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子女养育问题是青年人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对上海青年白领的育儿行为和压力调查发现,青年白领父母重视子女的教育投资和择校筹谋,重视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培养,对子女的生活幸福期望高于事业期望。育儿压力并非来自于实际承担的照料责任,而是源于自身生存压力的投射,以及对子女成为"快乐精英"的教养期望。  相似文献   

2.
期望是一种可变化的心理状态,是在人们对外界信息不断反应的经验基础上产生的,不同时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不同的。50~6-年代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父母对学生的期望是做个工人挺不错。70~80年代由于“脑体倒挂”,父母对学生的期望是只要能赚钱,读不读书无所谓。如年代的家长对子女在学业上的期望之高是以前从来未有过的。这是因为:(1)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化,越来越证实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社会越来越等重知识、尊重人才。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有高收入,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白领”族的收入相当可观,是低学…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产生了一个富豪阶层.就这个阶层中的个体来说,他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就是城市中产阶级甚至贫困家庭,在子女教育上也是不遗余力,这既有我国向来重视教育的传统的影响,也有现实的竞争压力的影响,毕竟每个家庭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输在"起点"上;同时,教育产业化也为私立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于是,有些家庭在中学时就送子女出国留学,更多的则是将子女送入收费昂费的所谓"贵族学校",期望在这里通过学习礼仪、网球、高尔夫球等学到"贵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社会的关系,发现农民工子女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亲子关系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家庭通过经济支持、环境支持以及教育支持等多个方面,对子女人际交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支持能力对子女人际交往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支持能力促进农民工子女人际交往的发展,包括促进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文化层次、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人际交往的指导等。  相似文献   

5.
正一些老年人聊天时总喜欢把话题扯到子女身上,说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女儿是"嫁了老公忘了娘",等等。老年人常会有这样的情绪宣泄。然而,过多的抱怨会给老年人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人的孝心可以无限,而表达孝心的精力和能力则是有限的。儿女们成家之后,除了要干好事业外,还要持家理财和生儿育女,因此与父母交流感情的机会和时间  相似文献   

6.
丛菁 《现代交际》2012,(6):46-47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携带妻子、子女进城务工,进而产生了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的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心理问题和矛盾。本文简要列举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从制度、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角度分析了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影响因素,旨在提出一些保障和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家庭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最初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家庭教育则是父母对子女社会化产生影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具体而言家庭教育是指在一定的家庭文化背景下 ,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未成年的子女或者其他年幼者施加的有助于其社会化和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影响活动。我国历来有重视家庭教育的文化传统 ,在当今社会 ,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 ,研究目前家庭教育的状况 ,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为了解湖北省城乡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 ,湖北省家教会与湖北省妇联成立…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高等教育人才,加之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高等教育愈发重视,研究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执行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承担了比普通同学更多的责任,需要时刻树立模范表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研究生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决定了这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认同城市角色,但童年时代留守或流动的不同经历对其社会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对511名"90后"农民工的调研发现,父母与子女团聚的抚养模式对于子女的社会能力有积极的作用,而一直与父母分离在农村留守的童年经历,会对子女成年后的城市适应、职业发展等能力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之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日臻突出,相关教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国内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课程体系研究日臻深入,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针对国外和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启示我们,要从加强顶层策划、重视人才支持、优化结构框架和丰富实践服务四个方面助力现代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跟随农民工进城的子女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本文首先分析随迁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其次,从不同主体维度,试图总结出随迁农民工子女之所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对单亲家庭子女如何进行正确的教育越来越迫切和重要。不让单亲家庭的子女成为失群的孤雁,这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更是我们这些直接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的职责,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3.
对子女进行教育投入历来是中国家庭最义不容辞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已历经十年寒窗的大学生子女,家长更是不惜重金投入。然而,家长却常常对培养出的子女不满意,感觉与自身期望相背离。针对这种现象,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家庭对大学生子女的教育投入出现了物质层面投入多、精神层面投入少、投资期望值过高等问题,问题产生原因在于家长对子女认识的不足,对大学的了解不够全面,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充分。基于此,从家长、学生、学校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层次人才是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城市共融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湾区城市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安排,亟须进行完善和改进。首先分析了珠海和深圳在2010年之后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在此基础上聚焦于珠海和深圳的高层次人才政策,从资金支持、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等方面进行文本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举家搬迁已经成为趋势之一,在陌生的城市中、陌生的生活习惯下,这些父代流迁子女自然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本文探讨研究这一群体对迁入地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旨在解决随迁子女的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关注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龄前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60户有0—6岁儿童的来沪务工家庭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座谈会方式,了解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龄前教育。结果显示。进城农民工普遍重视子女的学龄前教育,责任心强,教育投资和期望都与上海本地家庭相当: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等社会经济状况相对不利,所以在亲子时间、养育知识与技能、幼儿园教育认同与社区参与等方面存在不足,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子女的照料投入、教养方式、控制感、成效感、投入度以及与幼儿园和社区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17.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可能由于由于家庭条件差、父母缺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自卑、焦虑、任性、冷漠和强烈的不公平感,这些不正常的心理问题久而久之,最终让他们形成了心理和人格障碍。这些学生的心里是否健康对他们今后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够及时对这些子女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对于他们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界定的社会心理支撑,使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跨文化适应)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与社区适应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我生有两男一女,二儿子对要他承担的赡养费数额有意见,虽然赡养费还是给了,但他不再回家看望我,为此我感到非常痛苦。请问我可以要求法院强制让二儿子回家看望我吗?顺达顺达同志:我国《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还应包括精神上的慰藉。在现实生活中,做子女的往往重视满足老人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忽略老人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这是不对的。所谓精神慰藉,主要指探望、陪伴被赡养人,同被赡养人交流思想感情,享受天伦之乐等等。子女对父母进行精…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每个人出生的摇篮,它不仅对个体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也对个体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现代家庭对子女人生观教育的功能却相对弱化了。本文试分析现代家庭对子女人生观教育功能弱化的原因、表现及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