育力的补充作用。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看,个体私营经济仍属一种私有制,而私有者就会带有某种小生产者的意识,存在着小资产…  相似文献   

6.
关于法人所有权的内容,理论界有多种观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两权分立”,即对于国有企业的资产“国家享有所有权,企业享有经营权”,这一观点通过国务院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产生了法律效力。该立法的实施在企业改革中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阶段曾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但却与法人所有权理论相悖。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应当在立法上明确规定法人所有权,即法人对其财产享有所有权,而非经营权,才能真正保障企业法人对其财产的自主支配权。  相似文献   

7.
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现代经济制度中的私有制成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开辟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发展第三产业和县域经济等方面均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为使“九五”期间我市个体私营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价格管理体制,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适宜的价格环境。同时要运用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个体私营业者的价格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一、个体私营业者不规范价格行为的主要表现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8.
杨春平  姚俊 《学术论坛》2006,(11):106-109
通过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体系分析,引入“所有权与资产控制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思想,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权利缓冲的“隔离带”,防止行政权力对资本市场的垄断,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享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的实体。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是指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公民个人或家庭成员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称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其他经济实体相比较,它具有下列特征:1、个体工商户对其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个体工商户是私人投资其经营的生产资料,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表明个体工商户属于小私有制的经济性质,因而区别于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等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尽管性质有所不同,根据一九八一年《国务院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营户的正当经营、合法收益和资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10.
私营经济中存在着私营企业主对雇工的剥削问题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和无法掩盖的事实。这种剥削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在于我国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现状 ,在于私营经济这一私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 ;其合理性在于 ,它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个体、私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这是由个体、私营经济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作为一种私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较严重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投机性。另一方面,他们对公有制经济具有从属性、依附性,并对公有制经济进行有益的补充,解决了一些公有制经济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财产关系上看,由于个体、私营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于业主自身,其所有权是完整的。这种明确的财产关系使业主必须追求财产的有效占用和经济利益极大化,因而其所拥有的资金、人才和设备都能充分利用,很少有人力、物力、财力的闲置和浪费。 2.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完善,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商品经济成份的增加。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搞活了市场,在某些产品和服务上增加了有效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私营经济的总体情况进行一个基本分析和评价,发现我国私营经济现行的发展中普遍存在信息透明度差,信息披露不规范、信息噪音大;对私营经济的不公平待遇,导致私营经济经营的高交易成本;对私有产权保护不力,私营企业主寻求政治庇护和进行财产转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我国现行宪法与宪政的不完善是制约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三轮式”新模式的内容以两权分离为基本思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必然引起国家与企业(指全民所有制企业,下同)关系的变化。两权分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宏观两权分离,指国家的资产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的分离;二是微观两权分离,指企业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财政的意义来说,第一层次的两权分离打破财政部门集所有权与行政权于一身的局面,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处于我国的核心区位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 ,中部地区私营经济逐步发展起来 ,现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经济力量。但是中部地区私营经济发展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劣势。与东部地区相比缺乏经济优势 ,与西部地区相比又缺乏政策优势 ,存在“架空”的危险。中部地区发展私营经济要把握两点 ,一是宏观管理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是私营企业主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5.
十五大之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现在务实的关键是要探索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路径。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有机结合起来考虑,我们认为,在利用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上做文章,不失为一着公私两利的“好棋”。一、两种现实需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利用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上实施突破,既是国有企业“放小”的现实需要,也是个体私营经济“放大”的现实需要。目前,众多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生存难以为继,逐年增加的下岗职工也主要来自这一块。这种状况严重危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大…  相似文献   

16.
私有经济在法制健全、执法严格、市场体系完善的现代社会,从利益关系上分析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所有私有经济都带有公有经济的属性。私有经济的存在仅仅是从法律关系上对企业资产的占有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但这种法律关系上的差异却决定了它具有与公有经济不同的治理结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所有权缺位”悖论社会主义企业制度的改革,一开始是沿着放权让利的思路前进的,这种思路的基本前提在于传统体制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现实表明,沿着这条思路滑行,有可能掉进“放则乱,收则死”的循环陷阱之中。理论界不少人认为,旧体制过度集中的根源在于其财产关系,而这种财产关系造成的“所有权缺位”是我国企业缺乏活力和企业行为不合理的根源。按这种看法,以国家作为全民财产主体代表的国家所有制,在事实上造成了企业作为全民财产的经营者既不享有财产支配权,也不关心财产增殖的矛盾。这个矛盾的焦点在于企业的财产主体不明确,使国有财产处于无人负责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所有权缺位”状态。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只能是让企业成为财产主体,使其对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的所有权。只有在资产所有权上独立,才能在经营权上自主,从而才能将企业搞活。  相似文献   

18.
股份合作制企业内设公有股,与股份合作制的本质相悖,不利于企业产权结构规范与股份合作制的完善。实行股份合作制是对传统公有制观念的挑战,集体共同占有下的个人所有制不等于私有制。股份合作制产权关系的本质特点就是要确立劳动者的个人资本所有权。对老集体企业改制解决公有资产问题,国有资产可通过购买、资产折旧、变为借贷等途径;集体资产可量划(虚划、实划)职工名下。新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资产包括职工集资、贷款,贷款的产权也应量划职工个人名下。产权结构规范化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刀切”。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私有经济与公有经济的关系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实践中提出来的。改革开发以前没有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不但要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且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于是就出现一个二者是什么关系的问题。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不一致,因而很有必要进行深入讨论。一、历史与现实我国现阶段的私有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习惯上包括这样三个部分:个体工商户,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政P资经济主要指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其中的前两种有相当的公有制成份,把它们简单地看成为私有制经济,并不准…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关于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观点是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提出来的。他认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产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