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八三四年出版的《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突出地位,也是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因为从它开始,巴尔扎克采用“人物再现”的独创性手法,把他所塑造的同一个人物(纽沁根、拉斯蒂涅、伏脱冷、皮安训等),穿插在以后不同的小说里让他们出现,从多方面完整地刻划一批典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艺术地再现了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社会生活广阔的图景,使得《高老头》的出版,成为《人间喜剧》获得一定规模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2.
一八三四年出版的《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突出地位,也是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因为从它开始,巴尔扎克采用“人物再现”的独创性手法,把他所塑造的同一个人物(纽沁根、拉斯蒂涅、伏脱冷、皮安  相似文献   

3.
穆木天作为译介巴氏长篇小说的第一人,多方位地传播与接受了巴尔扎克。他翻译的19部小说,让读者走进了巴氏的文学天地;他对作品的深入解读为受众了解巴尔扎克提供了导向,为批评界的进一步探讨奠定了基础;他在大学课堂中对巴尔扎克的讲解,为传播的路径拓宽了空间;他在文学思想中对巴尔扎克的认同,为我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辅助。可以说,穆木天为我国接受巴尔扎克搭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4.
巴尔扎克的母亲洛尔·萨朗比耶·巴尔扎克、妹妹洛尔·絮尔维尔、情妇洛尔·德·贝尔尼和洛尔·德·阿布朗泰斯一起构成了巴尔扎克生命中的洛尔情结。其中母亲是这一情结的缘起,妹妹洛尔形成了最早的这一情结,情妇德·贝尔尼夫人递进了这一情结,情妇德·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则终结了这一情结。这一情结文学来源是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与洛尔的爱情。洛尔情结的缘起与流变都直接影响了巴尔扎克的创作,他的一生都以这一情结为中心轴线,向外辐射,最后形成了他丰富多彩的独特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5.
一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浪漫主义大师。他同被恩格斯称誉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一起,同是法国十九世纪进步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最近,法国出版的《读书》杂志和法国舆论调查所联合进行的调查表明,雨果今天不只仍被法国读者认为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而且其地位甚至被排列在巴尔扎克之上。  相似文献   

6.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恩格斯的一句话,成了衡量巴尔扎克和左拉高下的不可动摇的准则。恩格斯于1888年四月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尽人皆知的原因,巴尔扎克在我国已成了一种崇尚的典范,现实主义被奉为判别文艺优劣的唯一尺度;左拉则处处遭受抨击,他的名字及其文学作品,几乎变成含有黄色,庸俗等贬意的自然主义的代名词。这完全是一种人为的被扭曲的社会现象。也是极不公允的历史待遇。我认为,巴尔扎克与左拉并非一正一反的对立关系,巴尔扎克是左拉“精神上的父亲”,左拉是巴尔扎克的杰出后继者。两者的艺术成就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左拉师承了巴尔扎克的写实主义艺术传统,又立足于开拓表现生活的新领域;特别在创建文学流派、建构艺术大厦和开创写实风格等方面,均可与巴尔扎克媲美。现在,正是评说他的功绩,还其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国巴尔扎克传播有了质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巴尔扎克全集>的译磬,更主要的是巴尔扎克研究朝着健康方向迈进.文学转折时期,作为文艺理论家的程代熙,凭借其科学研究的精神,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出发,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为我国巴尔扎克传播立下了功劳,为我国文学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翻译界对巴尔扎克的译介显现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特点,先是译介他的短篇,后来译介中短篇,数量由少到多,在选择作品时有实用取向,新时期完成了巴尔扎克全部作品的翻译,注重译本序文的写作是中国译者的一大特色。中国批评界对巴尔扎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缩短了他和中国读者的距离,由于左倾因素的干扰,加之一些批评家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巴尔扎克受到了误解和曲解,中国读者与他无法靠得更近。新时期,中国批评界突破了过去单一的政治观照的格局,排除了非文学因素,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使中国接受者得以重新走近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式小说的范本马克思在一篇文章里曾报导了爱尔兰高等法院审理的一桩遗产案子的新闻,这桩案子牵连到墨尔本内阁时期的驻彼得堡大使和罗素执政时期的邮政大臣英国上议院议员克朗德里卡侯爵,马克思把这个人物比成是“包含杀人、通奸、诈骗和侵占遗产的真正巴尔扎克式的小说中的头等角色”。马克思的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巴尔扎克的小说是写“杀人、通奸、诈骗和侵占遗产”的。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为什么要杀人、通  相似文献   

