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展了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和诠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当由以下理念构成:即良法之治、宪法至上的理念;规范公权、保障人权的理念;依法行政、服务行政的理念;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两部分构成法律的创制、法律的实施,前者为后者提供前提和依据,后者使前者得以体现和有效贯彻.也正是把法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考察自然法学与实证分析法学,二者其实是可以统一的,那就是为这项系统工程分工而合作.具体而言,用前者创制良法(相对良法而非绝对良法),用后者运行良法(当然也吸取了前者合理且可贵的因素).二者所宣扬的"公正、平等、正义"等终极理念和"法律(实在法)至上"之信仰正是法治的两种精神.  相似文献   

3.
根据衡量法治是否成熟的两个重要指标,法学研究被历史地赋予了两大使命:良法的创制与善治.从三十年的法治实践来看,我国法学研究的第一个使命--参与良法的创制完成得不错;但仍需努力.第二个使命--参与善治,尚未引起制度层面足够的重视,需要法学研究者加快学术成果向法治实践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通过"真正的法律"与"形式上的法律"的区分,阐明了良法必须是"真正的法律"这一意涵。就良法的实体标准而言,它必须是体现"理性"、"自由"和"实质正义"的法律;就良法的形式标准来说,法律必须"明确"而"普遍"。良法作为一种成文规则,还必须以自然法、习惯法以及法律原则作为辅助渊源。马克思的良法观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的法治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尤其表现在良法理念是法律进化的精神动力、实质正义相对于形式正义的优先性以及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法官有造法的权利之上。  相似文献   

5.
论法治精神的逻辑内涵和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狭义而言,法治精神仅指追求法治的价值取向,以及实现法治或良法善治的理想、信仰和思想原则.法治精神可以分为字面意思的法治精神和除此之外的人们赋予其上的法治精神,此外再没有其它法治精神,逻辑起点可以由此开始.这两类法治精神又可以称为顾名思义的最基本的法治精神和追求良法善治的法治精神.最基本的法治精神包含法律至上精神和人民意志至上精神.追求良法善治的法治精神包括民主自由和尊重保障人权精神、公平正义精神、公正司法精神、监督制约公权力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还包括科学、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等.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维护社会的模式是多元的。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历来都比较重视运用法治、德治这两手,以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建构了封建统治的超稳定社会结构。但这种法治的有限性和德治的局限性还是非常明显的,是与现代社会的法治和德治不可同日而语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双管齐下,共同发挥作用,并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二是制定良法,引导、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三是加强道德建设,为推进法治提供重要支撑。四是重点抓好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7.
法治政府:"德性"内涵的三重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仅仅从"法"的层面来解读"法治政府"是有片面性的。实际上,法治政府具有三重"德性"内涵。首先,从法治政府的理据来看,法治政府之"法"应该是"良法"之法;其次,从法治政府的展开来看,法治政府之"治"应该是"善治"之治;最后,法治政府之"政"应该是"公正"之政。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是各地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隐性地方债务居于多数.在国务院放宽<预算法>的限制之后,虽然地方债务通过发行途径开始"名正言顺",但仍有一些游离于法治轨道之外的地方举债行为.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事关我国整个债务体系的建设管理,也可增进我国地方政府诚信力的提升.综合来看,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的法治化过程可以从举债权限、信息监控、多方监督几个方面进行,根本上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要求法律即为规范社会行为之主要方式.作为一种滋生不正当利益的负面规则,潜规则的出现与蔓延会削弱法治.潜规则是一种潜伏于显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行为主体行为方式的规则,潜规则具有其自身的运行模式,以谋求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法治视野下潜规则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又有法律原因、利益原因以及社会原因.从法治建设的角度看,通过法律公平分配利益、运用权力制衡压缩潜规则空间、增加交易成本,能够削减潜规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良法善治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动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和伟大实践,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机理,集中体现在制度、价值和能力三方面。良法善治包括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中法治有权威是良法善治的前提,良法与善治之间的同质、同步是其核心要求,具体衡量要素是其判断标准。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任务,必须加快良法善治建设,即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构建良法之治的法治体系,完善德法共治的国家治理,发挥规划的统筹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