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末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的中法战争起,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就处于上升趋势,桂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近代化发展加速,1907年南宁被迫自开为商埠,广西的地缘政治中心随之转到南宁,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法国将主要注意力转向云南,广西边疆安全形势趋缓,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骤降,导致以龙州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近代化进程中断.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英法逼近让云南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清末滇军兵制的演变和云南的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相呼应,从中法战争开始至民国初年,滇军的实力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巩固了云南传统的陆权优势,在保家卫国、重九起义、护国讨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文学的研究,一直以来局限在平面视角和线性空间的研究维度而悬置与裹步,研究视域相对窄小。因此从文化审美角度提出构建“地缘陕西学”学科新概念,旨在将表层的物质文化形态伸展到深层的精神文化形态,能更好彰显陕西文学精神之气脉,发掘陕西地缘诸种资源。作为“地缘陕西学”学科,其类征涵盖地缘历史、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教育、地缘伦理、地缘民俗等范畴。着眼陕西古今地缘特征,研究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资源,以达到“地缘特色”与“区域发展特色”的相宜匹配,可产生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学科前景和可潜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和引进西方地理学的过程中,国人逐渐接触到了地缘政治学,但是理论形态的地缘政治学并没有获得发展.处于战争环境中的国共双方,分别形成了各自的地缘政治战略思想.冷战期间,不论是西方的"分裂带理论"还是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都是对于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冷战后,地缘政治学获得了新生,但是中国地缘政治学一直没有摆脱前苏联学术界的影响.随着地缘政治研究领域的不断被开拓,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在欧美日益被泛化,受此影响,中国地缘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也日渐模糊.未来的中国地缘政治学,需要深化对于地缘政治空间的探索,告别堆砌地缘政治现象、从事简单经验判断的做法,积极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黄凤志  金新 《国际论坛》2012,(3):1-6,79
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地缘政治学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时代性裂痕和理论本身的学理性缺陷使这一学科陷入双重困境,理论的革新成为必要。未来的理论创新可以当前影响地缘政治的四个主要变量为基本维度展开研究:一是全球化,它推动着地缘政治规律的重建;二是区域化,它带动着地缘政治结构的重组;三是多极化,它预示着地缘政治格局的重构;四是信息化,它推动着地缘政治空间的重塑。地缘政治学的理论创新不仅要反映历时态层面的时代特征,还应具备共时态层面的国家特色,在开拓地缘政治研究新视野的同时,须构建反映中国战略视角、依托本土思想资源的地缘政治新学说。  相似文献   

6.
云南对外贸易发展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云南是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的地缘经济板块,是我国通过东南亚、南亚走向世界,世界各国从东南亚、南亚进入我国内陆腹地的重要通道.云南与东盟的资源互补容易形成地缘经济中的互补关系,通过联合及合作实现区域经济集团化.在梯度推进的进程中,在地缘便利的条件下,云南比内地和沿海地区更容易促成与东盟的小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7.
论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研究规律出发,在借鉴其他学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及其异同, 将国家利益、地理环境、区域、控制、合作、国内利益关系等作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基本研究范式.笔者认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理论研究都是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国家在实现地缘战略的过程中适应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在地缘政治的研究领域内,国家实现了对于区域的控制即实现了国家利益,在地缘经济的研究领域内,国家是通过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来实现对于资源的控制,进而达到控制区域、实现国家利益的目标,因此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要比地缘政治的研究范式复杂.  相似文献   

