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经济法价值的新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法的产生 ,昭示着在经济法调整的领域中 ,传统法律价值发生变化 ,新的价值形成并具有特殊性。经济法的价值是经济法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在实现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经济法价值定位于“效益———公正”的价值目标是必然的选择。社会总体公正与社会整体效益相得益彰 ,确保政府干预经济建立在法律的秩序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指经济法通过其规范和调整社会经济生活所追求的理想目标.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范围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它是经济法的最本质、最深层的东西,是经济法的核心和灵魂,是经济法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实践中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蔡磊 《学术探索》2002,(3):48-51
法律价值是法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经济法以效率和公平作为其价值取向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经济法的效率体现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经济法律制度自身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6):205-211
经济法作为适应法律的社会化诉求而诞生的新型法律部门,市民社会是其赖以存在的社会根基,社会本位是经济法的基本立场和归宿。中国经济法的社会观应该立足中国,借鉴并整合现代和当代市民社会的特点。经济法的价值目标为社会整体利益,这一命题是在社会本位观的基础之上,通过正常的逻辑推演得出的结论,是对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超越与反思,也是经济法得以存在与发展的要件之一。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联动过程中,社会整体利益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单元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确认和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也成为法律制度安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济法天然地担负着全面确认和实现社会本位的法律功能和作用,实质正义是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社会整体利益的存在理由和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的关系,对经济法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刻的阐述,着重指出:经济法应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目标;以全人类的整体利益为首要价值目标;经济法应追求人、社会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应追求全面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法制价值目标的冲突经济法制是一个价值分析评断的系统和过程,这个系统和过程包含了经济法律制度的诸多价值理念以及这些价值理念的相互冲突和取向。经济法制除了具有法制的诸如正义、自由、秩序的一般价值外,还具有自己所侧重的价值领域,它与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其中,公平和效益是两种最为主要的价值目标。任何经济法制都无法回避这两种价值目标以及对这两种价值的取向和选择。经济法制领域的公平意味着资源的使用配置,收入的调节分配,劳动的机会给予都能对所有人公正平等。公平的价值观起源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思想。古典自然法学把法律概念奠基于“平等地尊重每个人无差别的理性和人格”基础之上,其法律价值理论以消除人的不平等的公平正义观为核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从亚里士多德的正义理论开  相似文献   

7.
胡光志 《社会科学》2007,(8):105-113
虚拟经济是经济学界提出的一个全新范畴,指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可以在现行经济法体系中抽象出虚拟经济法的概念。虚拟经济法的价值,是构建虚拟经济法理论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虚拟经济法是指反映虚拟经济运行规律、调整虚拟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其基本价值是虚拟经济秩序和虚拟经济效率,其核心价值是虚拟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8.
唐孝东 《兰州学刊》2005,1(1):163-166
经济法的价值目标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心.近年来,经济法学者对经济法的价值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经济法与民商法价值比较研究的角度,以经济法与民商法二者的产生、发生和法律本位、价值理性为基础,从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利益、平等、效率、安全等价值理念进行比较研究,这将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国家干预的经济法,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基础上,是以尊重市场机制为前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法的产生是为了弥补民法、行政法的不足,经济法是现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整体利益.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引导法、规制法、平衡法.  相似文献   

10.
一、经济法制价值目标的冲突 经济法制是一个价值分析评断的系统和过程,这个系统和过程包含了经济法律制度的诸多价值理念以及这些价值理念的相互冲突和取向。经济法制除了具有法制的诸如正义、自由、秩序的一般价值外,还具有自己所侧重的价值领域,它与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活动密切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一个部门法,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学者们对此也有众多不同的看法。笔者在对各学说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认为经济法是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价值本位的,带有明显社会性的,不属于公私法和狭义上社会法范畴的独立的新兴法律部门,其带有明显的经济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是经济法的基本范畴。法的理念是指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立法宗旨。法的价值是指在作为主体的人与其客体的法之间,法对人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法的价值导向是以法理念为基础的,法的全部价值都渗透着或贯彻法理念。解读经济法的理念与价值,明晰其中的内涵,有益于经济法基本范畴的提炼和塑造。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 ,实行法治 ,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不单指法律、依法办事和法律制度 ,而且还代表一种价值取向。在我国这样一个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依法治国 ,其法治的价值取向或所要达到的价值目标 ,与资本主义的法治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那么 ,我国依法治国应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或目标 ,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本文试就我国依法治国的价值目标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的基本价值是实现社会整体利益。这一价值取向是经济法的功能和目标所决定的。是克服市场失灵、民法失灵的要求;是追求公平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对政府失灵也要有所控制,因此,笔者提出要加强法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限制政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法的历史、与民法的价值比较、经济法总论和各论的考察,论证经济法的价值在于经济秩序和实质正义。经济法是人们运用法律维护市场秩序和弱者利益的产物;民法崇尚自由,追求形式正义,而经济法更强调秩序,追求实质正义;经济法的总论研究,体现了经济法以经济秩序和实质正义为理念;经济法各组成部分则在实践中体现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6.
<正> 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直接参与者,它既是经济权利的享受者,又是经济义务的承担者,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经济法基本理论建设上,经济法主体问题跟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特点和体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一样,是急待研究和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法学界热烈争论的一个焦点。在纷纭复杂,盘根错节的经济法律关系中,用国家机关、社会经济组织、公民个人或  相似文献   

17.
公用事业领域法律规制的目标与核心价值取向应当为福利价值,这一价值取向体现和昭示了公用事业法律规制生成与发展之本旨,是现代社会正义、经济正义的必然体现。福利价值的基本内涵是指公用事业的水、电、煤气等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必须持续、稳定,而且人们能够在可以承受的价格条件下进行消费,尤其要保证低收入者以及偏远地区人们的基本消费,以便使社会公众的生活得以共同提高和进步,进而构建和谐社会。据此,在制度架构上应明确保障性制度的独立地位,以凸显其重要性,同时传统上归属于反垄断制度的普遍服务制度应分离出来构成保障性制度的重要内容,并应依据不同的理念、原则进行审慎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8.
略论经济法理念和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理念是关于经济法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内在规定性的归纳,是经济法诸项制度的灵魂。经济法的价值在于揭示经济法的存在意义和目的意义,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一、法的理念   “理念”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当时是在哲学意义上使用。到十八九世纪,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把“理念”与法联系起来,黑格尔首次提出“法律理念”这一专门术语①。尽管“法律理念”一词的提出并不很早,但法律理念的存在却已有数千年:“法律理念过去曾对人类文明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①对于“法律理念”的含义,古今中外的学者…  相似文献   

19.
法律人性化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危玉妹 《东南学术》2005,(5):147-153
法律人性化的价值取向是法律对和谐这一价值选择的具体体现。立法的人性化价值取向表现在对人权的保障、对权利的保护、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对强势权力的制约;执法的人性化价值取向转变了执法的理念、执法的模式和工作机制,更好地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而司法的人性化价值取向不仅仅转变了司法的传统理念,更是体现了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因此,法律的人性化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龙福 《江汉论坛》2005,(12):71-7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崇尚价值的社会。积极创造价值、激励人们对价值的追求、确立更高的价值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动力和取向,而衡量社会和谐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应当是人本、功利、公正和道德。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采取积极措施,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