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雪域文化的凝聚与兼容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聚居的青藏高原是一块独特的地理单元,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自然环境十分特殊。青藏高原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明,营造出一个独特的高原文化圈。藏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一种与其自然和历史环境密切相联系的雪域文化。 一、藏族文化具有坚强的凝聚性 藏民族在那样特殊的地方与大自然抗争,需要整个民族的凝聚和团结。藏民族在雪域高原的险恶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发展和壮大,他们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具有坚强的凝聚性。  相似文献   

2.
藏族是我国分布地域较广的一个民族,除西藏自治区外,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省都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藏族在保持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上鲜明共性的同时,又在:具体生活场景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独特个性。这些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地方特色文化,是藏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对于藏族历史的研究,除了从通史的角度进行宏观综合研究外,从各个藏族区域甚至各个藏族部落的角度进行分区分层研究也非常重要。可喜的是,近十年来国内藏学研究界推出了《中国藏族部落》、《青海藏族史》、《甘肃藏族史》、《甘肃藏族通史》、《甘肃藏族部落社会与历史研究》等一批藏族区域史、部落史专题研究成果,大大地将藏族历史研究引向纵深,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是一所具有130多年办学历史的全国重点中学。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烟台二中分别于200年2和200年4两批次接收了8名西藏自治区的优秀学生插班学习为。了培养好这8名藏族学生,烟台二中广大师生齐心协力、无私奉献,谱写出一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领导重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教育援藏是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圆满完成培养藏族学生的重要任务,对建设西藏、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烟台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及教育、民族宗教等部门高度重视。设立专门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  相似文献   

4.
《雪域愿望树》内容简介 本书是苗族青年记者李晓林花费5年多时间,倾心创作的长篇纪实报告(共计31万字、80幅照片)。它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藏医藏药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其科学价值、人文意义的纪实性作品,彩色印刷,制作精美。 作者先后18次进入青藏高原,其中7次深入西藏。可以说,走遍了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甘肃、云南在内的整个藏区(全部的地区和自治州,及数十个县)。作者怀着深深的热爱之情,通过走访当代藏医大师、农牧区的乡村民间藏医、从事藏医药开发的厂家和公司老板,以及藏区的党政领导、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写实的手法,详实地回顾了藏医藏药之起源、发展并最终成长为藏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传统医学百花园中一枝奇葩的历程;生动地记录了千百年来,以历代藏医大师为代表的藏族人民孜孜探索、博取众长,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藏医学的动人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在自然条件相对比较恶劣的雪域高原,藏族人民创造出辉煌灿烂、和谐可持续的文明形态,对于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充分地展现了包括藏医藏药在内的藏族文化,走出青藏高原,走向内地,走向世界,进而走向未来的光明前景和强大生命力。 作者对当今藏医药界绝大多数代表性人物,都进行了采访,在历史上对藏医药产生过重要影  相似文献   

5.
几乎每本藏史专著照例都要提到藏族的来源,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别人持南来说,因毫无事实根据,已被斥为受“帝国主义利用之工具”①,无人听信;二为士著说,所持的主要根据是藏文和民间关于藏族系由猕猴变来的传说,以及西藏地区考古资料;三说是北来说,(实为东北来说),此为大多数学者之见解,惟多依靠汉文史料,所叙不及三千年的历史,大大晚于西藏住人的历史。研究藏学的学者众多,已出版的著作浩繁,但对藏族先民的来源尚缺  相似文献   

