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财政分权改革与我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分权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曾经高度集权并且仍处于体制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政策导向涵义。肯定2 0余年来的财政分权改革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意味着我国应将财政分权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但是,我国下一步财政分权改革并不在于是否要继续提高地方财政收支占全部财政收支的比重,而应该是规范财政分权改革及其各项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步由集权型向分权型演进。这种演进受到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约束,由此形成了具有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二维属性的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它赋予了地方政府特有的双重激励即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促使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展开激烈的标尺竞争。本文试图对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给与理论和经验的系统解释,并揭示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双重的.财政分权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经济增长制造了许多障碍.财政分权的伴生现象之一是地方预算外资金的膨胀.理解地方预算外资金的膨胀之于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有助于全面理解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仅仅考虑财政分权,还不足以全面反映两者关系.正是由于政治集权对财政分权之于经济增长的破坏的限制,才保证了中国持续三十余年的经济增长,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也因而成为当前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试图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在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分权的同时,保留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这种独特的财政分权制度事实上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加剧,造成了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变化,形成了地方政府"为GDP增长而竞争"的竞争态势。这种竞争态势是构成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但同时也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和目标取向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财政分权的增长效应及其最优规模存在地区性差异,进而影响地区经济的收敛与否。运用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表明,1997—2003年期间,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具有弱的正效应,促进了地区经济收敛;分区域看,这种影响在东中部地区不显著,西部地区非常显著;但2003—2007年期间,财政分权对总体经济增长及各地区区域内的影响都不显著,表明目前财政分权已达到较适规模,应进一步加大其注重民生的特点和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现状分析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玮 《人文杂志》2003,(6):55-61
完全意义上的“财政分权”实际上包括了政府向市场的分权、政府间的纵向财政分权以及一级政府内部的横向财政分权三方面的内容。在西方发达国家 ,财政分权的各个构成部分一般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先后进行的 ,然而在我国 ,这几部分的改革几乎却是立体交叉推进的。目前 ,我国政府向市场的分权改革在稳步推进 ,政府间纵向财政分权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它却处于一种非均衡的状态 ,而一级政府内部的横向财政分权却基本是滞步不前。正因为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存在与西方发达国家财政分权一般性规律不同的特征 ,所以我们在财政分权改革的战略选择上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快速复苏是中国经济周期在近年来出现稳定化趋势的一个缩影,其根源不在于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而是在于具有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功能的"中国模式".作为"中国模式"的重要内涵,财政分权和新型国有经济体系共同推动形成了中国经济周期的稳定化趋势:从政府间关系层面看,财政分权赋予了地方政府相当程度的相机抉择能力,有利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从政企闻关系层面看,新型国有企业的大量涌现克服了一般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遇"冷"则过度收缩的缺陷,为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传递渠道.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再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79~200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修正偏误的虚拟变量最小二乘估计方法,重新检验了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发现,在分税制实施前,财政分权阻碍了经济增长.但在全样本期,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认为财政分权是导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今后要进一步规范财政分权制度和改善与之相匹配的制度环境,以发挥财政分权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改革开放前中国财政分权实践历史,提出了一个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的假说,并利用1953-2009年全国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短期内过于剧烈的财政分权化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作用,但分权化改革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却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分权的增长效应的释放存在时滞,不过,这种增长效应存在一个由弱到强再转弱的过程,从长期来看,其增长效应又会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小学义务教育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主流的财政分权理论一般认为,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机制可以提高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福利水平。本文将这一理论应用于1978年以来的财政分权改革与中国小学义务教育的案例,发现财政分权并没有增加小学义务教育的有效供给。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西方通行的财政分权促进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两种机制在中国并不发挥作用,尤其是人口流动障碍及其地区性差异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向追求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率的方向转变,导致各地区激烈的财政竞争并相应挤占了义务教育等外部性较强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的财政支出。本文还发现,财政分权对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推动了富裕地区的经济增长而抑制了后者。  相似文献   

11.
财政分权理论是当前公共财政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对多级财政体制下政府、政府行为和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构成了该理论的核心主题。该理论对地方性公共产品的研究是基于Samuelson-Musgrave公共产品理论对效率问题和公共选择分析范式的对政治程序问题的探讨。新制度财政分权理论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起点,对财政分权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的研究突破了传统分权理论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整合了财政分权政策制定的规范和实证方法的交易成本政治学构成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同时期,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不同的变革。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博弈的研究视角,发现财政分权程度主要由中央与地方政府两者的行为目标而决定:如果中央政府行为目标是地方经济的发展,那么财政分权程度会提高;如果中央政府行为目标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和控制力提高,那么财政分权程度会下降。反之,财政分权程度也会受地方发展的客观现实影响。同时,基于不同的行为目标和博弈结果分析出我国不同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变迁逻辑,指出我国当前财政分权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生活对信托业的要求将会越来越强烈。在它的发展中,都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伸缩、前进的。在诸多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经济因素中,政策、金融、企业和法律等环境因素是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市场经济的确立为我国信托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就了信托业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和多种流动渠道的新局面。财政分权,一改过去统收统支的办法,增强了地方机动财力;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经费包干,使其得以…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在中国式财政分权框架内,由于增长型激励机制,加之财政分权自身的制度安排不当,地方政府有着内在的倾向去制定更加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导致职能重心过度偏向经济增长,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如果这一系列难题能够被一一克服,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就能够同时实现,那么,中国就不仅能够创造人类历史中的发展奇迹,而且还将形成具有一般意义的“大国发展道路”,使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全民福祉.  相似文献   

15.
王守坤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1-19,41,155
本文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角度构建了中国式分权与宏观经济绩效之间的关联框架,指出中国式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周期性过热的主导力量。由于中国不同省份的自然历史、地理位置以及发展政策差异极大,即使是同样的分权程度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与激励效果,这也就使得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论对其设定形式非常敏感。因此,本文采用受限VAR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作用效应,结论证实了本文的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16.
大中型企业内部实行分级分权管理,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是一个新课题,亟需深入研究.对此,试从我厂划小内部核算单位的实践中,就分组分权管理的有关问题,作些初浅的探讨.(一)合理划小内部核算单位是实行分级分权管理的有效方式所谓"分级",是指企也内部实行分层次的多级管理;所谓"分权",是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权的适当分散,由集权转变为分权.内部核算所反映的关系,是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而不是单纯的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问题和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中文 《学术论坛》2005,(12):98-102
1994年实行分税改革的财政分权化体制,自实施以来,遇到了财权和事权不对称、县乡财政困难、地区间贫富差距过大、政府层级过多等一系列问题,其原因既有财政体制本身的局限,也有整体环境的不足等等。  相似文献   

18.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及其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西方财政分权理论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财政分权与财政集权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对于集权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现实的选择应当是适度分权,并为分权设置一个底线.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轨与市场分割:以烟草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轨之初 ,为了在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引入必要的激励 ,中央政府实行了以财政分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财政分权强化了对地方政府投资创办企业的激励。各地创办企业的结果是整个行业供给过剩。为了在过剩的环境下维系本地企业的生存和政府的财政收入 ,市场分割作为各地政府博弈的一种可能的均衡结果得以出现。本文以烟草业为例对此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正>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是共和制。共和制政体的主要特征是实行选举制、限任制和分权制。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选举制在理论上就解决了;近年来,限任制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被逐渐认识到是正确的制度。我们党早在1980年就已经宣布废止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而实行限任制,或称为轮换制;分权和分权制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和制政体中还没有解决的最后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从理论上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的共和制政体,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保障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加速四化建设,都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