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欣言 《西藏研究》2001,(1):115-117
1990年,笔者曾对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和康马县农牧区15~49岁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进行过一次调查,并撰文分析了我区农牧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特点及成因(发表于《西藏医药杂志》1993年第2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笔者对日喀则地区白朗县玛乡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实例,考察在一定条件下人口过渡增长造成的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通过分析,我们主要说明这样几个问题:西藏农牧区人口迅速增长,是民主改革以后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结果,对西藏腹心地带的人口状况作考察,其现状利弊相间;人口增长状况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具体到某一社区往往可以从社会分工程度上予以体现,并且派生出多种形式对人口的增长产生影响,在尚未有特定人口政策与法规的西藏农牧区,基层群众受经济规律的支配,相当部分人已有主动节制生育的愿望和行为,提前为今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政策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拉萨市七县一区农牧民子女学业状况的调查,发现:农牧民子女学业成绩普遍偏低。家庭文化资本存量缺乏,语言文化类型差异,课程内容远离西藏农牧区实际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是造成学业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汉语学习环境和利用西藏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加教学内容的适切性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农牧民子女学业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西藏妇女的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的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是影响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对西藏妇女生育行为的分析研究,实在是太少了。鉴于获取资料的困难,以往只能从青甘川滇的藏族妇女生育状况或西藏区内个别地区的资料来间接推测西藏妇女的生育参数。 1990年的人口普查第一次直接地获得了全西藏自治区妇女的生育数据,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还提供了西藏妇女生育的历史资料,这使我们直接分析研究西藏妇女生育水平及生育模式的愿望得以实现。这里我们依据这些第一手资料,从时期和队列两方面来分析1989年西藏妇女的生育水平,将1989年西藏妇女生育模式与全国妇女生育模式相对比以显示其特点。这里还第一次系统地给出了西藏妇女四十年来总和生育率的变化过程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推进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央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西藏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然而,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仍比较薄弱.通过西藏扎囊县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与民主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对比考察可见政府通过扶贫综合开发建设,在改善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然后紧密结合西藏农牧区发展实际,发现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和借鉴成都等地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经验,对创新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提升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参木拉 《西藏研究》2004,(1):102-105
生育习俗作为人生第一大礼,在人生诸多仪礼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从生育习俗所含的内容看,实际上包括了孕育期和诞生的所有习俗.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习俗.本文对白朗县"甲村"的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生育习俗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一、调查点的选择及调查方法(一)调查点的选择西藏自治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民族地区,农牧业人口占86%。1998~1999年度农牧区小学(学校和教学点)占了整个自治区小学总数的95%(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资料,1998~1999年,第70页),另外1998年全区35.4万在校生中近90%的中小学生也在农牧区(吴德刚:《西藏教育》1999年第1期,第5页)。这一基本区情决定了农村教育在西藏自治区整个农牧业现代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藏农村的教育能否适应农牧业发展的需要,能否适应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最终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直接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据作者过去30年在西藏农牧区田野调查所积累的大量一手资料,对积累之心得、经验,尤其是从农户处学到的许多"土"方法进行了凝练,以"五字诀"的形式,归纳在西藏农牧区的入户调研和访谈技巧,包括传统计量测度、评价分类方法、访谈禁忌,以及辨识分析方法与相关背景及内涵外延,为在藏从事田野调查的专家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宁玛派在西藏宗教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第一个教派,是大乘佛教西藏化的成功尝试.宁玛产生于西藏封建社会初期.公元十一世纪以后,西藏各地陆续进入封建社会,吐蕃时代曾经昌盛的佛教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秘密流传又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公开进入西藏的社会生活之中,并与当时处于分裂割据的西藏各地的文化特点相结合,先后形成了似宁玛、噶举、噶当、萨迦等为代表的佛教宗派,创立了藏传佛教,从而把藏民族的宗教文化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从时间上说,宁玛派是第一个具有西藏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一篇关于一个广西瑶族村落生育意愿转变的质性研究.首先,笔者通过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对老、中、青三代之间生育意愿进行对比,发现了这个地区代际之间生育意愿存在的明显差异,表明当地生育意愿正经历着一场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此外,通过深入访谈的资料分析,笔者探讨了该地区生育意愿转变的缘由,及其这个转变给当地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一些影响.在笔者看来,生育意愿的转变与当地社会转型、社会生活出现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密不可分,而生育意愿在内的社会观念的转变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给人们现实生活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1.
贡噶江村(意译为庆喜幢)本名吉祥义成,出家以后的法名叫贡噶江村。他是喇嘛教萨迦派的一位大师,是西藏—位著名的学者。1182年,即宋孝宗淳熙9年(壬寅),他出生在后藏有名的望族家里。从小,便随着父兄学习经典,幼年时代就通晓梵语(即印度古典文学语言)。以后,他对漫游西藏和印度各地,访求名师,研究佛经。当他63岁的那一年,他的声名早已越出西藏,传播到其他民族地区了。当时(?)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噶举派形成於公元十一世纪,最初只有两大传承。一个是以克珠琼波奈觉巴开始的香巴噶举。另一个是玛尔巴之再传弟子塔布拉杰所创始的塔布噶举。这两派传承虽然同原於印度的噶举派,但是到十五世纪时香巴噶举已经衰落,而塔布噶举则发展成四大八小的庞杂支系。其中噶玛噶举,蔡巴噶举、帕主噶举、跋绒噶举四派是塔布拉杰直接师传的,故称四大支、而其中的帕主噶举在1354年开始取代萨迦派掌握西藏地方政权达两个多世纪,成为西藏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大教派。其创始人帕木主巴多吉杰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5年笔者与国外学者就西藏自治区的虫草采集、流通等问题所做的一次合作研究,通过比较政府颁布的相关规定和研究成果所提具体建议,重点阐述了此次研究成果对当地政府决策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后来对虫草产区农牧民的收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西藏农牧区收入格局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最后,对该研究为什么能够触动政府的决策做了简短的小结.  相似文献   

