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章太炎讲解《文心雕龙》辨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太炎早年流亡日本 ,在“国学讲演会”上讲演《文心雕龙》由朱希祖等人记录 ,记录稿保存在上海图书馆。本文联系章太炎的其他文章和历代“龙学”研究成果 ,探讨章太炎研究《文心雕龙》的实绩。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史》诚为迄今为止之最佳版本,然疏误时亦有之。本文就其中若干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章太炎《书》中的学术史评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评析 ,试图寻绎出章氏论学的宗旨和其中蕴涵的社会政治内容。文章认为 ,章氏论学注重学术对于社会历史的实际意义 ,具有视野开阔 ,勇猛斩截的特色。他的许多意见都与当时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间、尊清保皇与排满革命之间的激烈论战有关 ,具有强烈的时代政治色彩。但过于浓重的门户之见和时代政治因素有时也不免影响到其学术史评论的客观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清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是今人研究扬州古代文化和生活的一部重要典籍。其中不乏讹误,但至今无人笺校。本文对书中有关扬州的园林楹联逐一比勘,检校出错误90条,分为作者题署错误、引联内容错误、作者与引联均错三类。这种讹误现象多与“集句”相关。明清两代文人在创作和题咏中,常以“集句”方式援引前人诗句成篇、应景酬对;但又自恃博闻强记,往往出错。后人信古不疑,故多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最早从事学术史研究的学者,其《訄书.清儒》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影响。今从撰著收录、主要内容、学术价值及影响诸方面对《清儒》略作分析,以明该篇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这部《笔记》是新近问世的章太炎著作,从中可以领略章氏学术的特殊结构,也可以窥见近代学术史的嬗变之迹.梁启超曾说,章太炎的方法是清儒正统派的,从《笔记》看,梁氏只说对了一半.陈寅恪曾云,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从《笔记》看,陈氏所云,正是章氏所创.胡适亦曰,章氏方才有贯通的诸子学,这部《笔记》则体现了别一种贯通.  相似文献   

7.
近世以来,西学东渐,逐步形成融会之势。在融会中西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加以超越,寓世界文明建设于中国建设,是近世以来中国学术思想的一大潮流。章太炎的文明批判与礼教批判对于鲁迅早期思想的影响很大,归国后的鲁迅仍然延续着对章太炎的学习。通由章太炎,鲁迅大量接触释、庄思想,这使得鲁迅得以实现转识成智并以文学的方式把握世界。所谓以文学的方式把握世界,即不通过条分缕析去说教,而是通过智慧领域的诗与寓言加以暗示,将道理寓于艺术形象之中去启迪人,使人自悟,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作圣之功”。从章太炎与鲁迅的案例里可以发现,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并不是一场冒失的、突然的运动,也并不是一场仅仅局限在中国的运动,它是一大批前代思想家对于世界文明作出总结反思之后的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南齐书》为例,就《汉语大词典》中词语的首例书证过晚之词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9.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的写作,一方面说明鲁迅与章太炎在文学观念上相差甚远;另一方面也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与深层影响.鲁迅关于文字之观点,以及汉文字与汉文学的内在关联,处处可见受章太炎文字文化论与文学复古思路之影响.但鲁迅从来不是被动性地接受,而是体现出作为一名文学史家的学术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11.
