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尉 《管理科学文摘》2010,(25):212-21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新〈婚姻法〉增加的一个规定,它既是婚姻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分析了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具体分析和探讨了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针对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法律适用存在的问题,对完善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一些立法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的含义与建立 我国现行的婚姻法是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后颁布的,其中在第四章离婚中增加了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具体条文是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2001年的新《婚姻法》中确立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它作为一种权利救济制度,旨在保护离婚时婚姻关系中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因夫妻一方的过错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引起离婚,过错方应向无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本文通过对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与现实意义、构成要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等方面着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该条确立了我国婚姻家庭法中的损害赔偿制度即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重大突破。2001年12月25日,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但对于离婚损害赔偿问题却没有新的规定。离婚损害赔偿是一个值得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离婚损害赔偿是一种权利救济制度,通过夫妻中无过错一方对被害方的婚姻权利的救济,以达到维护婚姻家庭的平等、健康和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缺陷、完善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建议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力求通过本文来提高人们对此问题的理解与关注。  相似文献   

6.
宋瑞芳 《经营管理者》2011,(4X):280-280
纵观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是否存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到"怎样构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过程。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只规定"损害赔偿"而没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2009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的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不得不说这是我国法制的进步。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受害人精神上的一种慰藉,也是侵权损害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会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出发,以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为基础,更全方位的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解读,从而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婚姻家庭关系是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而《婚姻法》正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法律。2001年4月28日颁布实施的《婚姻法修正案》:对1980年的婚姻法进行了重是修改,增设了家庭暴力制裁制度、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探视权制度等,填补了立法空白,使公民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但由于现实生活中社会关系的复杂,多样性,实践中对《婚姻法》中相关规定的理解还不尽一致,一结条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现就实践中争议较大的几个问题发表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时的补偿制度、离婚时的经济帮助和离婚损害赔偿,这三项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离婚救济制度。离婚经济补偿制度是为了维护夫妻双方离婚后经济利益的平衡而创设,其目的在于保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家庭做出较多贡献的一方的利益,实现法律和夫妻关系安排上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王明泉 《经营管理者》2011,(6X):264-264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离婚损害赔偿没有探讨,更不用说在法律条文中具体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自2001年新婚姻法确立以来,成为学界争论的话题。其中,离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适用情形、请求权主体、归责原则等成为争论的热点。离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应扩大到"第三者";适用情形应当不限于婚姻法第46条规定四个条件;请求权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应扩大至其他家庭成员;归责原则的适用方面,应当在实行过错相抵原则的前提下,增加过错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0.
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是指因国家分割自然人的人身权,致使其精神活动出现障碍而产生的身体上的痛苦,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否及其完善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的发展水平。我国《国家赔偿法》中长期没有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堪称我国国家赔偿体系的一大缺陷,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论述在国家赔偿制度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及目前立法现状,结合我国民法领域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经验和实践成果,从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标准确定等方面展开,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望权制度源于英美法系,我国于2001年修改婚姻法时引入了这一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这一规定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望未成年子女  相似文献   

12.
廖燕 《经营管理者》2009,(21):272-272
新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救助措施,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实践中往往较难把握,它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配偶他方合法权益而导致婚姻关系破裂,从而使另一方配偶受到精神利益损害和精神创伤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本文仅从适用范围、立法意义、构成要件和赔偿主体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引起大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刑事立法上的一个空白,这一制度的缺失,带来了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实现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的和谐运作,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平正义,维护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权观念的进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我国现行立法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却不完善,理论界也存在很大争议。本文着眼于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逐一分析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功能,并就我国民法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有关规定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民事纠纷层出不穷。精神损害赔偿作为一种对精神层面法益予以保护的诉求誉一直引起司法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精j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还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6.
精神损害赔偿是随着《民法通则》的公布实施而在我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也是法学讨淹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其归责原则以及赔偿数额的相关问题研究,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提出以国家制定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级别规划为主,辅以法官的自由栽量权的方式来确定。  相似文献   

17.
闫川 《决策与信息》2008,(12):81-81
本文根据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结合实际案例,对我国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界定范围和赔偿标准进行评析,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邢增杰 《经营管理者》2012,(9X):322-323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包括物质损失,但不包括精神损失。而精神损害赔偿及其相关制度在民事法律领域已得到广泛确立,刑事立法却予以否定,在逻辑上及法理上都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无论从必要性、可行性两个方面分析,都应该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通过立法,完善对被害人精神遭受损失情况下的赔偿问题,以改变当前我国法律在该领域的空白现状,更好地保护公民精神上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精神性人格权包括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不以人身为载体却与人格密不可分的权利,其体现的是人的社会性的一面。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对精神损害赔偿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本文笔者从佘祥林案入手,分析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重要性,并以图寻求我国《国家赔偿法》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现行法律体系中民事实体法规定了精神赔偿,而《刑事诉讼法》又否定了精神赔偿.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的矛盾,不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损害司法公正,也有违立法的初衷.因此,本文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立法规定,合理借鉴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相关法律,提出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