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个体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反思与“再认识”既有一致,也存不同。从个体认识的角度看,反思是个体认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文章还通过对个体反思三大特性即回溯性、批判性和统御性的阐释,揭示出个体反思是所有认识当中最高级的一种形式。文章最后结合西方认识论发展史,类比下个体反思的几种主要形成。  相似文献   

2.
反思,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古人有“日参省乎己”,就含有反思的内容。鲁迅的“每天解剖自己”,实际上也是一种反思。反思,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的因素;反思,也是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不走弯路而“成长”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科学和人文的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研究“物性”,人文则研究“人性”;科学与人文的功用也不同,科学相当于一个“为学”的过程,人文则是一个“为道”的过程,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不可偏废。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将会导致大学培养出了“才”却丢失了“人”。为此,应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运用人文特有的方法———反思和直观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认识,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不断完善高校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4.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反思、总结党内三次“左”倾错误尤其是王明教条主义严重错误的教训,在革命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对党领导中国革命历程中发生的“左”倾错误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批评、反思和总结“左”倾错误的主观主义,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反思和总结在革命道路上城市中心论的“左”倾错误,创造性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反思和总结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排斥中间阶层的“左”倾错误,形成了争取最多数同盟军的统战理论;批评和反思在组织问题上宗派主义的“左”倾错误,形成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历史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中最重要也是最令人困惑的问题,西方史学界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了两类针锋相对的史学方法论:一类是旨在排除主观因素以“客观”再现历史真相的方法论(“无我之境”);另一类是旨在彰显主观因素以“重构”历史认识的方法论(“有我之境”)。通过对这两类方法论的优缺得失的反思,指出其对构建我国21世纪史学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知的本义是“知识缺乏”,是伴随着认识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在哲学的视角上,无知是一种客观的认识现象,是认识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因素。认识论所反思的认识,不仅包括“知”,而且也应包括“不知”、“无知”,进而阐明“知与不知”,“有知与无知”的关系以及不知、无知向知、有知的转化,揭示无知的认识论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却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又称“教学二度设计”,既是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边倒”作为新中国诞生伊始的第一个外交战略,为新中国的成长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外交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已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和平共处”的全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一边倒”战略反思的结果。以历史的、唯物辩证的观点重新反思一下“一边倒”战略的背景及其实施后果,对于认识和发展中国外交,将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介阻隔功能的认识域确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往将中介的功能片面化为联系的哲学解释,消解了中介功能的全面性。中介的阻隔功能与联系功能同在,不仅是认识活动的中介特征的基本规定性的内在规定,而且得到对“现实实在”认识活动的物质态和非物质态中介的现实性确证,得到对“历史实在”认识活动的语言、间距、反思中介的现实性确证。中介阻隔功能研究表明:认识活动的中介的缺陷是本然的;在现实性上世界是不能彻底认识的;“如何认识”当是认识论研究的永久宗旨。  相似文献   

10.
前时期,《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围绕“教学反思”话题进行了不少讨论。针对诸多同仁见解,笔者颇有感触。时下,新课改极力倡导的“教学反思”,在许多学校不仅没有唤起教师的积极参与,反倒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反感”。反观相关学校的教学管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个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启蒙运动又称“理性时代”.“理性”是启蒙运动三个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仅与启蒙运动如影随形,也与启蒙运动本身一样具有多重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对理性的认识与反思也就是对启蒙的认识与反思.《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中所录康德《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什么是启蒙?》一文,以及康德的反对者哈曼的有关论文和福柯关于启蒙与理性问题的探讨会帮助人们了解西方学界对“启蒙”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再认识问题的提出国库业务,对我国的中央银行来说,是一项传统业务,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这项业务有不同的认识和要求。从解放初期到70年代末,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财政体制基本上是统收统支,国库只是起到一个“出纳”的作用,其具体业务由人民银行代理...  相似文献   

13.
在鲁迅的认识中,“五四”是一极为宽泛的范畴,有时是指“五四”运动,但更多时候是指“新文化运动”。鲁迅对“五四”运动的评价是先抑后扬,而对“新文化运动”则是肯定之时亦有反思。他的“五四”叙事是以“新文化运动”为中心,整体性观照视角下的“反思”式书写。对知识分子与传统同一性存在的表现及超越意向的寄寓等,让其生命体验蕴蓄着新的淬炼和升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五四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关键时期,它直接影响了后来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发展。在此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反思”为主线,描述近代知识分子对传统进行反思的特点,以及知识分子反思五四及反思五四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药家鑫案”震颤了每个有良知的人的神经。其聚焦与反思的效应是弥漫性和持久性的。有两句话萦绕在耳边:一句是药家鑫说的。“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另一句是受害者诉讼代理人张显在博文中写的。“我们想对药家鑫父母说。‘我们农村人并不难缠!你们应该低下你们高昂的头”’!农村人、城市人在前述语境中指称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毋庸置疑,在当代社会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偏见、矛盾与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如何消解社会阶层间的偏见,  相似文献   

16.
每每聊到“小伙伴”,常常会连着另一个词--圈子。我也想定义所谓的朋友圈,大家有一些共同点,可大可小,有点具体又有点抽象。国内的朋友就是几个初中时玩得特别好的同学,上高中了陆续“分道扬镳”。好在有微博和微信,虽然不常联系,但是友谊长存。到了美国,形成了新的朋友圈,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同路人。在美国读高中快三年了,朋友圈有三类:一是学校的同学,二是在寄宿家庭里认识的国际学生,三是在这边互相认识的中国年轻人。  相似文献   

17.
主体自识(自身意识与自身认识)问题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标志性内涵。近代之前对“自识”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被称作“前史”,这首先是因为“自识”作为理论始于笛卡尔。就前笛卡尔的整个古代哲学而言,“自身”、“自我”以及“自识”并不是一个明见的论题。虽然在那时已经有了“心智”和“灵魂”的概念,但它们与“自然”和“物理”并不处在一种对峙的状态中。因此虽然近代意义上的个体自我意识在笛卡尔之前已呼之欲出,但仍处在没有苏醒的朦胧状态。无论是古代还是后古代的哲学,它们都还行进在朝向主体反思和自身认识的途中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70年代后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没有这一时期的批评反思,没有这一时期奠定的良好基础,就不会有八九十年代古典文学研究的繁盛景象。短短几年间,学界对“文革”时期的种种错误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树立了正确的学术观念,对许多问题有新的认识,一些研究禁区相继被打破,成为这一时期学术研究的亮点和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华应龙老师撰写的《记我的一次反思教学经历》,以一个反思的实践者的姿态,对自己所教小学二年级“关于概率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经历,做了系统反思。案例无论在反思内容还是反思形式上都具有典型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有志于教学反思的老师,常会被这样两个问题困扰:反思什么和如何反思。对这两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华老师的案例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20.
反思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辛景亮(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陈志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代实践的发展,推动着现代认识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或“智力经济”的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更加深刻地把握“反思”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人类这一主体通过思维和知识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