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志坚 《华人时刊》2008,(10):56-57
吃过核桃的人都知道,挑选核桃应该挑果大、壳薄、仁白、味香的,这样剥皮容易,吃着也香。可是河北一个名叫尹树海的农民,却偏偏盯上了皮厚难砸、壳多肉少的野核桃。为了一棵野核桃树,他甚至出资包下了一座山。不仅如此,他竟然放着村子里面最漂亮的三层小楼不住,和家人在那棵野核桃树下安营扎寨,如此兴师动众,只是为了一棵野核桃树,难道这是棵会变魔术的摇钱树?  相似文献   

2.
难忘核桃宴     
庄文勤 《社区》2012,(4):44
人们常说,人的肠胃是有记忆的,而且会让你时常回味,我对云南凤庆的核桃宴就时常难以忘怀。凤庆县是中国核桃之乡,核桃栽种面积居全国县区之首。走进凤庆,一片片核桃林如绿色的波涛直奔眼底,映入眼帘的全是核桃树,成列成行、成块成片,满山遍野。凤庆核桃因果大、壳薄、肉厚、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春节慰问,新绛县泽掌镇党委和政府,向居住在全镇的三十八位离退休干部,每人赠了五斤核桃。 他们为什么要给老同志赠送核桃呢? 这个镇在研究今年春节的慰问品时,有人提议买糕点,有人建议买罐头,也有人说买挂历。但镇党委书记李铁路却另有想法。他说:‘我和马俊镇长交换了意见,今年的慰问品,咱们向每位老同志赠送五斤核桃。因为核桃树的树冠大,象征着老同志的贡献大;核桃树的木质坚,体现着老同志的原则性强;核  相似文献   

4.
在中阳县武家庄镇偏僻山庄南垣村山梁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干果林,为这个黄土高原的干山头上平添了一片绿色,显出了勃勃生机。这片干果基地总面积为200公顷,其中栽植仁用杏5000株,核桃5000余株,仁用杏、半数核桃树都已开始挂果。  相似文献   

5.
蔡轶  高松 《金陵瞭望》2009,(2):24-26
民国时期与建国后在民间的大事办席多采用在家门口或院子里自己操办,但用品等都是租来的.因此也出现了不少专门经营餐具用品,桌椅等物品行当。这块在大板巷拆迁中发现的“定办酒席”描金招牌.充分证实了这种民间习俗。因为不是每天有生意.所以一般都是在家中兼做此业,还提供厨师上门!招牌没有名号也说明了是巷坊问的业务.只要知道王家、李家就可以了,这种坊间民风与习俗的消失不知是否进步!我真的怀念一院子的老人小孩在吃喝中慢生活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文玩核桃     
一些老人常在手中揉搓核桃来做一些手部运动,以此锻炼大脑,目的是降低大脑老化速度。如今一些收藏迷们,收藏一些造型怪异的核桃,称之为文玩核桃。文玩核桃讲究四个字"质、形、色、个":"质"好的核桃质地细腻坚硬,碰撞起来新核桃声音瓷实,手感沉。老核桃揉起来如羊脂玉一般细润,碰撞如同金石。"形"指的是把玩核桃的纹路  相似文献   

7.
他和她吵了半辈子。他的嗓门大,她也不让须眉。于是,家庭矛盾在整个院子里赫赫有名。为此,他曾自嘲说:"我和老伴,是这个世界上活得最不寂寞的人。"  相似文献   

8.
老中医开方——玩核桃"治病" 卢晓荣是地道的老北京人,瘦高个儿,无冬历夏留着寸头,长脸浓眉,一对小眼炯炯有神,透出几分憨厚,又有几分精明. 他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玩文玩核桃的,因为与文玩核桃相伴了30多年,在圈儿里小有名气.文玩核桃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人们见了面都叫他"核桃卢",而实际姓名卢晓荣反倒很少有人叫了.  相似文献   

9.
问:近年出现的各种品牌的"老酸奶"广受欢迎,甚至已经占领了乳品柜的"半壁江山"。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爱喝"老酸奶",一方面大家觉得"老酸奶"味浓,营养高;另一方面,"老酸奶"的凝固状态,  相似文献   

