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依据超循环理论,作为人造系统的高校具有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系统突变三大生命系统基本特征及相应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三大循环特征;超循环理论原理可以用于高校发展的实践,实现推进开放、强化人本、竞争协同、信息反馈、继承创新和控制突变等方面的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2.
依据超循环理论,作为人造系统的高校具有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系统突变三大生命系统基本特征及相应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三大循环特征;超循环理论原理可以用于高校发展的实践,实现推进开放、强化人本、竞争协同、信息反馈、继承创新和控制突变等方面的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3.
超循环理论: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的新进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杂适应性系统研究成果的应用在高校具有普适性。教育管理的超循环理论探索则是教育管理复杂适应性系统研究的新进路。在超循环理论视野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向度及有效性,不断促进学习者主体和教育主客体的发展。在其研究内涵上,表现为教育管理中的交叉催化问题,涵盖了研究催化的内生属性,选择催化的外生条件,培育交叉催化关系等主要层面。工作的着力点主要包括:充分循环利用系统内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采用促进人才岗位流动的举措;促进交叉催化的发生等重要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技术一经济”系统演化超循环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经济"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带动产出的增长,而且可以通过自催化循环,使技术知识自身不断积累和增长。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动力不仅来自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数量的增加,而且来自本国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经济系统的演化体现在路径依赖上,演化路径包括两个过程:初级的"教育-人才-科技"循环和次级的产业集约化循环("技术-产品"超循环、"技术-产业"超循环、"技术-经济"长期增长宏观循环等)。前一阶段是知识和技术的生产阶段,是启动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启动子。后一阶段是技术满足市场需求,技术自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的"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5.
超循环理论认为公司理财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优化过程类似于生物系统的进化行为。运用超循环理论对公司理财系统进行审视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实现价值创造的理财目标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企业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效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超循环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循环系统的形成过程及企业循环的基本模式和基本要素。基于企业循环基本模式,构建企业循环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工具对企业循环的控制效用进行分析,包括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外部扰动的影响等。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循环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研究成为时代主题,现代企业和经济活力之源。如何使企业通过知识创新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进一步谋求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是近几年国际学术界的前沿研究领域。目前,对知识创新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正成为一个极具研究价值而又方兴未艾的课题。因此,建立一个有序平稳演化发展的企业知识创新模型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本文在分析企业知识创新系统自组织动态性的基础上,运用超循环理论分析了知识创新系统的动态演化机理;应用Logistic方程,构建知识创新系统的数理模型并分析了该演化的稳定性,并构建了基于超循环的企业知识创新系统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8.
过去学术界往往局限于从实践活动出发去讨论美感,因而把美感与现实活动中的实际的愉悦即满足感混同起来,该文着重从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同时又超越于实际活动的审美活动出发去讨论美感,指出美感只不相对于审美活动而存在,是审美活动所造就的主体效应:一种自由的愉悦即超越感。它不再以外在的功利事物而是以内在的情感的自我实现、不再以外部行为而是以独立的内部调节来作为媒介,因此是对于超越性的生命活动的鼓励,也因此,才形成统一“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于一身的“超功利性”这一根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观点,对"水浒"意识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水浒传>意识结构可分为本吾、超吾和自吾三个部分,即梁山英雄以个性膨胀、张扬生命为动力和目的(本吾),在维护封建秩序、忠义辅国旗帜的统帅下(超吾),表现出二者及现实的矛盾统一(自吾),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聚落从产生之时就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的形成与发展都与聚落主体的需求密切相关。聚落形式的复杂化呈现出超循环的状态,即从人类早期的聚落点到今天的高度城市化过程,都是由于亘古不变的人类需求所推动并日臻完善的。目前,高度的城市化成为人居聚落发展的高端模式,但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城市问题。解决城市化困境成为学界共同面对的问题,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城市对乡村的消解的方式与途径。事实上,城市化问题的解决,仅仅从城市雏度寻求解决的方法是难以得到满意的题解。以超循环理论为基点,为摆脱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两难抉择,实现城市与乡村在城市化语境下共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自组织超循环论的基本思想,从自然生态系统推广到循环经济系统,通过层层剖析子系统的构成及相互关系,研究循环经济系统的超循环特征,揭示循环经济发展演变机制,提出在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创造性运用和构成自组织超循环方法,实现循环经济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任务型组织的任务是单一的,但是,当完成任务的行动以目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也会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其中,社会目标、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是这个体系的三个构成部门。任务型组织的社会目标是基本目标,是其他目标赖以展开的基础和核心。在组织目标方面,表现出与常规组织以组织自身的存续为目的的情况完全不同,而是突出的完成任务的目标。在组织成员个人目标方面,则突出了组织成员价值实现的内容。任务型组织消除了常规组织中社会目标、组织目标与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矛盾和冲突,使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的民主集中制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依据,强调发扬民主与善于集中的辩证统一。而作为墨子重要思想的“尚贤尚同”同样强调民主意识与统一意志的有效结合。二者之间的相似性体现了制度思想的古今传承。在树立文化自信、发扬优秀传统的今天,回归历史既可以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寻求制度内生性的依据;又可以在时代变化中批判继承,让民主集中制更好地落实,从而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理念的前提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命教育何谓"、"生命教育何为"、"生命教育何在"构成了生命教育理念的三大前提,对三大前提的论证不仅有利于生命教育理论的厘清,更有利于生命教育实践的操作。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是面向生命、提升生命的教育,在目的指向上是面向超越的教育,在基本路向上是面向幸福的教育。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的内在规律,在自在与自为、适应与超越以及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中唤醒生命、弘扬生命、发展生命。  相似文献   

15.
学校特色是学校保持持续竞争能力的基础,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针对目前学校特色创建的困境,提出了学校特色的核心是学校组织知识的思想,初步构建了学校组织记忆机制的基本框架。并认为借助组织记忆机制及其支持系统的构建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学校特色的创建要跟组织知识和组织记忆、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学校管理制度变革等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后,提出了目前学校特色创建研究和实践中两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秩序是一个多维概念,基于不同层面,有不同的意义和内涵表达。国家秩序是基于国家“大一统”意志来建构的,而跨境民族则依据族群自有的惯习来维持共同体秩序。国家秩序与边民秩序经常处于一种不调和的状态。边境民族地区有序秩序的生成必须坚持边民“生活政治”的理念。国家在进行整体性边疆制度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要还“心”于民,充分尊重跨境民族自有的行为逻辑,决策咨询对象尽可能地“下移”到地方边民,让边民感受并充分享有作为国家公民的自觉意识,进而积极参与到国家边境秩序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7.
生命是思品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关注生命是思品教育的价值取向,然而当代中小学生个体生命意识的迷失令人深思。正确认识当代中小学思品课实施生命教育的价值对于揭示思品教育的本质现象以及推进思品教育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