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在广泛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的基础上,茅盾主要应用当时欧洲人类学派的神话理论,对中国神话加以广泛梳理研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神话的产生、演化、系统、分类以及神话资料问题,提出了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中国神话观点和方法论原则。在我们今天进行神话研究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前期的中国神话史研究者主要是茅盾和顾颉刚。茅盾的进化论是历史的视角,但其视野仅及原始社会;顾颉刚的专题神话史也是过程研究,注意到了神话发展的动力问题。20世纪后期,袁珂的广义神话学的观念拓展了神话学的空间。神话史研究着眼于神话与社会的互动,是在社会矛盾与神话的运动中把握神话历史发展轨迹的。对待原生态的神话和次生延续的神话,是神话史研究不得不辨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蒙古文献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创世神话的诸类型,颇受佛教神话或信仰佛教的印度等跨国民族和藏族等国内兄弟民族神话影响。这是因为蒙古族在皈依藏传佛教过程中,佛教或上述信仰佛教民族神话影响了蒙古神话,从而蒙古族创世神话蒙上佛教或信仰佛教诸民族神话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神话人物在当代仍然是崇拜对象,姓氏、地名多可追溯到古代神话,民间传说中保留了一些“活态神话”,对民间习俗的解释也有神话的因素存在。但是,今天各地在竞相开发神话资源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滥用神话资源的不严肃做法,这对古代神话的传承有害无利。学者应和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利用当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传承和保护各地富有特色的神话资源。  相似文献   

5.
藏族许多经典神话在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中有一定影响,如"猕猴变人""青稞种子的来历"等,藏族神话批评也产生了很多有分量的著述,这些都影响了人们对于少数民族神话批评和研究的看法。该文就藏族神话中在特定时代产生的批评影响,借用文学领域中症候式的分析方法,重新客观解读藏族神话,分析藏族神话批评中的隐藏问题,以此来梳理藏族神话批评中的主观性、时代局限性以及潜藏在无意识中的神话主义。  相似文献   

6.
谢林反时康德和费希特哲学的理性至上,第一次把艺术和神话纳入到哲学的轨道,并把它放在哲学大厦的“拱顶石”的位置上,建立了完整的神话哲学;第一次把神话作为人类意识的一个发展阶段。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沿着谢林的神话哲学的方向,运用文化现象学的方法,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肯定了神话在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中的独立价值,摒弃了谢林神话的形而上学的神秘主义色彩,揭示了神话符号所体现的人类生命的创造性意义;第二,对神话的文化学阐释,肯定了神话是人类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在现象学的视域中,使神话研究完全建立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从"神话与现代性"视角来看,20世纪的神话理论家面对的问题是现代人在拥有科学的情况下,能否继续拥有神话。荣格的回答是,神话仍然活跃在现代心灵中,神话在现代文化中具有补偿功能,治疗现代文化的出路在于个体的自性化。荣格神话观显示出诺斯替主义色彩和原始主义向度,建立了一种神话研究的分析心理学范式。不过,从现实政治上看,要警惕神话及荣格的神话观在群众运动中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神话研究在中国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对于中国神话的相关研究,已有一大批有成就的研究者及诸多成型的学术思想。田兆元先生作为当代神话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其学术思想从早期的神话史研究,到近年来对神话研究路径的探讨,均深刻表达了对民族国家认同、社会精神建构等现实话题的整体观照。因此,其思想可定位为社会神话学思想。田兆元的社会神话学思想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关于神话史的书写与解读,二是对当代神话学研究的三结构论即神话研究的民俗学路径的探讨。其社会神话学思想尤其具有开创性与继承性,在神话学、民俗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并不意味着神话和神话思维的终结,而神话和神话思维却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活动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当代社会中,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国家神话、民族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它们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有所变异发展,对文艺依然施加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审美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神话起源》一书中,麦克·威策尔根据人类迁徙的路线,将世界神话分为南北两大集合,即劳亚古陆神话和冈瓦纳古陆神话,并初步推测出世界最原初的泛古陆神话叙事。这一理论,充分解释了世界范围内的神话为何相似又各有不同的原因。借鉴麦克·威策尔对劳亚古陆神话的勾勒,将流传在桂西的壮族布洛陀神话、姆洛甲神话比照于劳亚古陆神话,能重新解读壮族布洛陀、姆洛甲神话的叙事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人把“神话”称为远古历史,因此,站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立场上,即可发现中国古代并非只有神话而没有神话概念,只不过直接把神话当做历史,用“历史”的概念包括了“神话”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水神感生神话的原型与生成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当大一部分感生神话具有一种共同性,即女子感应的对象尽管多种多样,如雷、电、风、月、虹、气、龙、蛇、长人等,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水神神性,同属于水神家族。本文称这类神话为水神感生神话。水神感生神话中的各种神话之所以具有共同性,是因为它们出于一个共同的原型——女子感水生子神话。水神感生神话只是用各种水神替代了女子感水生子神话中的水。说到底,水神感生神话的产生与水生命信仰有关,所以这类神话的最初源头可以追溯到水生型创世神话。  相似文献   

14.
在神话传承的过程中,传统文人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神话思维的承袭,还是对神话母题的解析与重构,其间,传统文人都担负着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使命。但是,延至唐宋时期,传统文人不再斤斤于原生态神话及其变种的转述,而更多地着眼于与神话相关联的思维方式的表露及仙话的开掘,明显地表现出以仙话替代神话的倾向。正是文人的这种创新精神,给神话注入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开启了神话演变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人类从来就是神话制造者。叙事始于神圣的讲述。现代性对宗教神圣的祛魅导致一个恶果:将神话视为一种低劣的思维方式,让理性的人抛弃神话。结果,失去神话的现代人陷入了科技理性主宰下的困境。为神话正名,需要将其还原到崇拜仪式的神圣语境之中,揭示其心理整合及精神治疗功能——神话能够让我们破碎的、悲惨的世界得以改观,启示我们应对自己内心的危机,找到新的超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刑天神话属于巫术神话向宗教神话过渡时期的一种神话类型。积淀在刑天神话中的干戚之舞 ,蕴含巫术宗教因素。刑天操干戚而舞 ,显示出与强敌抗争的巫术神威与精神力量 ,同时 ,又象征着神灵不灭 ,部族犹存。刑天之舞正是在此意义层面体现出“猛志固常在”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灵感与幻想。它是人类各种精神活动的起源 ,如宗教、祭祀、文学、艺术等 ,都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原始初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 ,创造了文明 ,也创造了神话 ;同时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丰富和发展了神话。本文试图就神话与上古西部的文明存在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了一个大致论述。  相似文献   

18.
神话资源在当代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研究,许多国家和地区直接将神话资源转化成当代景观和文化标志物,从而形成了当代语境中神话资源转化的重要文化现象。当代语境以经济全球化、大众媒介的控制性与虚拟性、消费主义为主要特征,突出"公共空间"的时代理想,直接或间接成为人们传承神话资源的潜在观念,并在实践中将神话资源"公共空间化",借助多种力量展示神话资源的普世价值和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神话是世界神话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对于古希腊神话的学习和探讨更多侧重于她的文学价值。在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本论文从一个新的视角诠释了古希腊神话。在古希腊神话中,可以找到现代社会两性形象以及斗争的最古老源泉,这对我们认识今天的社会性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