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克”家庭的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克"家庭在我国的大城市中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家庭模式,它体现了青年人生育观念的更新."丁克"家庭作为以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为主的家庭模式的一种辅助和补充,可以缓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是一个既有利于"丁克"家庭自身也有利于社会的双赢选择.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发送短信时,手机屏幕上有时会显示“发送不成功”。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网络堵塞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对方短信息服务器已满造成的。 从短信息发送过程来看,你所发送的短信息首先被发送到移动公司短信息服务器上,再由服务器发送到对方手机。如果对方手机接收到了这条短信,自己的手机工会显示“发送成功”,这时服务器将自动删除这条已成功发出的短信息。如果对方没有开机或者没有收到,短信息就会被暂时保存在短信息服务器上。如果对方在服务器上的10条短信息存储空间已满,这时你还发送短信息给他,你的手机就会提示“短信未发出”。对于这种情况只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等对方开机或接收一条短信息后,腾出了服务器空间;二是对方所设置的短信息保存时间已到,服务器也会自动删除它,这样你就可以继续发送短信息了。 所以提请朋友们注意,不要向没有开机尤其是短时间内不会开机的朋友发送太多的留言。  相似文献   

3.
夏晴 《家庭科技》2006,(11):4-5
现在的很多年轻夫妇都喜欢“丁克”生活方式,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生儿无用”论。但是由于父母反对或者其他种种原因,他们会改变“丁克”状态。面对生与不生、带与不带的矛盾,两代父母在相互妥协。  相似文献   

4.
晓培  阿辉 《家庭科技》2000,(12):4-6
◆他们年轻,共同的特征是Double income no kids(双收入无子女),因此他们被称作“丁克”(DINK)家庭。 ◆他们不愿像上一辈那样过“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生活,他们讨厌“一地鸡毛”。 ◆“家”的概念对他们来说,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他们有我行我素的行为方式,因为他们首先为自己活着。 ◆他们活在现在,活在当下,但谁也不能保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是否会折回父母一辈的老路?  相似文献   

5.
雪樱 《家庭科技》2015,(2):12-14
如果你还给未婚大龄男女贴上"剩"字标签,那么你真就OUT了!他们很可能是都市懒婚族。与"结婚狂"相反,懒婚族不彻底奉行独身主义,不属于丁克一族,也不排斥婚姻,但又不以婚姻为某种终点,而是为自己寻找一个人幸福的理由。常人懒婚多是内心的"失灵",或是失去寻爱的内驱力,或是过于依赖原生家庭,对爱情没感觉。可见,懒婚是爱情的"休克",懒婚男女应早早觉醒,别误了终身大事。  相似文献   

6.
当昔日"丁克"渐渐变老,觉得夫妻感情趋于平淡,需要个孩子进行调剂,以确保家庭关系更稳固,或者应该有个孩子来延续自己的人生理想时,他们便开始反思、动摇,然后"悬崖勒马"。然而伤害已经造成,最佳生育年龄已经错过,生育和婚姻的双重危机成了昔日"丁克"族选择这种家庭模式所必须承受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再论都市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定位的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旅游是都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都市的特点决定了都市旅游的特点。发展都市旅游必须与都市社会发展相协调,不能以牺牲都市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为代价,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构建都市旅游新模式。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是闻名于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发展旅游业定位都市旅游,顺乎了“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安徽省黄山市 王崇林 “我让《家庭科技》 上了墙” 我1995年开始订阅《家庭科技》,每期必读,她是我工作和生活的“伴侣”。 我一直在想,像《家庭科技》这样好的刊物,总不能一人独享,我要把  相似文献   

9.
"震惊"的颠覆:新感觉派的"性感尤物"与城市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感觉派作家笔下充满都市活力的“性感尤物”入手,对其都市感受进行了描述。新感觉派在“性感尤物”身上发现了不受主体的主观欲望控制的物质力量的“震惊”效应,而这样的文学形象的出现脱离了当时上海的具体环境是不可想象的,她们的反叛是对那些想在大都会找到明确、稳定的空间形式的漫游者的报复。在上海,由于浓烈的都市生活自我生成的密度,使其不可能被某种权威话语轻易穿透,新感觉派记录下了自己面对这个变化中的社会时产生的散碎精神感受。  相似文献   