10.
《苏城舞会》是一编值得研究的中篇小说,它不仅典型地反映了巴尔扎克创作的艺术特色,而且极为明晰地反映了巴尔扎克早期的政治观和历史观,通过这部作品的分析,对了解巴尔扎克世界观的整个倾向是有好处的.小说写于1829年,正是查理第十为首的反动贵族集团气燄最盛,妄图全盘恢复旧日的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就在这时,年轻的巴尔扎克充满着勇气,通过他的作品,明确地予示了这个复辟集团的必然覆灭.  相似文献   

11.
巴尔扎克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但他的创作除了现实主义以外,还有浪漫主义的一面,而且两者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在《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一文中曾经谈到,象巴尔扎克、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这样一些古典作家,我们很难正确地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因为“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特别以巴尔扎克为例说:“巴尔扎克是个现实主义者,但是他也写过象远非现实主义的《驴皮记》这样一些长篇小说。”高尔基的这个重要的美学见解,不仅触及了文艺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完全切合巴尔扎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巴尔扎克──马列文论学习札记育民巴尔扎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特别喜爱和赞赏的同时代极少数的资产阶级作家之一。他们在自己的著作或与友人的通信中,曾多次谈到巴尔扎克或巴尔扎克的作品。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一文中曾写道:“他(...  相似文献   

13.
亨特教授(Prof.Herbert J.Hunt)继他的簡要的《巴尔扎克传》(Honoréde Balzac)之后,又写了一本論述巴尔扎克作品的大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Balzac’s Comédie Humaine,506pp.Athlone Press)。书中为巴尔扎克的写作理論和意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巴尔扎克逐漸看出自己的作品由于把美学的、社会学的、道德和科学的学說融薈在一起,将会描繪出社会的全貌来。他的“原則”是,社会的現状使人完全服从它的需要,并把人改变得完全不是自己的真正形象了;社会创造了各种各样职业,也創  相似文献   

14.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2页)。要理解和领会这样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历史巨著的深刻意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识和懂得它的作者──这位“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同上)的思想和创作,则更困难。所幸的是,巴尔扎克在一八四二年《人间喜剧》正式出版的时候,同时为人们留下了那篇阐述他创作《人间喜剧》的思想和理论的著吕论著──《〈人间喜…  相似文献   

15.
拮据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天夜晚入睡后,一个小偷潜入他的房间,在他的书桌里摸索。巴尔扎克被响声惊醒,悄悄地爬起来,点亮灯,十分平静地微笑着对小偷说:亲  相似文献   

16.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于一八四七年写成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他的现实主义巨著《人间喜剧》中属于“风俗研究”的“巴黎生活场景”。这部小说,是“巴尔扎克的后期的最代表的作品之一”(穆木天译《从兄蓬斯》第3页),“达到了他的艺术的最高峰”(支魏格《巴尔扎克传》第450页)。在这部小  相似文献   

17.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概括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他用高度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刻划了法国这一时期动荡不安、充满尖锐复杂阶级斗争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巴尔扎克作了高度的评价。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经常引用巴尔扎克所创造的典型人物形象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或作某一方面问题的解释。而恩格斯在1888年给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信中更明确地称巴尔扎克为“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可是,即使对这样一位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充分肯定的作家,“四人帮”也没有对他加以赦免。巴尔扎克作品的命运在“四人帮”横行时,也像其他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一样,被列入封资修的行列,而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一八八八年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正确地阐明巴尔扎克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早已被评论界谈过了。本文只想就恩格斯在这封信中讲到的关于巴尔扎克的政治观点中的几个问题,具体地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一恩格斯的这封信,我认为并没有全面地论述巴尔扎克的世界观,而只是谈了他世界观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政治观点。信中,涉及到这一点的是这样写的:“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  相似文献   

19.
名人轶闻     
巴尔扎克的“放纵” 在巴尔扎克的小书房里,唯一的饰物是一座拿破伦的小石膏象。巴尔扎克感到这位征服者的凝视对他是一种挑战。他在一片纸上信手写道:“彼以剑所未竟之业,我将以笔锋竟其业”。 他每天工作十六小时。在开头的十年里,几乎没有人了解他。他写的作品很难发表。但他不灰心,照样以“狮子般的勇敢”工作着,每天完成二十页,三十页,四十页的写作任务。巴尔扎克就是这样锲而不舍,数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多产作家。  相似文献   

20.
福楼拜:从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蒋承勇福楼拜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继巴尔扎克之后的又一位大师。有人认为,1856年他的《包法利夫人》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的胜利”。不管这个说法正确与否,福楼拜无疑是巴尔扎克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后继者。在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