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郭昭第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5(6):40-45
自恋情结作为人类自我欣赏和崇拜的本能,对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都有深远的影响.自恋情结常使作家过高评价文学的地位和凸现自我的主体意识,使作家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往往成为惟我独醒的智者、惟我独尊的能者和独善其身的有德者,使叙事主人公成为神话中心、情爱中心和道德中心.作家自恋情结的特征是理论上夸大文学及作者自我,实践上夸大和变异自我而成其为理想主人公. 相似文献
3.
5.
25岁的王萍,在一家贸易公司做财务工作。考虑到快要当新娘了,她决定跟未婚夫拍一套结婚照。但是,自从今年春节前拍了结婚照之后,她就狂热地爱上了拍写真。还不等结婚照的相片洗出来,自己又拍了一套个人写真。王萍喜欢穿各种各样平时根本没法穿的夸张礼服,喜欢对着镜头做明星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诗歌园地中,有不少以牧童为题材的诗歌。中国古代诗人之所以钟爱牧童的理由有二:一是牧童题材诗中人牛相与相恃、自谦自足的生活状态满足了中国古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幻想;二是牧童的形象特征暗合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身理想人格与性情的想象。诗人们精心构筑的明净、纯朴的童稚的世界,不仅让自己,也让时人焦躁不安的心灵得以藏、游、息、修,同时也让千年万代以降的成人们拥有了一个可以永远回望的精神家园,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创作牧童诗的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7.
依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有关自恋的理论,可以发现艾米莉.勃朗特在孩童时期经历的心理创伤导致她具有一定的自恋倾向。她所居住的环境、她的男子性格及浪漫主义思想对她的影响都间接地增强了这一倾向,而这一倾向在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中也得到了证实。凯瑟琳和希克厉把对方视为自我的“理想意象”,追求着二者的合一。 相似文献
8.
徐丹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查尔斯·罗伯茨是加拿大联邦诗人的领军人物,享有"加拿大文学之父"的美誉。加拿大自治领成立之初,国民缺乏民族精神,罗伯茨立足加拿大特色,借诗言志宣传民族主义,率先在诗歌领域掀起了一场爱国运动高潮。尽管自然抒情诗是罗伯茨的强项,他却成功地借助《加拿大联邦颂》这首政治诗抒发民族主义情结,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文学领域乃至国家生活中的影响力,同时也为促进加拿大民族主义的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伊赛梅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8):94-95
唐诗中有数量众多的饮酒诗和咏酒诗,唐代诗人普遍具有非常浓厚的诗酒情结。在唐代。饮酒赋诗是文人普遍的生活方式。酒,不仅是失意诗人的浇愁剂,也是诗人创作灵感的诱发剂。 相似文献
10.
李特夫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59-162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汉米尔非常推崇杜甫,与中国诗圣缔结了一段跨越古今时空和中西异质文化的诗歌因缘。迄今30多年来,汉米尔一直坚持翻译和传播杜诗,而杜甫、杜诗也对汉米尔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汉米尔常直接以杜甫之名入诗来吟咏杜甫,同时还善于学习和借鉴杜诗,将杜甫诗学理念和艺术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汉米尔的译杜、咏杜和学杜,不仅彰显了其浓郁的"杜甫情结",而且也折射出杜甫不泯诗魂的异域回响以及杜诗在英美诗坛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方朋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2-35
网络自恋形式各异,从群体自恋的网络语言到个体自恋的疯狂自拍以及他恋姿态的网络围观,无不体现着网民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思考。网络自恋的内容和形式挑战着网络自由的极限、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必须从网络技术、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规范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3.
曹亚琼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6):75-79
唐代文学以诗歌数量最多。而唐诗中“白发”的出现频率也极高。“白发”作为一个意象,在表现忧愁、苦闷、乡思、壮志未酬、“美人迟暮’’等感情时有其独特的作用。唐代诗人们的“发白”情结的成因,有科学的依据,有文化的传承。也有诗人们生活境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品一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
牛虻与父亲、爱人、情人之间近乎谜一般的情感纠葛长期以来一直令人感到费解,一旦我们将其诉诸精神分析,就会发现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实际来是牛虻自恋的病态心理。牛虻的自恋起源于对密友的依恋以及对密友的背叛。其症候的表现主要可概括为:向外界输出力比多极为困难,执迷追寻或重构完美的自我幻象和缺乏基本的共情能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朱寿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3(2):47-52
典型的浪漫主义者是关注自我、表现自我、表现自我陶醉的“自恋者”。中国现代文学中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一般也多体现着这种自恋的情态。郭沫若、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浪漫性都与自恋情态有关 ,革命的罗曼蒂克则是因为将自恋转为“自尚” ,浪漫主义色调变弱 相似文献
16.
黄华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Z1)
自2 0世纪初到7 0年代,自恋在西方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几乎一直由Freud独领风骚,但Freud对自恋问题的解释和治疗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而被称为精神分析新范式的自身心理学则弥补了经典精神分析的不足,对自恋做了后现代心理学的临床解释,建立了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自恋理论。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自恋人格及成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红卫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2):139-142
贯穿屈原人格的是自我中心,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突出,有强烈的自我关注倾向;创作上追求标新立异的奇幻诗风;幻想倾向表现出过度补偿和完美主义的心理;对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带有文饰自我的特点。屈原自恋人格的内在根源在于生辰的迷信、家庭的超值评价在屈原自我塑造过程中内化为天生的优越感、强烈的自尊心、近乎神化的自信心和完美主义的个性。自恋人格使屈原成为精神上的孤独者,也是其美政抱负难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羁绊。 相似文献
18.
自恋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格特质,是西方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西方心理学界对自恋人格特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形成机制分析,到自恋人格结构的探讨与测量,发展到考察自恋与自我概念、攻击、宽恕、权欲和马基雅弗利主义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对于揭示自恋人格特质的内涵,以及自恋对个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夏敏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2):11-17
明清中琉邦交加速琉球文化的中国化进程,琉球朝贡使和留学生大量进出中国,与福建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用汉语写下大量的涉闽题材诗歌,这些涉闽汉诗或吟咏闽地山水,或与闽人交游唱和,或表达在闽地思念琉球故乡友朋。琉球诗人们以中国为本国,诗歌严格遵循中国诗歌格律,见证了中琉五个世纪的友好交往,具有文学和史学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