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经济增长逐月下跌,竞争力一滑再滑 在岛内政局混乱等因素的冲击下,2005年台湾经济形势不如预期,全年经济增长率3.8%,未能达到台当局修正后的保四目标。由于下半年起经济景气开始回温,去年底,对2006年台湾经济增速各有关部门都作了预测。台“中研院”经济研究所预计台湾2006年GDP增长为4.25%。台“中经院”预估全年经济GDP成长率为4.11%。台湾规模达3400亿美元的经济体,在亚洲主要国家中,增长率仅高于日本。台湾官方预期2006年经济增长率为4.28%,而部份经济分析师则预测增长率会低于4%。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世界各国不断推出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政策,但世界经济却陷入了持续的低增长。对此,可以通过分析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特别是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原因和影响,来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限度。从对美国不同历史阶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运用的结果分析来看,试图将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维持在潜在增长率水平之上的政策努力,不论是否会造成通货膨胀,都将是徒劳的。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可能面临着来自长期停滞假说、经济服务化转型等四个方面造成的结构性挑战,因此,政策的重点应该转到支持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上。  相似文献   

3.
因为美国经济的放缓,欧洲中央银行上周也将欧元区12个成员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从原先预测的2.6%至3.6%下调到2.2%至2.8%。欧洲央行还告诫说。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可能比目前预计的更严重,持续的时间更长,欧元区经济增速有进一步放慢的危险。而日本政府也于上周宣布,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按年率计下降了0.8%。许多分析家认为,  相似文献   

4.
2005年,台湾经济总体呈现“内冷外温”格局。岛内需求不足,民间投资与消费双低增长,外商投资下降,股市冷清;外需收缩,出口增长放慢,外贸顺差减少。全年经济增长率不仅远低于上年,而且未达到预期4%的增长目标。台湾官方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只有2.5%,较原预测的4.2%相差甚大;第二季度增长3.03%,上半年平均增长2.75%。2005年下半年经济形势虽好于上半年,但全年增长远不如预期,呈现低增长态势。下半年,台湾经济形势略有好转,第三季度增长4.38%,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为3.8%左右,难以实现4%的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景气扩张及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带动下,2004年台湾经济复苏加快,上半年好于下半年,主要是上半年受前一年度SARS的影响,上半年基础偏低,因此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达6.68%与7.67%,上半年平均增长7.2%,是近年来少见的高增长。下半年经济增长幅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2006年的台湾经济,虽然景气低迷、消费不足、投资不振,落座四小龙之未,但由于外贸出口强劲增长,全年整体经济增长率仍能保持4.39%。这种“内冷外热”的经济表现,完全是因为全球市场景气热络,且新台币汇率持续抑低,使出口成长超乎预期,从而拉高了景气分数。这充分反映出岛内经济体质的日益虚弱。2007年台湾的经济前景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7.
2000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多年来少见的旺势,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达到07%。但由于存在着股票市场动荡不定、欧元态势消沉、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升等不稳定因素,2001年全球经济不能排除动荡的可能,经济结构调整仍是实现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台湾经济表现远不如预期,经济增长率显著下滑。不仅制造业生产萎缩,产业“空洞化”问题日益突出。低成本制造线外移后,后继产业无法同步填补空缺,带动升级。台湾经济正处在一个进退维谷的点上。产业的“空洞化”直接影响到带动台湾经济增长的外贸出口,出口能量已明显表现出停滞不前,台湾“外贸逆差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缓慢复苏的2002年,台湾经济增长率为3.54%,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出现衰退,并出现了增长速度低于4%的情况,这是战后以来从未有过的。就连这个速度,2003年第一季也未达到,比上年全年增长率下滑了0.23个百分点,成长率仅为3.21%。第二季由于非典的重创和伊拉克战  相似文献   