8.
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理论研究都是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国家在实现地缘战略的过程中适应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在地缘政治的研究领域内,国家实现了对于区域的控制即实现了国家利益,在地缘经济的研究领域内,国家是通过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来实现对于资源的控制,进而达到控制区域、实现国家利益的目标,因此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要比地缘政治的研究范式复杂。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当中,每个国家都和其他存在利益关系的国家进行着各种博弈,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是维护和决定国家利益的主要战略和手段,虽然实力是决定国家地位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错误的战略导致国家衰落甚至灭亡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鲜见。现在世界处于全球化的加速时期,世界政治不但有传统的地缘政治因素,而且地缘经济也迅速崛起,这样国家间的博弈就变得更加复杂。在复杂的形势中处理好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到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薛福成认为,晚清中国陷入了强邻环伺的地缘危机,俄国和日本是中国主要的地缘威胁,中国应当采取多管齐下的地缘对策,即保藩固圉、防俄防日、自强御辱。薛福成的这种地缘政治思想在总体上是微观的,但有着宏观的因子;其中的地缘对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应,主要原因则在于晚清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困境和清政府的自强无方。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南海的地缘位置与地缘环境决定了南海的价值。然而,南海问题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南部的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南海问题使中国不能有效地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域安全,不能有力地保证中国的战略航道安全,并且阻碍中国南部地缘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南部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诗经》时代的中国、四方观念反映了周朝居天下之正中以统治四方的地缘政治思维,这种思维也反映在《诗经》中。对《诗经》时代南土疆域的认知,是将陈风视为南土诗歌代表的重要依据。毛郑对二南地域的阐释是《诗经》时代文王德化天下政治记忆的延续,反映了北方文化的中心思想;对《诗经》无楚风的解释以及对陈风作为南土诗歌代表的忽略,反映了毛郑的南土观已经偏离了《诗经》时代对南土疆域的认知以及毛郑夷夏之别的地域政治思维。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后,西南贯通"三沿"(沿江、沿边、沿海)地带的省际交通格局,使得西南诸省的区域联系更为紧密。在边疆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一交通格局体现出更为丰富的政治内涵,并促成了"内联外拓"的地域政治结构:西南外围四省(川、鄂、湘、粤)构成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西南弧",环抱滇、黔、桂内部三省,并成为其外卫屏藩和前出通道。在保路运动等近代一系列政治运动中,上述七省更形成了声气相通的地域政治联动态势。由七省人士发起并成立于1913年的西南协会,正是这一地域政治结构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西方殖民列强为了争夺亚洲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纷纷向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派出考古探险团、商务考察团、地理考察团、政治军事考察团等。1895-1897年间,法国里昂商会共邀请其他12家商会,对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以及广西、广东和香港地区作了商务考察,其考察成果于1898年在法国里昂出版。成果主要涉及云南的进出口产品,如矿物、鸦片、皮货、麝香、丝绸等。该考察团还调查了缅甸与中国邻省及缅甸和印度支那的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5.
立国之初,新中国就被迫面对两场大规模的境外战争:印支半岛的越南抗法战争和在朝鲜半岛的朝鲜战争。两场战争都是冷战体制下的产物,不仅影响了新中国的地缘政治,还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独立与安全。新中国考虑到世界格局的性质和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亟需捍卫自己的利益;另外,从中国共产党自身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来看,新中国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支持兄弟国家的民主民族斗争。这两方面因素最终使中国选择了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  相似文献   

16.
欧洲列强长期的渗透和侵略并未使奥斯曼帝国完全丧失主权,但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卷进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导致帝国的崩溃,也彻底改变了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战争期间和战后的一系列"协定"和条约重新勾画了中东地图,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在中东"制造出"许多新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东各民族的命运。奥斯曼政府"亲德派"的错误导向,"帮助"英法等国实现了瓜分和占领中东的愿望;阿拉伯人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作获得解放的机会,最后却换来殖民主义者的"委任统治",延缓了独立的步伐。英国和法国获得了统治中东阿拉伯地区的机会,但委任统治的困境又成为殖民帝国崩溃的开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东历史的转折,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命题。  相似文献   

17.
滇越铁路与云南近代进出口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越铁路是指云南昆明到越南河内的一条窄轨铁路,是法国侵略云南的见证,它的修建对云南近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通过对滇越铁路通车前后云南近代进出口贸易情况的对比,论述了滇越铁路的通车对云南近代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884年新疆建立行省制度是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统治方式发生转变的重要标志,新疆建省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外来的冲击下,清帝国在向近代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对边疆地区所实施的制度的建构;另一方面是新疆自身所具有的因素,包括长期和较为完备的理论准备,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所持续执行的一体化政策,军府制的不足及当地上层势力的衰落。  相似文献   

19.
滇藏川民间商贸现状及发展趋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云南与西藏、四川等藏区间民间商贸交往活动进行具体梳理,对其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估,就历史上滇藏民间商贸活动特征与现今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可发现源远流长的民间商贸交流的发展趋向。以民间贸易活动为载体的地缘经济交流,不仅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间互动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还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内源性发展能力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基诺、拉祜、佤、傣、哈尼等 5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状况的调研 ,揭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