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9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环境大会首脑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表明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面向21世纪的共同选择。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把它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付诸实施,1992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跨世纪现代化建设的既定发展战略。但是,我国理论界,特别是经济界对“可持续发展”这个世界热门话题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明显不够。目前,我国各地正在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大力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探讨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及途径,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何爱国博士多年来潜心于现代化研究,2011年推出新作《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是目前国内中国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将会因为以下特点而成为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与未来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分析认为: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立体设计、对中国现代化动力的重新定位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全方位把握是这一理论的三大创新之处。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为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对于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理论的再构与创新发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杜会转型”理论是一个关涉社会发展范式层面的理论,今天它已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化社会变迁的理论支点。但由于这种范式是对“早发”国家现代化历程所概括出的发展范式,故显得已容纳不下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发展要求了,也就是说现有的“二分范式转型论”的“单层转型”的模式——“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理论,已不能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化变迁理论的支点。因此,我们必须赋于“社会转型”概念以新的内涵,即用“三分范式”的“社会双重转型论”来代替现有的“社会转型”理论。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分析框架才能够为我国现实中业已存在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三元结构的共时态发展和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并成为真正社会转型理论的支点。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20-24
形式语义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蒙太格最初发展起来的理论阵营,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形式语义学研究在美国、荷兰、德国、新西兰等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目前在欧美国家已成为热点课题。由于静态语义学的局限性,意义研究实现了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这给意义的理解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动态语义学形式化研究已成为当代意义研究的主流,并将成为21世纪语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走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走向分析徐杰舜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作为中国民族史学的重头,在20世纪已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木文从对中国民族史研究在20世纪发展的轨迹入手,试对其在21世纪发展的走向作出分析,就教于方家。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国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制空权、制海权已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国防安全的关键。中国发展高科技武器是被逼出来的。海湾战争、特别是科索沃问题深刻教育了中国人民,为了防御霸权主义的肆虐,必须加快尖端科技和高新武器的研究和发展。我们要在“科教兴国”的同时,重视“科技强军”,实现“科技卫国”。在国防现代化中科技是第一战斗力,没有高科技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手段、没有高科技武装起来的高素质的军队和工程技术人员,就没有现代化的国防。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的最基本主题,中国现代化自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开始启动, 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发展历经三个历史时期。中国现代化属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历 程和内在特征决定了对政治体系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0.
国内经济哲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在边际革命以前本来和哲学是融为一体的 ,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等人既是著名的哲学家 ,又是著名的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人。人类进入20世纪后半期 ,经济发展己经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非经济因素的困扰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师研究的问题多为边缘性或交叉性课题 ,就是证明。这些理论和实践都在呼唤经济哲学的诞生与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关怀需求的召唤下 ,依托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活力 ,中国哲学工作者把产生于西方经济学界的经济哲学发展成为了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的理论支撑点 ,这是很有意义的。回顾经济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催进经济哲学21世纪的新繁荣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经济哲学在中国已经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的最基本主题。政党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 ,同时又对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属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 ,现代化必须具备一些基本前提。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的形成来看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是被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事实上外化为一种民族精神,极大地促进了思想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认同性整合,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向前发展。 〖HTH〗关键词:〖HTK〗  相似文献   

13.
宋东亮 《河北学刊》2001,21(3):115-119
中日两国现代化的不同 ,一直是学者们颇为关注的问题 ,近来从非经济因素的角度去探寻两者的差异为了一个颇显新颖和深刻的突破口。本文结合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等东亚国家成功的现代化 ,分析了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重点强调了儒家文化对现代化的合理因素、积极因素 ,但同时也说明了中日等国儒家文化的不同 ,认为儒家文化只有通过适应现代化的改造、发展才能获得新生 ,对中国的现代化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一直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的一组命题,因而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阐述传统的涵义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是在传统的起点上,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达到对立中的统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善待民族传统,实现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和谐转换。  相似文献   

15.
借助CiteSpace软件工具,对CNKI数据库2012年1月-2022年9月收录的CSSCI期刊和部分核心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知识图谱,解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特征、研究热点与热点演变。研究表明,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文献增长迅速,研究力量多元化;研究热点突出,集中于理论渊源、概念界定、关系维度、价值意蕴以及实践展开等方面;研究热点的演变路径清晰、明确,呈现出从抽象到具体、从国内到国际的两种演进态势。后续的研究应当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持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进一步讨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性、实践延展性。  相似文献   

16.
来自于西方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在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家庭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研究中国家庭变迁的基本范式和对话基础。中国家庭变迁在现代化进程中既具有一般性特征,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传统力量对塑造中国家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观察和理解中国家庭变迁的实际过程对于丰富和完善家庭现代化理论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而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的选择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先进文化是一切优秀历史文化的荟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和内推力。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来说,能否选择先进文化的指引并始终代表其前进方向,决定着自身、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历史表明,把握住文化选择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就抓住了理解中国现代化的"主线"。在21世纪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先进文化选择等几个方面的关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人文基础,但一直以来,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健全自我意识的缺乏,是阻碍现代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桎梏。积极的自我意识(独立自主、自由平等、普遍理性)在现实生活中会推动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人的现代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我们应该优先发展人的现代化.相对于社会现代化而言,人的现代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前发展,这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是可能的.所以,我们研究人的现代化的超前性,就是要研究如何在后发型现代化的中国,充分发挥人的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中的先导作用,进而加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