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牧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他曾经发表过《花城》集等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近几年来,他继续在散文园地里辛勤耕耘,创作了不少散文佳作。除了部分收在《长河浪花集》以外,仅1978年和1979年,作家就编撰了《长街灯语》和《花蜜和蜂刺》两本散文集。作家经过十年动乱之后,看到祖国日渐复苏、四化建设蒸蒸日上,满腔的话要说,因而用酣畅淋漓的笔墨,抒发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情,歌颂新时期的新人新事,抨击林彪、“四人帮”以及腐朽丑恶的事物,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这些作品,都有深切的思想内容,激荡着时代潮流的浪花。在艺术上,作家保持和发扬了过去作品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风格,并  相似文献   

2.
三十余年来,我们的当代散文走过了一条充满阳光却又是艰难坎坷的曲折道路。尤其是十年浩劫中,“四人帮”那么凶恶地摧残文艺,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罕见的。散文领域安能例外!片面地、不恰当地要求散文表现所谓重大题材,直接为政治运动服务,这也只能使散文的道路越走越窄。 秦牧走着自己的路。在他的散文题材中,并没有许多的生活巨变和时代惊涛,但  相似文献   

3.
作家是要通过想象去把握世界表现世界的,黑格尔在《美学》中说:“最杰出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雨果则以为“莎士比亚首先是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想象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实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可以说,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入创作.朱自清散文的生命力就在想象力丰富,在《文艺的真实性》一文中,他说:“想象在创作中第一重要”.在《“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一文中,他十分强调“神思”:“所谓神思,所谓玄想之兴味,所谓潜思,我认为只是三位一体,只是大规模的心的旅行”.而“心的旅行”又是无限“自由”的:“心尽可以旅行到未曾凝结的星云里,到大爬虫的中生代,到类人猿的脑筋里”;而且“又不以表面的物质世界为限”,可以到“电子世界”,“精神世界”,“数学世界,“伦理的世界”,“道德的世界”.他就常常借助想象的翅膀,进行审美创造,使被描写对象跃出纸面,熠熠生辉,透出一股活灵灵生气.这种丰富的想象,绝不是凭空飞来的,而是基于对描写对象的入微观察和细致的体验.他说:  相似文献   

4.
秦牧散文题材广阔,知识丰富,见解独到,文笔动人。在谈天说地、辨析名物时,把思想教育、生活知识和美的享受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文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富有诗意美是一切优秀作品的共同艺术特征,好的散文,更常常以它饱含的诗意博得读者的喜爱与欣赏:“散文中所描绘的生活,如果没有一点儿诗意,那就是死气沉沉、粗糙不堪的自然主义,不能号召并引导我们前进。”因此,一切散文大家总是着力于诗意的创造,刘白羽、杨朔是这样,秦牧也深谙此道。他说:“我所写的,都是曾经使我激动、感奋、欢乐、愤恨或者思索、寻味的事情。我以为这些事情,都有告诉旁人的价值,这才动笔写它。”(《长河浪花集·序》)所以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感情热烈、形象鲜明,揭示了许多耐人思索、寻味的生活哲理,闪耀着诗意的光芒,读来有如徜徉于南国“花城”的长街,叫人目眩心醉,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6.
秦牧的散文知识丰富、言近旨远、情文并茂,在当代文坛独具地位。秦牧善于对生活现象作深入的挖掘,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阐发深刻的哲理,因此他的散文具有很强的哲理意蕴,并具体表现为直接阐述、间接表达、正面激励三方面,他的散文也正是在这三方面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索空间  相似文献   

7.
秦牧作为17年时期重要的散文家之一,其成绩是与他所自觉进行的文体改造分不开的。秦牧的身份和处境使得他的文体改造颇为顺利。秦牧17年文体改造体现在特写强调、抒情风味、辨证色彩三个方面,这与当时的文风密切相关。秦牧的文体改造延续了学者散文的文脉,也印证了文体改造在文学史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秦牧十七年散文观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他既要紧跟、歌颂那个年代的流行观念 ,又未忘怀于对散文艺术个性的追求 ,而将前者摆在首位。这个矛盾在很大程度上窒息了他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感受 ;遏制了他想要抒发的满怀激情 ;消解了他创作散文的艺术才华 ;最终酿成了创作主体的迷失。秦牧十七年散文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离一代散文大家还有很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散文创作离不开想象。散文的想象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散文家的心灵“象一面镜子”。心灵的镜子,是感情的镜子。感情的镜子是有波浪的,它所反映出的不是生活的原貌,而是变异了的,即达芬奇所说的“第二自然”.在一般情形下,有形的生活和无形的感情是很难“化合”的;只有在想象的作用下,生活和感情才能“化合”为“第二自然”。文艺创作实践经验证明,文艺作品是现实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文艺  相似文献   