早期章太炎在其风光的激进表面背后,有着被人所忽视的保守的一面.早期国家政体构想中的"尊清"保君思想,经济改良思想中所保留的中国式农耕经济禁地,早期思想中就已经具有的贯穿一生的文化保守倾向,以及早期革命实践中保守影子的回归等,体现了他早期的保守思想因素.从保守角度审视早期的章太炎,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他复杂思想的全貌,也可以理解他思想多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章太炎的海外影响足以说明章太炎的思想资源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在20世纪前半叶中西文化撞击的历史动荡中,章太炎被外国作家视为挑战传统、重构经典中国形象的一种象征,章太炎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在对待民族传统等重大问题上成为重要的世界性资源。在20世纪后半叶传统和现代转换的学术探索中,章太炎再次成为海外学者的重要思想资源。在改变以往“中方对西方的挑战回应”的思考模式,转向“以中国为中心”的研究中,章太炎成为揭示“五四”和传统关系的重要个案,章太炎及其国粹运动也被视为在深入细致梳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找到其内部建设性的动力因素,从而走出中国现代的文化困境的努力。正是这样一些学术思考,使章太炎的“学者资源”成为挑战于“西学东渐”的现代化叙事的重要声音。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宣传家 ,以往史学界因其所谓“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反孙”、“拥袁”、“反对代议制”等问题 ,几乎一致认为辛亥革命前后章氏由进步转向倒退 ,由革命转向反动。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有偏颇之处 ,应当把章氏的主张与活动放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 ,通过比较他与本阶级其他成员的思想与活动 ,方能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为清代古音学研究之集大成者,不仅在上古韵部研究上贡献卓著,而且在上古声纽研究方面也创获良多。章氏的上古声纽研究,在承袭钱大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结论的基础之上,根据典籍文献语言用例及个人的审音经验,将传统的三十六字母进行重新的分合归并,即:娘日归泥、精组归照、喉牙互易、喻母并影,提出了汉语上古音研究史上第一套完整的声母系统,解释了其间的声转关系,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章氏的上古声纽说,与其上古韵部说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形成了声韵兼顾、正变互补的古音研究。这种古音学说与其“语言缘起说”、“转注假借说”一道,共同组成了植根于汉语汉字特点、具有鲜明中国语言文字学特色的字源学理论体系,为其后撰作系联《说文》同源字族的《文始》奠定了必备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日译西学是章太炎哲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是直接促使章太炎哲学思想向近代转型的最直接的推动力。首先,日译西方哲学和社会学思想是章太炎俱分进化论思想形成的主要思想资源。其次,日译西方宗教和哲学思想是章太炎坚定的无神论思想的理论依据。再次,日译西学尤其是柏拉图、芝诺、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理论是章太炎建立以“自识为宗”的新的价值观和新的道德体系的新宗教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6.
在 19世纪与 2 0世纪交会、中西文化冲合之际 ,康有为、章太炎、王国维是师法西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既有共同点 ,又有差异性 ,趣异而旨同。近代中国 ,西学东渐 ,由旧趋新 ,自东徂西 ,乃中国文化近代化发展之潮流。  相似文献   

17.
碑刻材料数量多、内容涵盖范围广,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材料。笔者近来研读《全唐文补遗》第九辑[1] (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对其文字进行斠补,以期裨益于唐代墓志等出土文献之整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不仅受到西方的影响,也受到传统历史和思想的制约,研究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不能仅限于用西方的民族主义类型对之进行分析,还需要充分考虑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需要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传统"天下"观念如何同时向"世界"和民族国家观念转变。对章太炎关于种族与文明、排满与种界、民族与国家等三个层面的思想的考察充分地说明此一转变在他身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辛亥时期的著名革命宣传家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两大特色。一是章太炎的反清思想特别激烈而全面。文章认为 ,清兵南下时的所作所为、当年浙江抗清特别壮烈及此后浙人受清廷打击特重这一系列因素 ,使浙人仇清思想特别强烈 ,并对章太炎的抗清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章太炎将大量国学知识运用于反清宣传 ,使之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文章指出 ,章太炎成长在南宋后文化教育最发达的江南 ,又自小受家庭及许多著名学者的教导 ,辛亥时期已是国学大师 ,其文能旁征博引、古朴典雅 ,这使他在当时宣传反清中起了别人无法代替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据《盛京时报》等历史资料,证实由路孝忱来奉送交的1923年1月28日《孙中山致张作霖信》是真实可信的。本文首度公开这封信的照片及作者考证成果,为研究辛亥革命史、北洋军阀史提供新证据、新思路,纠正了社会上流传的原信件传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