10.
仲经 《家庭科技》2008,(11):17-17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在已经到了适婚年龄,都市里涌现出了第一批“双独生子女”家庭。面对退休在即的四位父母与一个小孩,他们该如何理财呢?先来看看这类家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正>一、"本土现代性"的文化视野天津在近代曾是九国租界,有史料记载亦有现实遗迹,相对其他城市天津作家也许更有资格谈论西方文化和现代性,然而津味作家的文化选择却是在国际化视野下致力于发现更好的"自己"。不像海派作家那样重新结构"洋化"的都市现代性,他们大多选择了都市民间视角——从都市底层、边缘、传统家族日常生活的内部,重新塑造了带有中国乡土文化气息的都市现代性。这些作品以素朴的世俗文化底子和家庭生活的慢节奏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后发展国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的《暂坐》贯穿了“新女性=现代都市”的想象图式,它以摆脱了家庭以及“不婚”的都市新女性“海若们”为描写对象,在客观上展现了她们试图通过创造出新的经济关系、人际关系来自我确定为主体的探索,但她们的一切努力其实受制于消费社会、男权社会,不具有革命性、解放性。从创作的根本追求上说,《暂坐》无意于追问新女性的出路问题,作家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的城市书写,新女性只不过是其文学想象的自然构成物和都市生活的表现体。  相似文献   

13.
新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与地域相关,但新闻实践中的“地方性”却较少被新闻研究关注。本研究聚焦以重要地方性城市及其辐射区域为边界的“都市新闻业”(metropolitan journalism),从现代社会理论关注的“风险”和“地方”问题入手,探讨了都市新闻业面临的挑战。具体来说,都市新闻业既面临“媒介化风险”的压力,又受到“消逝的地方”这一现代性后果的深重影响。都市新闻业在新闻系统结构中的夹心层位置和相对固化的行动路径,使其在应对这两重挑战时出现较多困难。尽管新闻学研究近年来经常启用“危机”概念来阐述数字技术冲击下的新闻业状况,但整体性的新闻业危机话语尚不足以解释都市新闻业的独特问题,而“媒介化风险”和“消逝的地方”也许可以提供对都市新闻业困境的深层理解。都市新闻业可能的创新路径是以复杂关系驱动的创新,即通过制度赋权提升都市新闻业的灵活性和再嵌入地方生活的能力,以此应对双重挑战,更好地激发地方新闻生态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对于家庭的研究,在我国的理论界尚属薄弱环节。家庭社会学在我国的兴起,大约是始于本世纪八十年代初,而这一学科在国外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近年来,国内也出了不少研究家庭的论文、专著,这些论文和专著对于揭示家庭的演化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无疑是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奇怪的是,这些文章在论及“家庭是否会消亡”这一问题时,大多是避而不谈,或者含糊其辞,有“勇敢”者,也只是把“家庭必然消亡”作为一个观点提出来,并未作详细论述。究其原因,大约有二:第一,“理论根据”不足。国内研究家庭问题者,大都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观点为主要的理论根据,因为该书是马克思主义家庭社会学的经典著作。恩格斯在书中论及家庭是否会消亡时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5.
“过日子”的事,琐碎、平凡,似乎无章可循,但希望小日子过得有条有理有滋有味,却又是所有人的理想,于是都市人正通过家政教育来提高生活的质量。 “智力保姆”走俏都市家庭 由于家用电器的发展,不少都市人感到家务已不像从前那么累人,真正操心的是由于家庭文化滞后所带来的种种精神上的隐忧。于是保姆需求开始朝智力化方向发展。为使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有长  相似文献   

16.
如今,人们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市民从自身利益得失中深深体会到,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武器,才能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于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法律消费”,开始进入都市家庭。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在她的散文《穿》中这样说道:“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的现代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1]其实,除了图画和小说,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正在带给张爱玲和当时的上海人以“第二轮的生活体验”,那就是电影。  相似文献   

18.
王彬 《兰州学刊》2006,(4):190-193
短信息不但是一种人们联络和沟通的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但短信息在发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即不法分子利用短信息实施违法犯罪。并且,随着短信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短信息传送技术的发展,通过短信息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也会越来越多,社会危害也将更加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对不良短信行为的研究,以找出应对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士林 《学术界》2007,4(1):255-261
都市文化研究是在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中,通过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建构、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的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世界性前沿学科。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重物不重人”问题,是相关研究过渡到都市社会学、都市文化学、都市美学、都市传播等领域的原因。中国当下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其重政治-经济层面而轻社会-文化层面直接相关。都市文化研究本身肇始于全球席卷全球的都市化进程,并随着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而明确了研究对象与应用范围。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都市文化研究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对各种城市社会与文化问题,提升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文明与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彩信是什么? 彩信是中国移动对多媒体信息服务(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的“昵称”。与传统的文字短信息(SMS)和增强型短信息(EMS)相比,彩信绝对是新生代力量。SMS只能收发文字信息,EMS只可以收发文字和简单的静态图片信息。彩信却可以在一条信息中同时包含文字、图片(包括动漫和视频流)和声音内容,让沟通从此有声有色。带图片和声音的天气预报、生动的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