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继尧与云南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的高等教育,从有书院算起,不过四百来年。云南建书院,始于明朝嘉靖年间,为巡抚王启文创设,院址在五华山之北,故名“五华书院”。延绵三百余年,几经重建,至清末已近荒废。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焚毁于兵祸战事,山长黄矩卿殉难,藏书楼及其万余卷藏书付之一炬,从此一蹶不振。一九○二年,朝廷管学大臣张百熙受命拟成《钦定学堂章程》,后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改定为《奏定学堂章程》,经皇帝批准公布天下,云南亦即“遵上谕改书院为学校”,将原属府治的五华书院改办为高等  相似文献   

2.
姚会元 《江汉论坛》2003,4(12):84-87
张之洞与清末其他重要封疆不同,在其身后出现"张之洞现象",即久不被人们和历史忘记,何以如此?本文从张之洞所从事的实业、教育,从他所具有的观念、人品,从不同时期名人、伟人对他的评价等方面对此作综合性探究.  相似文献   

3.
对张之洞《劝学篇》中涉及教育的篇章进行分析与归纳 ,并从教育的目的、手段及教育实践等方面对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作了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4.
商科教育是晚清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张之洞曾将商科作为“技艺之学”与经学等科并列为“八科之学”.肇始于清末民初的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是浙省商业教育之先驱,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学校地处“商旅遍天下”的浙江,为立宪时期地方绅商团体杭州商学公会所创办,与江浙地区新式商业金融资本家有很大关系.江浙财团基于共同...  相似文献   

5.
黎仁凯  王向英 《河北学刊》2006,26(3):104-108
曾国藩幕府与张之洞幕府作为晚清两大重要幕府,在对传统幕府的改革、网罗人才、主幕关系、幕府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和继承关系。例如,奏调、札委制由曾国藩开始,张之洞继之普遍实行;两人都保举大批幕僚为官;主宾间经济关系分离;幕中多为文人学者等。但由于两人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品性等方面的差异,曾、张幕府又各有特色,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例如,曾幕重地缘关系,张幕重学缘关系;曾幕多道学先生,张幕多奇才怪杰;曾幕忌用洋人,而张幕中则吸纳了大批洋人;张之洞对幕府制度的改革比曾国藩更全面,影响也更大。  相似文献   

6.
彭平一 《船山学刊》2002,(1):39-43,62
张百熙在担任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期间对京师大学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和改革,他主持制订和参与制订的《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更是晚清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对全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家长自身需要、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改革需要等诸多方面而言,家长教育都有重要意义.家长教育立法可以保障家长教育的顺利有效实施.虽然家长教育立法具有充分的法理基础,但是现实中却存在着阻抗家长教育立法的因素.可以从总则、具体方式、实施策略以及保障条件等几个方面考虑家长教育立法.同时,也要注意与家长教育立法有关的其他法律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存古学堂是清季官方在“新教育”中保存国粹的主要形式.其中张之洞首创并倾注大量心血的湖北存古学堂规模最大,有较深远而重大的寄托,是各省仿办的范例,过去对此研究不足.张之洞力图以不失其故的新式学堂办法保存国粹,并未着力宣扬该校办学“不失其故”的一面,而是在彰显其“新教育”属性的同时,试图静默地将其认同的传统办学取向“见之于行事”.对该校独特地位、学脉传承及其在招考录取、中西课程配置等方面具体运转的考察,可以增进我们对清季“新教育”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当时保存国粹办学努力这一复杂历史图景的认知.张之洞兴办存古学堂的观念和作法有些“曲高和寡”,也算不上成功,却是我们理解和思考“国粹”及其保存方式时相当值得注意的面相.  相似文献   

