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是金文所见周代王室赏赐活动中频见的物品.根据金文中“黄”的颜色、纹饰、质地以及它与相关服饰的固定搭配等综合因素可以推断:“黄”为周代贵族男子束腰的带子而非佩玉之属.金文中的“黄”颜色丰富,形制复杂,等级森严,这不仅弥补了传世文献对周代服饰制度记载的不足,同时也印证了周代服饰制度繁密的内容和严格的等级.  相似文献   

2.
论周代列鼎制度的嬗变——质疑“春秋礼制崩坏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列鼎是周代贵族身份等级的标示物 ,列鼎制度在周代贵族礼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制度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沿革、等级构成的变迁。从列鼎制的嬗变来看 ,那种认为春秋时期礼制废弛的传统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服饰图案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主要阐述了原始社会服饰图案的起源,封建社会服饰图案的阶级化、等级化,现代社会服饰图案的多样化,并分析了各个时期的艺术表现形式,指出服饰图案反映了当时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4.
服饰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审美取向。明清两代是中国美学史由古典而近现代之转型期,从该时期服饰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审美观念是一定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及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5.
《仪礼》所见周代等级臣僚形态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仪礼》作为"三礼"之一,为周代贵族相关礼仪汇编。其书保存了众多珍贵的周代职官史料,记载了具有等级制特征的各级贵族之臣僚,为其他先秦文献所鲜有。若究其实质,将《仪礼》所记与周代职官制度史实相参照,等级臣僚形态实是西周春秋封建政治体制下多级君权的产物,其编纂显有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6.
服饰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审美取向。明清两代是中国美学史由古典而近现代之转型期,从该时期服饰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审美观念是一定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及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7.
列鼎与编簋、编钟及笾豆构成了周代礼制的礼器系统,以钟鸣鼎食为代表特征的周代列鼎制度是贵族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与《诗经》雅颂中的仪式性乐歌一起用于以祖先崇拜为中心的尊祖、敬宗及收族的礼仪场合;“钟鸣鼎食”涵盖了《诗经》时代的宴饮文化和音乐文化,与上古诗歌互涵互动,对上古诗歌艺术的内容、用途和功能具有极强的规定性,代表了周代礼乐文明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多维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民族服饰作为以主体的认同方式和群体意识为主导的意念情感符号,它在各民族千百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在各民族相互间交流、融合中,不可避免地互相效仿、借鉴乃至渗透,使服饰获取了色、图、质、形等各自不同的审美要求,具有了不同的审美属性和记古述今的时限性、性别与职业性、区分不同人等的等级性、映现人地关系的区域性。同时,服饰还常常作为群体意识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表象,成为“氏族的旗帜”和“族徽”,藉此既凝聚本族群成员,又与他族群相区示,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排他性  相似文献   

9.
就外部环境因素而言,当下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奠定了男性服饰审美转向的物质基础,而政治、社会和性别观念的变革也为男性服饰审美的多元化提供了现实土壤。就主体内在需求而言,审美观念的多元化、个体的"从众"与"异众"心理、个体身体审美意识的强化,也从不同层面促进了男性服饰审美转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服饰变革作为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内容,是具有革命性特征的:它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一次革命,标志着历经几千年的服饰等级制度在中国彻底消亡;它是对保守封闭的中国传统思想的一次革命,标志着“夷夏之防”彻底消除,西方服饰文化在中国的制度上确立了地位;它是对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中国服饰审美文化与世界服饰审美文化接轨;它是对服装制作技术的一次革命,催生了中国服饰史上第一个制作服装的流派——红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