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知几<史通>在分析正史"六家""二体"时,对"偏记小说"进行了"十类"类目厘定,第一次比较明确地确认了文言小说的类目,是对于<汉志>有"小说家"类而无细目厘定的发展,为<四库提要>小说类目厘定提供了借鉴.其目录学的意义已有共识,而对于文学的意义则研究较少.<史通>偏记小说"类目厘定的文学意义在于:体认了"偏记小说"的琐碎莱残,并认识到琐碎菜残的原因,抓住了唐前小说的体裁特征;从"以叙事为宗"出发,分析了史家叙事与小说叙事的根本性区别,以及小说"可观"审美功能的不可替代性,这正是唐后小说的发展方向,为唐后小说的繁荣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晓兰 《理论界》2009,(1):152-153
<教坊记>在中国戏曲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坊记>中"戏"字的多次出现,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从<教坊记>中"戏"的含义, <教坊记>与戏剧直接有关的内容, <教坊记>与戏剧间接有关的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探讨了<教坊记>中的"戏".  相似文献   

3.
<留东艳史>是民国著名作家向恺然的一部文言小说,学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部小说是明代中篇传奇<刘生觅莲记>的翻写,以留东的"新瓶"装才子佳人的"旧酒".本文从中透析向恺然对<刘生觅莲记>的继承与创新,并对清未民初"旧瓶贮新酒"和"新瓶装旧酒"这两类意趣及旨归均截然不同的翻写小说作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永刚 《兰州学刊》2005,1(5):304-305,296
<搜神记>通常是以"志怪小说"的名目为人们所接受,但事实上在<晋书>、<隋书>、<旧唐书>中都被列为史部"杂传"一类.由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出发追溯其为"杂传"之因由,并通过探讨干宝之经史观,认为<搜神记>足可为当时社会世相的实录.  相似文献   

5.
卷五<齐本纪下第五> "永元元年……八月……戊午,斩遥光,传首."(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148页)按:<南齐书·东昏侯纪>亦记始安王遥光之被杀在是月戊午.考是月甲辰朔,戊午为月之十五日,然<南齐书·宗室·始安王遥光传>则记遥光之被杀在是月十六日.据<南齐书·天文志上>云:"永元元年八月巳未,月蚀尽,色皆赤.是夜,始安王遥光伏诛."此月巳未为月之十六,与本传正自相应.<通鉴>卷一四二从之,亦记在巳未日,是也.此"戊午"乃"巳未"之讹.  相似文献   

6.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对于新时期中国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传播与接受心理的角度,<百年孤独>在"寻根文学"、"先锋小说"、90年代"新历史主义小说"、"家族小说"中都能找到诸多影响因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百年孤独>为中国当代小说确立了一种文本典范.这一带有明显"契合"和"创化"的历史进程,体现了<百年孤独>与中国当代小说之间的"历史会通"关系.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资源,它所确立的文本典范意义,还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掘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解读凌延喜的<拜月亭传奇跋>入手,结合凌氏家族刻书的实际情况及凌濛初评点<西厢记><琵琶记>的体例,指出凌濛初不可能是朱墨本<幽闺记>的评点者.又通过对<南音三籁>与朱墨本<幽闺记>的比勘,并联系明代曲坛的状况,论定凌濛初不是朱墨本<幽闺记>的评点者.进而从三个方面对凌延喜<拜月亭传奇跋>所言凌濛初得到沈璟手抄本一事的真实性提出怀疑.  相似文献   

8.
无政府主义刊物<新世纪>与近代科学思潮有着密切联系.该刊注重知识、智能和科学的传播,认为科学是社会进化的利器;对宗教迷信进行了激烈声讨,提出"以真理的科学破迷信"主张;特别是它以科学公理推导革命,认为革命全凭公理.<新世纪>的这种科学特色使其政治主张披上了一层理性色彩,但机械论式的科学主义倾向显然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9.
论朱天文创作中的阴性书写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 《江汉论坛》2007,28(2):102-106
本文首先从"台湾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入手,剖析了其编剧--台湾作家朱天文在历史题材电影剧本创作过程中的阴性视角,继而指出朱天文所以采取这种历史叙述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的阴性书写意识.阴性书写意识的生成一方面是朱天文早期受到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更与当下社会生活中理想丧失、意志瓦解、商品繁复、物质鼎盛休戚相关.文章从感官书写和细节书写两个层面入手,以<世纪末的华丽>和<荒人手记>为主要分析范本,呈现朱天文创作中阴性书写方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洛阳伽蓝记>、 <魏书>、 <北齐书>、 <北史>和隋唐有关文献的考察,街之应为"杨"姓.从<广弘明集>衙之小传和晋唐记载人物籍贯的体例分析,衙之的籍贯应指西晋时期的幽州北平郡.街之的生平及仕历,从现存的史料大致知道他曾任过奉朝请、期城太守、抚军府司马和秘书监四个官职.<洛阳伽蓝记>的创作当始于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543),约至武定五年(547)的七、八月之间完成.完成此书大约用了五年的时间.记载人文地理的"<庙记>体"地志著作对<洛阳伽蓝记>创作的影响应引起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亚东干文学是世界华语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独具特色。本文从阿尔布都等东干作家的文本出发,论述东干小说中娱乐、日常生活、婚丧等精神与物质层面的民俗色彩。由此可以窥见中华文化在中亚的传承与变异。  相似文献   