10.
基于门限效应回归模型,利用中国1993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将收入增长率作为门限变量,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收入增长率位于门限值以下时,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显著;但是,当收入增长率位于门限值以上时,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经验结论表明,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应当将收入增长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例行、为期10天的全国“两会”产出数以万计议案提案,林林总总话题丛生:改革呼声再起、不再“保八”(经济增长率低于8%)、宏观调控延续和放缓、垄断行业既得利益格局久攻不下、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行政体制怎么改、如何有效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等等,代表和委员乐此不彼,南北媒体遥相呼应。各类语境虽无创新,然大国风向标渐次释出。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台湾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年内经济增长率达4.58%,略低于2006年。对外贸易增幅有所下降,民间消费和投资需求有所回升,总体经济增长态势呈现“内外皆温”格局。民间消费需求在信用卡债务风暴冲击减弱、台湾高速铁路通车拉动部分旅游休闲需求,以及股市升温等因素影响下出现微幅回升。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失业率持续下降,但由于政治恶斗拖垮了竞争力,台湾经济逆转的大势并没有改变,经济与外贸出口增长速度远落后于香港、韩国、新加坡,  相似文献   

13.
1.90年代初,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88年为4.4%,1989年为3.2%,1990年估计为3%左右。看来,90年世界经济趋于降温;世界贸易增长率也将进一步放慢,约为6%,但与世界经济增长率之比约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增长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个因素作了分析。首先是投资率对增长率的正相关,从世界上16个国家的统计得出每1%的投资率可能产生0.28%的经济增长。有的国家低于此数,多半与投资率的波动有关。文中对各省经济增长率如何依赖于该省的投资率及非国有部门的产出比例作了分析。利用银行储蓄、手持现金、购置证券的统计,估计出居民未申报的收入占GNP的10—13%,这是中国地下经济的下限。针对中国经济非均衡的的特点,探讨了额外需求创造产出的凯恩斯乘数在中国的变型。最后对中国从1978到1994期内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常驻人口作了估计,得到的结果是平均每年800万、总数达1.28亿的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移民。  相似文献   

15.
亚太地区自80年代下半期起,一直是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199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6%,1991年为5.8%,略低于1989年。据亚洲开发银行新近发表的《亚济发展1992年展望》预测,亚洲经济的增长率1992年为6.5%、1993年为6.7%,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1992年预计为1.8%、1993年为3%)。 尽管日本经济今年初呈下降趋势,但预计到下半年将有所回升,仍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亚洲四小”(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经济继继增长;东盟大多数成员国经济正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台湾经济正处于又一轮重要转型期,其未来两年发展有五个显着趋势:第一,总体经济维持低速增长。台湾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6%以下的中低速区间。首先,走“台独”路线的民进党上台,造成岛内朝野尖锐对立和两岸关系空前紧张,大大提高了台湾的政治风险,严重影响了民众消费和企业投资的信心与意愿。其次,民进党缺乏执政经验和技术官僚团队,而且其经济施政与策略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与“拼选举”色彩,无法形成稳定的政策运作机制。民进党的诸多政策如停建“核四”、处理基层金融改革等举措,引发严重的政治震荡和社会风波.动摇了民众与工商界对当局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差距即财政超收收入数额逐渐增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议。有人认为应该用提高收入计划增长率的方法缩小计划指标数与实际数的差距,有些地方政府则将这一观点付诸实践。本文从经济规律的要求、税务机关行为和纳税人负担等角度分析了过高的财政收入计划增长率带来的多重负面效应,提出了不可制定过高的财政收入计划增长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分级核算体制下,中国各地区加总的GRP增长率要远高于全国GDP增长率,1992-2007年间二者相差1.9个百分点.造成这种较大差异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全国GDP总量有些"低估",现行统计制度尚不健全,跨地区要素流动造成的重复计算,以及地区统计存在"掺水"现象,等等.这种差异已经造成了中央与地方规划目标的冲突,并影响国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9.
震撼世界的中国经济 自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壮观。在1978-1992年期间,中国取得了年平均增长率9.5%的成绩,1992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3%,1993年中国宣布又取得13%实际增长率的成绩,1994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比上年增长11.8%,中国经济增长如此优异的表现,给世界发达国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世界经济出现减缓趋势,但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中国出口仍可以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邱晓华说,对世界经济减缓趋势、前景、程度,目前方方面面意见不一致,有悲观的,也有乐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