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交往与客体化社会力量的个人占有及其互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力量作为交往的产物,可分为主体化社会力量和客体化社会力量两大类个人占有的客体化社会力量,从其所由产生的交往过程看,主要是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精神力量,即利、权、名。个人对客体化社会力量的占有,既是对创造这些力量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占有,也是对一定的社会联系的占有,同时又直接表现为对象征着社会力量的交往媒介的占有。这种占有的发生和差别是由分工决定的。个人占有的各项客体化社会力量的互换,有其内在根据和外部条件。作为互换的通项,从历史上看经历了从政治权力到货币的演变。个人对客体化社会力量的占有、互换,有其自身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有时有其负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从来就是社会历史观中的重要问题。以往哲学对此问题的虽然作过不少有益的探讨,但总的说来都未能合理地解决它,而只有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才完全现实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而,不言而喻,人们之间的交往与社会结构的关系问题理当构成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这一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此,笔者对交往与社会结构形成的关系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重要问题的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这一理论界定并不妨碍人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观照和把握人的现实存在,比如:交往就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基本属性,它构成了人的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实际过程。马克思不仅把社会、社会关系视为人与人交互作用的产物,而且,当他相对于社会意识来谈论社会存在时,也是指人们的现实生活关系,人们的物质交往。列宁也是从社会交往来理解人的社会存在的,并把人们的社会意识看作社会交往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与人交往时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吗?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距离。 朋友闻的距离:尺度一定要把握好,“促膝而谈”只适用于非常要好的朋友之间。对相交不深的人是不宜采用这种距离的,如果太近,双方都会感到尴尬。  相似文献   

5.
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强调生产力的发展,而忽略了交往的作用。马克思曾经指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取决于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由此可见。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之一,是交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而且必须以直接参与社会生活为前提。因此探讨交往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交往既是实体——关系范畴,也是活动——功能范畴。作为实体——关系范畴,交往的主体和交往对象都是人,交往关系由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阶级、阶层、民族、国家等)、群体与群体所构成;作为活动——功能范畴,交往是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交换其所有(占有)的物质、精神、信息等的一种活动,并在这种活动中实现相互勾通、相互影响、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7.
(一) 在上古时期,旷远的亚欧大陆(包括西亚毗邻的非洲东北角)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几个古代文明。但由于自然及社会条件之限制,这些古典文明几乎是相对独立地发生、发展着,尤其是分处于大陆东西两端的古代希腊、罗马和秦汉以前的中国,基本  相似文献   

8.
羞怯是一种逃避行为的常见表现。如不敢在集体中发言,到大庭广众场合讲话脸红心跳,遇到陌生人局促不安,手足无措等。怎样克服呢? 1、要增强自信心。大哲学家黑格尔说:“人应尊重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感到羞怯的人不要为自己的短处而紧张,相反,应常想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才能克服羞怯。  相似文献   

9.
交往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之为人的根据,是人的社会性的根据.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社会交往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也必须建立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在现代社会,交往全球化已然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我们应该正视它的双重效应,立足于实现交往的合理性,顺应交往全球化的要求,推进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交往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在人类社会的形成及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共同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运动过程,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充当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并和分工息息相关,相互作用,从而促进人类的生产活动及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财富概念是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总结和哲学革命的前提,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存在,财富指示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可能性空间。财富的本质实现与劳动的本质实现相一致。财富是人类的直接自然界,是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根据,也是社会建筑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存在。因此,我们要想从哲学上把握历史的运动,发现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的一致,就不能没有财富概念。  相似文献   

12.
社会团体(简称社团)能否保持旺盛的活力,是社团能否稳定存在、健康发展的关键。而社团的活力来自哪里?这个答案不应当仅在社团的外部资源去寻找,而应当根据社团的本质规定,努力降低社团成员的交往成本,在交往中获得更多益处,由此增强社团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提升社团成员的参与积极性,进而从根本上保持社团的旺盛活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交往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交往实践是信息时代交往实践发展的新阶段,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创设了一个新的空间,它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新的生存状态.人们通过网络交往踏上了走向世界历史性存在之路,同时还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正视网络交往实践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全球化条件下探寻人的发展的正确路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力量的激发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个应当深入探讨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所推动的。而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稳定的外在秩序和充足内在动力。所谓稳定的外在秩序,是指能保证生产力正常发展的生产关系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所谓充足的内在动力,是指生产发展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岭南越人与外界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越人与中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各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往来。这种交往,在赵氏政权统治的南越王国时期,达到了一个高潮阶段。岭南越人吸收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并积极地与周邻地区相互往来,同时还利用地处海滨之优势,进行海上开拓,为岭南越人在西汉中后期更进一步地与汉民族相互融汇,为日后的广州作为东方第一人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广州象岗南越文王墓,则以出土数千件精美绝伦的文物、雄辩的事实向世人宣称,它是相互传播交流的结果,是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沈的结果,没有这多种形式的交流,就不会行南越王墓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美妙绝伦之作,也不会有日后岭南地区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以及人的能力发展几个方面。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高度饿关联性:"世界交往"才能保存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的生产力;只有"世界交往"才能获得利用全球全面的生产能力;"总体的人"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存在和生成离不开"世界交往";"世界交往"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全面的依存关系和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世界交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吴承越 《学术探索》2002,3(3):130-131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为社会进步的一切要素 ,都不过是人的活动的产物 ,都不过是人的能力发挥的结果 ,但是个人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 ,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出发点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人”,其自然性质具有从属性。而社会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主体是人,简言之即“经济人”。经济人理论不仅具有哲学的思辨性,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公理之一:人在经济领域中其行为是功利性行为,按最小——最大原则行事。本文结合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从两者内涵的界定、社会关系、主体、动机、需要、行为、效果等方面论述了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关系,批判了对经济人的无端指贡,认为经济人理论不仅不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相反它可以进一步促进对社会人的具体研究,从而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人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社会发展哲学教授、博士导师高清海社会发展.是个大题目,涵盖的内容很广泛。研究社会的发展,不能不考虑它与经济增长、政治改革、发展教育、心理建设乃至生态环境种种方面的关系问题。除这些之外,还有一个与所有这些方面都有着紧密关系的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研...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交往问题面临着现实的矛盾,处于尴尬的状态.一方面,在文化与道德边缘化、人们交往异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希望知识分子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发挥道德示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群体又存在着诸多的交往失和、学术失范现象.解决上述问题,知识分子必须发挥高度的文化自觉,正确处理个体化与社会化的关系,努力建构适应社会需要、引领社会风气的交往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