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日间的文化交流渊源流长,其中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和研究中日汉字中的同形词可以发现:"同义同形词"的出现是日语对汉字的直接借用的必然结果,"异义同形词"则是文字形态与具体文化语境的结合和变迁,亦是在日语言的学习中应当重视区别的一点;"和制汉字"的出现,是对汉字符号的利用的结果,可成为日语文字文化溯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记录日语,但近代日本出现了"国语运动"和"汉字改革"的思潮,要求废除汉字的使用,改用假名和罗马文字.改革历经兴起、高潮和尾声几个阶段,最终形成了汉字、假名、罗马字混用的文字体系.汉字和日语的矛盾导致了文字改革的发生,日本文字平民化和教育的普及则推动了文字改革的发展,日本的汉字使用传统、日本历史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需要又使部分汉字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3.
每种文字的产生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汉字也是由甲骨文逐步演化而来,甲骨文与汉字的这种渊源关系已经得到了实物证明与学界广泛认可.通过对汉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历代书法字体的不断丰富与改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建议撰修全面反映汉字发展历程的<中国文字演变汇考大典>,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润 《南方论刊》2003,(11):47-48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但它又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汉字作为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无论是其个体,还是整个系统,都蕴涵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汉字成为汉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而汉字本身也成为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汉字构形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以探究汉字与汉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符号学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汉字的生成、特质和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旨在说明中西文字之不同实质上就是意指方式之不同;汉字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文化的固有组成部分,汉字不宜走拼音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孙建军 《北方论丛》2002,(6):116-119
汉字具有以形载义,以字形直接表达概念的特点和性质.汉字通过自己的体系和结构,承载、蕴涵.显现了汉文化多方面的信息,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这使得汉字超越了文字简单的符号功能而具有了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媒介塑造文化,其中又以文字为甚。汉字在实现对口语的视觉再现时走了一条言文分离的道路,这对汉语文化的品格塑造至为关键,汉字对汉语文化的影响可从字象思维、汉字崇拜、重文轻言等思维习惯、文化态度和交往习惯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有过程的。作为东方文化特征之一的“汉字” ,在东亚大文化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汉字的传入和使用 ,改变了东亚各国无文字的历史 ,使深层次文化交流得以进行 ,并逐渐形成以中国儒学思想为核心、汉字为重要特征之一的“东亚汉字文化圈”。  相似文献   

9.
汉字的构形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造字之初,据义而构形,形义关系非常密切。作为自源性文字,汉字独特的形体构造渗透着原始的文化信息,具有见形而知义的表义功能。在发展的道路上,汉字与汉语互相支撑、互相制约、共同发展,成为唯一独立于世界拼音文字之外、延续使用几千年、至今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字体系。从汉字的实用功能出发,其形体构造也在悄然变化,隶变、简化造成汉字形体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探讨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应在文与言的关系中进行.从文言关系角度出发,汉字与拼音文字在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在文字与语言互动的过程中,汉字与拼音文字对应语言分节点不同;从文字与语言的连接方式看,汉字与拼音文字存在理据性与任意性的差异;从“道”与“器”的关系来看,汉字重“器”更重“道”,而拼音文字重“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