6.
年过五旬的俄珠多吉是我国的第一位藏族指挥家,现任西藏歌舞团团长。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历经人生的蹉跎,在西藏文化界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近几年尤为国内外新闻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7.
禁忌与道德规范这两个东西,表面上看似乎毫不相干,很难把这两个独立的词连结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探讨。但实则不然,细察之,深思之,就能发现在它们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当然不排除它们也有区别,但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性却是不可避免的。对此,笔者愿在简述藏族禁忌的诸多表现形式并对藏族道德规范予以必要回顾的基础上作一尝试性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8.
试论藏族民居装饰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藏族民居装饰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藏族民居装饰的表征,它已不拘泥于传统藏族固有的石木结构与白墙形成的装饰特征,而是融入了过去王宫、园林、寺庙等建筑装饰艺术特征,无论在结构的布置或形式的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一种融合,使民居建筑装饰呈现多元化与丰富多彩。这可能是当代藏族民居装饰艺术的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传说距今一千五百年前,藏族群众在祈祷丰收的“望果节”时就举行斗剑、角力、耍梭标等活动。但是,由于直至公元七世纪藏族文字才创始,相关文献和遗存非常有限,这些传统体育究竟缘何产生,具体形式发生了哪些演化,始终鲜为人知。 今天,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试论藏族的“一妻多夫”婚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藏族地区的“一妻多夫”婚姻 ,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研究专题 ,但是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深入、系统的实地调查尚不多见 ,一些研究也仍然停留在现象描述的层次。本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一妻多夫”婚姻方面的研究成果 ,特别介绍了美国学者戈德斯坦结合藏族土地继承制度和劳役制度来分析婚姻形式的研究 ;同时 ,联系藏族的婚姻禁忌、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分析了藏族“一妻多夫”婚姻的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试论嘉绒藏族的族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分支 ,关于其族源的讨论历来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本文运用汉、唐时期的史料 ,结合岷江上游和大渡河沿岸出土的石棺葬的考古发掘材料 ,认为嘉绒藏族是汉代《史记》记载的夷民族的后裔 ,即以汉代的冉夷、隋代的嘉良夷为主体 ,在唐代吐蕃东进的压力下 ,融合当地羌人而成的一个族群。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唐代"寒食诗"所反映的当时寒食节民俗事象的钩沉,及诗人们在寒食节期间民俗心态的探寻,粗线条地勾勒出唐代寒食节的民俗生活相;从民俗史的角度为研究和认识唐代文化打开一个小窗.  相似文献   

13.
隐逸诗人王绩一生处于政治边缘,诗坛边缘:其在隋唐易代之际,选择了一种边缘的、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弃官去职,回归田园;生活态度、生存方式既与时代主流价值观念格格不入,诗歌创作也随之不和时宜:以其冷静描画的山水田园诗在初唐一片热闹的宫廷赞歌声中孑孑独立于诗坛的边缘.  相似文献   

14.
卓仓藏族文化在有鉴别地吸纳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又顽强地保留了其本身悠久的文化传统,这在婚俗中表现得颇为突出。因此本文就以卓仓藏族婚俗为视角,通过对其仪式象征的表层结构如实物、行为、言语等象征的阐述,继而分析了其象征的深层结构,即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宗教观和族群认同观。  相似文献   

15.
藏族盟誓的仪式有读誓、刑牲敌血、埋牲,并将盟文置于其上、焚香为誓、告庙.其中邀唤神灵、言说告白与杀牲敌血,是盟誓仪式的核心环节,具有告知神灵、警示参盟者、神灵献祭等动机.其功能在于创建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建构了参盟各方行为的神圣性、凝聚和强化了参盟双方或多方的团结、提升了盟约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藏族舞蹈作为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它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在通过肢体艺术传达出内心的情感时,让特有的表演风格加以呈现.在青海玉树地区有着丰富的藏族歌舞,结合生活习惯、传统习俗等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康巴风情.无论是身法韵律、美学表现,还是文化情节、想象特征藏族舞蹈都具备独特的审美表现和体验.本文依据青海玉树藏族舞蹈,探...  相似文献   

17.
试论地域观念及其对藏族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地域观念及其对藏族社会发展的影响华热·多杰大凡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所以,人们的思想观念无不打上时间和空间的烙印。地域观念就是生活空间在人们思想上的集中反映。地域观念并非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具有独自的内涵特征。其一,乡士性。这是地域观念的最...  相似文献   

18.
19.
藏族农民工是藏族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和文化事像,他们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打破了流出地社会的封闭性,加速了流出地社会的变迁,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本文以白龙江流域一个藏族聚居社区新坪社区为视角,依靠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充分用运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简要论述藏族崇白习俗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发展及演变的轨迹和脉络 ,探索在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崇白习俗得以强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进而思考民族文化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何以自处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