12.
段庸生 《晋阳学刊》2012,(5):128-131,145
文言小说在清代康乾时期,由于蒲松龄与纪昀小说的终极影响,而形成双峰对峙、又群峰拱卫的格局;在相互争鸣中,文言小说流派轮廓凸显,可称之为藻绘派与尚质派,而非拟晋与拟唐;两派在作家生态、小说寄托与小说风格上皆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刘欣 《齐鲁学刊》2003,(4):93-95
被称为“现代派文学鼻祖”的卡夫卡的小说以荒谬的、不合逻辑的、离奇曲折的结构 ,反映作者心目中的“异化了”的世界图像。在这个世界里 ,由于荒谬原则把事物颠倒为它的反面 ,使正义和法律绝对反常化 ,从而表现为秩序的颠倒 ;人处在一种不能以理性和逻辑去解释的荒诞的神秘的境地 ,人成了“非人” ,英雄变成了弱者 ;艺术也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 ,失去了本质 ,走向其自身的对立面。卡夫卡以独特的审美视觉 ,将其生命演绎成一部生存哲学著作 ,显示出一道形而上的哲学景观  相似文献   

14.
李洪武 《齐鲁学刊》2001,(5):136-138
金庸小说表现了丰富的禅宗文化。作品不仅涉及了禅宗的公案、典籍、话头、机锋、宗派、教义,还涉及了禅宗的神通妙用和证悟知解。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探索人生要义,创立武学境界,使作品呈现出了极大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5.
张文诺 《学术探索》2011,(4):103-108
在农村题材小说中,鲁迅描述了酒店、土场、茶馆、书房、街头等乡村场所,建构、想象了自己的乡村空间。运用空间理论,我们分析鲁迅小说中的乡村空间想象的方法、过程、特征,探究乡村空间想象背后鲁迅的思想情绪以及乡村空间背后所隐匿的意识形态、权力机制、文化规约,从而揭示鲁迅小说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思想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儿童的眼光来建构文本的儿童视角小说,由于儿童的思维和感觉特征,成人世界的边缘观察者身份,往往呈现出情节的淡化零散化、结构的单纯化散文化、人物形象的扁平和印象化以及语言的平淡和浅白,使文本空间拥有了区别于成人视角小说的个性化表征.  相似文献   

17.
唐人小说文本中承载大量诗歌的现象,可称为小说对诗歌的接受。唐人小说接受诗歌主要有三种方式:小说作者或人物创作诗歌、引用其他人的诗歌进入小说、描写同一对象的小说与诗歌相互搭配。这三种方式的特征及作用相异,但它们共同印证了唐人小说与诗歌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小说(也包括诗歌)的创作、流传以及不同文体的融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说史略》材料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搜辑考订大量材料,为《中国小说史略》奠定深厚根基,但由于《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的差异,导致《史略》内容上的不平衡性。因个人偏见造成对某些材料的排斥和忽略,则是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期的经史教育造就了中国古典小说作家特定的知识结构,他们通过在古典小说中塑造孔门弟子形象,从而实现对儒家经典中所蕴含思想观念的形象演绎,这在子路、颜渊、曾参等孔门弟子形象的塑造中得到充分显示.这些小说之所以大致不乖于儒家旨趣和历史事实,正是小说家在其特定知识结构指导下依傍经史、发挥演绎之叙事谋略的体现;同时,孔门弟子形象塑造中所显示的发挥演绎色彩,也与当时以传闻为小说的文学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黄志军 《学术探索》2006,(1):120-123
钱氏的小说在对婚恋故事的演绎中,通过展示“无毛两足动物基本根性”的世俗化欲求,以“丈夫是女人的职业”解构“娜拉出走”的“五四”婚恋神话,以“金漆的鸟笼”与“被围困的城堡”颠覆“自由、美满、幸福”的婚恋神话,在其笔下,神圣的爱情还遭到了世俗物质欲求的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