10.
《楢山节考》是以"弃老传说"为素材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它以"弃老传说"为依托,成功地塑造了阿玲、辰平、阿又等典型人物形象。在日本现代文学中,堪称同类型作品里最著名的一部,有其研究价值与意义。拙论中,笔者通过作品文本分析,旨在探究日本人的孝养观。首先,对"弃老传说"做了考究,得出了"名为弃老,实则养老;借弃老传说,传孝老之道"的结论;其次,通过解读作品分析了阿玲与辰平之间的母子情;最后,统合上述分析解明了日本人的孝养观,即孝养老人是必须的,但是受条件制约,概言之,是一种有条件的孝养。拙论对于研究《楢山节考》这部作品以及通过文学作品解读日本社会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顺峰山下,德胜河畔,有一户李家,向居委会赠送一面锦旗,上写"倾心爱民知冷暖,时刻为众解忧患"。同样内容的锦旗还要送给大良街道和关工委。说起李家,女户主叫芬姐,其夫因工伤已故,留下三老(父母和祖母)一子,儿子在聚贤小学读书。家中还有寄居的哥嫂和侄女。哥因吸毒强戒后,随父回老家潮  相似文献   

12.
《山西老年》2014,(8):F0002-F0002
"七一"前夕,山西省委老干部局汾东公寓管理处举办了"与党同龄、与党同心,汾东公寓老干部集体政治生日庆祝活动"。省级老领导李修仁、王绣锦及30余名住寓老党员、老同志及遗属参加了此次活动,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郑兰珍出席仪式并致辞。庆祝活动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嘹亮合唱声中拉开序幕。住寓老领导代表老党员、老同志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祝福;老党员佩戴"与党同龄、与党同心"绶带,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活动中,工作人员还为老党员献上蛋糕和鲜花。  相似文献   

13.
刘东华 《华人时刊》2009,(12):79-79
在写字楼旁的小巷口,老太太经常坐在那里。老太太是相当老了,最能说明她老的是那双小脚,恐怕是传说里的"三寸金莲"吧,尖尖瘦瘦的,或许站都站不稳。  相似文献   

14.
顾欢有关《老子》的种种著作,尽皆亡佚。现存可能是顾欢注老佚文的材料,情况较为复杂。《经典释文》中的"顾云"不一定是顾欢注老佚文,有可能是顾越注老佚文。《道德真经注疏》和《道德真经取善集》中的"顾曰",则可以肯定是顾欢注老佚文;敦煌文书S4430中的数条注文,不可能全都是顾欢注老佚文。  相似文献   

15.
熊维中 《老友》2013,(8):6-8
1909年11月1日,李井泉生于江西省临川唱凯镇仓下李家一个农民家庭。因为他家的院子里有口供村民汲水的水井,故父亲为他取名"井泉",希望他长大以后像井水一样,为社会作出贡献。1926年李井泉在省立第三师范(今抚州一中)就读时,受爱国思想的熏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立志寻找救国救民之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爆发。起义部队南下经过临川时,李井泉聆听了起义领导人朱德的讲话,热血沸  相似文献   

16.
外孙女的婚礼在500公里外的婆家举行。新娘其实和她没血缘关系,她来李家时,外孙女的妈妈刚出嫁。李家的孩子们都叫她干妈,来李家30年,他们叫她干妈倒已叫了40年。那时她和老李演评剧,她是王母娘娘,他是玉帝。玉帝的戏全是坐着唱,一板一眼,威风得紧。她是活跃分子,除了演戏,还帮着做饭打扫,人缘可不赖。两人先后丧偶,惺惺相惜,就由同事成了一家人。进了李家的门,她就叫他玉帝,他喊她娘娘。  相似文献   

17.
韩群英 《社区》2012,(1):30-30
他们,是一群被称作"五老"的热心老人,本可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然而,他们并未停下脚步,在社区里义务为居民群众尽心尽力提供各类服务,深受居民群众的好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阜新街文化路社区,因为有了这支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义工、老劳模组成的"五老"队伍,社区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相似文献   

18.
断木     
院子里那颗干桔的老柿子树早就不结果了,又生了许多虫子,爷爷早就想砍掉它。我主动请缨要代替爷爷完成这个重要的使命。当然也不单是因为这棵树的可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  相似文献   

19.
潘秀玲 《源流》2015,(1):18-18
12月17日,在2014年广东省老促会会长座谈会上,2013-2014年广东老区宣传工作40个先进集体及40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省老促会副会长李守进宣读了表彰决定。茂名市老促会等10个单位获"特别贡献奖";韶关市老促会等5个单位获"一等奖";清远市老促会等6个单位获"二等奖";汕头市老促会等9个单位获"三等奖";河源市...  相似文献   

20.
苗向东 《社区》2011,(22):48
8月13日,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磨店社区的刘士胜开着电动三轮车赶集回家,路上遇见了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刘士胜看到李家珍老人提着东西走在路上已经很累了,孙女跟在后面也很疲惫。她便把车子开慢了点,打了一声招呼:"阿婶,太阳老热了,和孙女赶集啊,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