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保险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选择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学术界提出的几种可供选择的农业保险模式,根据选择农业保险模式的依据,确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巨灾保险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这对农业巨灾损失较为严重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国外存在着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以及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型三种农业巨灾保险发展模式,我国应该借鉴它们在农业巨灾保险实践上的成功经验.文章提出适合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发展模式是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型模式,我国应该开展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其推广措施包括设立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公司、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深化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协调、加强对农民风险和保险意识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法定模式的选择须考量农业保险自身特点、宏观社会经济政策等多重因素.外国农业保险法定模式主要有政府垄断的模式、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而由私营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而由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组织和私营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而由民间非盈利团体经营的模式等.我国现行由中国保监会设计和推动的五种模式利弊兼有.为了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我国应确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多地区共同发展"的农业保险混合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保险金融生态下立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对农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三农”问题的不断升温,加之入世过渡期的终结日益临近,农业保险对“三农”的保护作用日益突出,为此,农业保险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我国农业保险的立法模式应摒弃单一式的模式,而采用复合式的发展模式,即“政府主导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相结合的,政策性与商业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保险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私法的划分为基础,"农业保险"在逻辑上应区分为"农业社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两者性质完全不同,分别适用不同法律规范。为避免法律适用上的混乱,同时考虑到为两类保险的并存留下概念和制度上的空间,"农业保险"一词不宜作为仅指代其中一种类型保险的法律术语,用于当前正在进行的立法工作。在我国,开办和发展两种不同类型的农业保险均面临农民支付能力低下、农业生产风险未被农民视为生活主要风险的障碍。无论是开办农业社会保险,还是发展属于商业性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均应由公法规制。  相似文献   

6.
农业保险——中国农业保护方式选择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硕 《重庆社会科学》2005,(2):36-38,51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借鉴国际国内发展农业保险的经验,通过加强农业保险的法制建设、加快农业保险经营体制的改革和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促进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改进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超  梁洪 《理论界》2006,(12):8-9
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措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和保护,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却面临着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总结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困境并探讨其经营模式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农业保险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保险一直是世界各国保险学和农业经济学界所关注的话题。本文总结和概括了作者对中国农业保险模式的思考,基本的观点是中国农业保险要走多种组织形式并行发展的道路。受篇幅限制,本文仅着重讨论相互保险这一保险形式,并同时强调,加强政府介入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伴随而来的农业保险相关法律滞后等问题也日渐凸显。对此,应考虑对农业保险单独立法,着重探讨农业保险的界定、范围,自愿与强制原则,经营组织方式,再保和分保机制,巨灾专项风险基金以及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多种模式,启示我们应以国情为基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要健全农业保险立法,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的模式,设立农业巨灾专项风险基金,推动多渠道、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以农业保险的发展切实地为“三农”服务,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蒯小明 《云梦学刊》2013,34(1):68-70,74
北京市政府通过财政支持下的商业保险模式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政策性保险所形成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北京模式,无论对农业生产经营还是涉农保险公司均产生了较好的政策性运行绩效。但北京模式由于其强大的财政支持力度导致该模式对其他大多数省、市、区的农业保险发展带来困难,包括财政压力、交易谈判与未来可能的全国农业保险统一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突出矛盾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建娣 《江淮论坛》2005,23(6):15-18
我国自1982年恢复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农业保险基本上是按照商业化保险模式经营的。这种保险模式与农业风险、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保险市场的发展。本文在剖析农业保险市场出现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3.
14.
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品的属性,其发展需要制度和政策环境的支持,但由于外部环境的缺失,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呈现有效需求和供给不足的局面,业务萎缩.在当前农业保险低迷时期,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保险意识四个方面着手,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涉及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利益主体,如何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通过相应政策和制度对三方利益相关者进行整合,使其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协作功能,并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相关利益人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从而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是现阶段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理论,试图通过构建我国农业保险中三个相关利益主体的联动机制,来探讨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制度和方法,有效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以期实现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保险的理论依据及其效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扬 《社会科学》2005,3(12):20-25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现代保险领域中的难点课题。本文在简要阐述农业保险确立的基本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考察了有或无保险措施和政府补贴保费对农户收入分布的影响,以及农业保险自身效益问题,论证了政府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保费收入持续增长,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增强。但在发展过程中农业保险仍然存在保障水平低、保险理赔难、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乏、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保险的基础建设,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于2012年11月12日颁布的《农业保险条例》,对农业保险的定位采取了不予明确规定的策略,在规定农业保险由保险机构进行经营、实行市场运作的同时,却无处不突出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导地位,彰显农业保险“政策支持”的特性.如此规定,既避免了农业保险定性问题引起的纷争,又能够切实解决农业保险需要政策支持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农业保险多种经营模式的并存与发展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保险低水平均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有效需求不足,处于一种低水平均衡的状态,这种低水平均衡状态的表现是农业保险费收入低、农业保险密度低,非正规风险规避机制的存在及交易费用过高是我国农业保险处于低水平均衡的主要原因;改变我国农业保险低水平均衡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相似文献   

20.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购房借款人的首付款比例。在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组建政策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构,为广大中低收入者申请高比例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保险,以保障其基本的居住需求。此外,政府还可根据我国住房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鼓励、引导和扶持商业保险公司为中低收入群体以外的符合特定条件的借款人申请高比例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