10.
11.
散文的艺术     
在哥儿蒙(Gourmont)(注一)的意见,写作的艺术,无论用散文或韵文,全赖视觉的与情绪的记忆之纯妙的联合。他说:——『假如作者于视觉的记忆连以情绪的记忆,假如他也唤起物质的景像中,有着正碓地置目已于情绪状态中的力量——在他是物质的景象唤醒了情绪的状态——他把握着,即使他对之并不领悟,亦就是写作的全部艺术了。』  相似文献   

12.
想象是人类独有的才能,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包含一定的想象。文艺反映社会生活,歌颂真、善、美的事物,批判假、恶、丑的事物,这一切唯有借助想象,才能在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来。想象是文艺把握生活本质的心理活动,是文学家、艺术家进行形象思维的主要方式。文学家、艺术家对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选择、加工,需要想象;对生活素材中缺少的环节进行丰富、补充,需要想象;人物性格的典型化,也需要想象。人们常说,优秀的文艺作品要做到形有尽而意无穷,那无穷之意需要通过对有尽之形所提供的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才能把握。没有想象,文学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便寸步难行;没有想象,读者,观众也很难深刻领会艺术典型的美学意义。因此,艺术想象对于文艺创作和艺术欣赏都极为重要。本文试对艺术想象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3.
论艺术想象     
“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文艺是真实的领域,但也是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古往今来的文艺作品,不知给我们展现了多少琳琅满目、瑰丽多姿的形象画面。例如:《精卫填海》,描绘了一个坚强不屈的精灵,一个由落水女娃变成的精卫鸟,整天衔着西山木石去填东海的壮烈行动;《后羿射日》,描绘了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一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神箭手,“仰射十日,中其九日”的宏伟场面;屈原的《招魂》,描写了“长人千仞”“一夫九首”、  相似文献   

14.
秦牧、杨朔、刘白羽的散文,都曾在当代文坛上发生过不小的影响。随着星移斗转,质文变异,当今读者已把他们的作品视为共和国年轻时期散文创作的高峰弃置在新时期文学浪潮后面了。其实,今天的不少散文乃至小说中,仍鲜明而执拗地显现出他们的遗传基因。秦牧从容潇洒的谈吐,杨朔幽秀绵邈的诗意,刘白羽昂扬奔放的旋律,不仅构筑了一个色彩绚丽、音响美妙的艺术世界,而且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创作和欣赏心理。因此,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重新步入这个散文天地中仰视俯察,聆听他们献给新生祖国热烈恋歌的多重奏,进而比较三位作家在思维方式、美学追求及艺术表现诸方面的共性与个性,从中获得一些借鉴与感悟,是颇具价值也饶有兴味的。  相似文献   

15.
大文豪雨果曾指出:“艺术家具有两只眼睛,前一只眼睛叫观察,后一只眼睛称为想象”。我们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功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它是伟大的潜水者。下边首先谈谈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能: 1.想象推动着构思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读者的印象,约翰逊嫌忌女性.传统的两性观念在他身上依然起作用,不过在期刊散文《漫步者》中,约翰逊满怀同情地刻画了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妇女.将《漫步者》置于18世纪英国社会的历史语境中,探究其中有关女性的热点话题:她们在消费追求和欲望表达中的尴尬境遇,在婚姻和教育上面临的种种束缚.约翰逊深知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不公,坚持不懈地倡言女性教育.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代散文是充满着文化想象的散文。“文化散文”由余秋雨开其端,而真正垫实这一基础的是非作家专业的学者们的散文。这类散文是作者首先写给自己看的,因而真实、坦诚,充满了人文关怀。1990年代末期,史铁生、刘亮程等人的“个人化”写作使“文化散文”走向对生命独特体验的取向,因而使“文化散文”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老舍散文研究的寂寞的,谢昭新《老舍散文艺术欣赏》是仅见的一篇专论.虽然已有了16卷本《老舍文集》中的散文专卷——第14卷,较完备收入了老舍解放前后作品223篇40余万字,早已有了由冰心作序的《老舍散文选》和由吴组作序的《老舍幽默文集》等,但是,读完老舍这些散文,让人感到他与鲁讯、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郁达夫、梁实秋、林语堂、梁遇着等前辈或同辈以文为利器、以文为自娱、以文为清志、以文为诗、以文为情趣、以文为学识、以文为人生等等,都难得是一路,与中国现代化散文的悲哀、忧患、苦涩、愤懑和屈辱的诗性情感和悲剧情…  相似文献   

19.
“红杏枝头春意闹。”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扫除了百花园中的蛀虫——“四人帮”之后,文学艺术领域,呈现一派万紫千红,春色满园的动人景象。散文艺术这枝花,正跟文学艺术花园里的其它花争奇斗艳,竞相怒放,而且看它那“放”的劲头,大有异采突射,一枝出墙之势。在这种情景之下,我们来谈谈散文艺术,对它做一些探讨,应当说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仅就想象的泛意理解而言,艺术和宗教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想象的掌握,它们从不同的途径寻求着人类精神层面的慰藉和生命的超越。为了探寻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的差异,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知性地分析了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中心理体验方式、情感内驱动力、意志的合目的调节等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