9.
在清末编练新军的艰难历程中,张之洞大力推进各项军事改革,成为地方督抚西法练兵的楷模。张之洞由改造山西旧军到组建广胜军,逐渐由一介清流而历练为"知兵"大员。张之洞创练自强军,在饷章制度、新军训练和军事教育等方面积极效法西方。清末新政时期,张之洞整军经武励精图治,将湖北新军编练成为规模仅次于北洋新军的一支现代化的劲旅。张之洞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对清末军事早期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东南互保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和团运动时期,我国出现了北方战火纷飞、东南议约互保的奇特局面.对于东南互保多数论者把它看作一幕"丑剧",其主要策划者张之洞也被且为"通敌叛国"者.也有少数人对张之洞及其策划的互保歌功颂德.笔者认为,这两种意见均欠妥切,有重新认识之必要.1900年6月,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中,在清廷发布宣战上谕后,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东南督抚通过盛宣怀、余联沅和沈蔼苍等人与帝国主义列强议订了《东南保护约款》九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十条,使长江流域及东南数省形成了互保局面.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出自帝国主义和东南督抚的共同需要,也是当时各种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矛盾的产物.张之洞是东南互保的首领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与清末新学制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细珠 《河北学刊》2002,22(6):125-129
教育体制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 ,在此过程中 ,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张之洞在湖北学制的基础上 ,仿照日本学制 ,制定了一个全国性的新学制 ,即“癸卯学制” ,以此开启了中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王维江 《社会科学》2008,(1):143-154
知人论世,要评价后来的张之洞,应该先了解"清流"张之洞."清流"时期张之洞的交友方式和政治行为,已经表露出他的志向,在于官场速化,而不是其他.他不具备一个划时代人物所应有的人品和理想主义精神.这样的人品和政治抱负,决定了他是旧体制的维护者,而不是新时代的开辟者.  相似文献   

13.
中俄伊犁谈判时期,张之洞的改约态度,经历了弃伊犁以废崇约、诛崇厚而认崇约、收回伊犁全境及界商并重四次重要变化,其目标是以清王朝的利益为权衡,国家主权意识其时并不占主导乃至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由于张之洞思想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其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由于其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对近代产生的巨大影响,学界对张之洞教育思想的研究日渐繁盛。张之洞的教育思想理论及实践已成为我国近现代教育的精神支柱之一,对于我们进一步反思与完善当前教育活动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对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贡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上;无论在工业、交通运输业、农业、金融业,还是商业方面,都是有目共睹的。尽管他所做所为的主要目的不能脱离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但是客观上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以及推翻以清政府为代表的封建统治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肖霞 《齐鲁学刊》2003,(4):100-101
张资平在日本留学十年 ,其早期浪漫主义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 ,张资平以他擅长的笔法和题材展示了五四新青年的苦闷与觉醒 ,表达了他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种种生存本相。张资平早期的小说创作具有浪漫主义情调 ,应该是严肃而有特色的新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7.
袁良骏 《晋阳学刊》2011,(3):116-126
改革开放前,各种《中国现代文学史》均只字不提张爱玲,美国夏志清先生的张爱玲研究也并非源头,早在上海"孤岛"时期,已出现了第一批研究张爱玲的学者,其中以傅雷为代表。早期的张爱玲研究肯定了张爱玲小说的成就和文学地位,为重新审视张爱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关于教育管理的思想颇具特色、较为系统,学生管理思想是其中的有机构成。他不仅对学生的思想和日常行为管理都予以重视,而且在实施管理的过程采取提倡与禁止并存、引导与干预同在等方法,赋予其学生管理思想鲜明的特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加强道德建设与教育的今天,重温张之洞的学生管理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散文表现了人生的虚无和存在的荒诞,以及由此而来的那种焦虑、孤独和绝望,这成为张爱玲基本的人生观和她着重表现的生存体验。张爱玲散文的虚无主义意向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试图贯通中西文化是张申府思想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女权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男女平等和性自由出发,张申府对于传统婚姻和家庭及其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倡导妇女的各种基本权利,主张从男女交往自由和婚姻家庭制度改革入手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造。注重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合,融汇科学、逻辑和传统,不遗余力地强调妇女的现代意识自觉,构成了张申府女权主义思想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