14.
从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到2019年,西藏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西藏社会面貌与人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选择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班觉伦布村,先后于1995年、1997年和2004年3次进行了社会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发表了《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与《西藏农村的新变化——以帕拉庄园所在村庄的调查为例》两文。时值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笔者又继续对班觉伦布村进行追踪调查,用具体生动的数据和事实来反映西藏农村的变迁与人民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藏族妇女教育和社会化发展水平不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西藏长期传统社会消极女性观的普遍存在及特有禁忌和习俗的束缚,使得许多农牧区妇女文化程度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妇女对教育已有了新的认识.从西藏农牧区妇女接受教育培训需求的现状来看,尽管政府在这方面先后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仍存在西藏农牧区妇女对接受教育培训的认识不足、不求上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可以鼓励农牧区妇女提高自身素质,切实保障西藏农牧区妇女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平等地位和各项权利,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和建设各方面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一再强调对西藏特殊性的再认识,这并不是说在西藏工作多年的同志对我区的特殊性没有认识,胡耀邦同志说:“是不是认识完全了、深刻了?或者认识有没有不正确的地方?怎样更正确、更深刻的认识西藏?”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央一九八四年六号文件指出西藏五个方面的特殊性。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特殊性呢?这个问题就必然提到我们农业工作者面前来了,因为这对于从西藏实际出发,实是求是地搞好各项工作十分必要,也是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虽在藏工作多年,但对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全面、深刻,仅略抒管见,抛砖引玉,引起重视,以便群策群力,逐步地较全面地认识西藏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为发展西藏农业找到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其所属的明仁苏木(乡),人口一万有余,主要从事农牧业;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农牧民生活水平比较低,是一个典型的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的贫困乡。 前不久,笔者在这里就初中义务教育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贫因的农牧区初中义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地方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投资办教育,使农村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广大的农牧民尽管还不富裕,但绝大多数家长都能勒紧裤带积极送子女上学,使农村普九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成果也比较显著。明仁…  相似文献   

18.
一、高龄超育的含义及其问题的提出 所谓“高龄超育”是指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育龄妇女生育第五胎及以上的生育现象。“高龄超育”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为笔者首次提出,旨在与早婚早育相对照,与多胎生育相区别。如果说,早婚早育具有“低龄生育”的性质,那么高龄超育则显然是生育的另一个极端,它既属于多胎生育,又有别于多胎生育。因为高龄超育更明晰地界定了妇女生育  相似文献   

19.
一、《西藏古代〈十六法典〉的内容及其特点》一文的撰写过程、主要观点以及学术价值1、文章的撰写过程1992年,我将藏巴第司噶玛丹迥旺布()时期制定的藏文《十六法典》翻译成汉文,并做了一些注释.1994年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西藏古代〈十六法典〉的内容及其特点》一文就是在翻译了藏文《十六法典》后,在收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相似文献   

20.
对那曲县罗玛镇基础教育的实地田野调查充分证实了,本世纪头十年西藏全面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对于这一偏远牧区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牧区家长无论是在对待子女上学的观念上,还是在送子女上学的行动上,都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体现了新形势下西藏牧区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