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特色产业脱贫之路,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皖西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明显、基础较好。但是,两大产业的融合度不理想,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关联度不够、内生力不强等问题。应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发挥区域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生态资源、地理位置以及国家扶持政策等综合优势,创新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衍生文化旅游产业新的业态,切实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也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出新要求。本文按照“主体-工具-效能”的思路,建立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分析框架,剖析了治理现代化水平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影响机制和现实状况,并从多方面提出建议。研究显示:在符号同一、产业融合、价值交融等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3个层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均会产生影响,具体体现在社会参与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市场竞争机制、产业创新机制、优化统筹协调机制和动态评价机制等6个方面;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出发,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需建立协同治理机制,覆盖3个融合层次,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并全面提升执行能力。研究明确了中国文化和旅游实践中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内涵及影响机制,并根据具体发展事实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动漫旅游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新时代数字创新与文化创新、产业创新与社会创新的显性标志,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我国动漫旅游初步形成了多元融合、价值共创、开放共生的生态化发展态势。基于我国动漫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形成过程与实践创新,研究进一步梳理了“动漫旅游化”“旅游动漫化”等相关概念及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了动漫旅游的相关思想脉络和理论内涵,厘清了其发展的内生动力、运行机制、实践逻辑和实现路径,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动漫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趋势下,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备受重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景观设计可运用周边旅游和景观资源对服务区进行功能创新拓展.为增强荔浦市乡村旅游发展活力,以广西阳朔至荔浦公路某服务区为例,通过游客参与农业生产和技术、乡村生态栖居及农耕研学等活动打造体验式农业景观,以期推动广西"旅游+交通"产业融合模式的发展,传承桂北喀斯特农耕文化,为交旅融合背景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共生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它们的深度融合对河南省实现文化强省和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在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如管理体制不合理、文化产业化程度低、旅游产品内涵不丰富、文化旅游产品缺乏创意等问题。要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需要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文化部门的产业化发展、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项目的创意策划等。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导语     
<正>文化和旅游之间有着悠长而紧密的相伴关系。中国自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西方中世纪青年贵族有“壮游”的习俗。在我国,自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因机构改革而热,循时代趋势而显,应发展之需而实,沿学理之路而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实现文化和旅游之“深度融合”,亟须在理论和实践上拓展宽度和深度。本期我们邀请多位活跃在旅游研究前沿的知名和骨干学者,围绕新时代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从不同维度展开深入探讨,其中多数文章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或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恢宏独特的理论实践创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将其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加以理解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构建》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出发,构建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使之目标更明确、操作更可测。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可以促进两个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价值链的增值。在分析影响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即主动融合模式、互动融合模式及重组融合模式,并提出强化旅游信用再造、完善银行金融支持、创新旅游保险体系和推进两业产融结合等融合发展路径,从而促进旅游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是国务院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怎样科学评价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益,已成为旅游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在初步构建理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三轮专家打分法,逐步确立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效益评价体系,而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检验上述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且测算各指标权重,结合业内专家意见及笔者思考构建出效益评价模型及模型等级,并根据效益指数分值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然后以张家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测量出其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初中级阶段,据此可推导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处于初中级阶段.就此提出了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制度等三点建议,以期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当前有关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的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从现状来看,安徽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在政策覆盖、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和旅游资源上具有明显的融合优势,且总体融合基础更加扎实、融合业态日趋成熟;就问题分析,仍然存在融合法规不健全、融合型人才匮乏、融合创新不足和受众较少等发展瓶颈;就策略而言,尝试从健全法律法规、培养专业融合...  相似文献   

10.
文化和旅游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数字化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文章通过需求端、供给端和治理端的分析,探讨了数字化为文化和旅游业带来的融合新动能。数字化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核心机制在于通过数字化搭建融合新价值网络、塑造融合发展基座、形成融合的驱动机制、重构融合的组织结构以及深化融合的治理体系。数字化给文化和旅游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进程,并将牵动更为复杂、宽泛的治理目标、治理领域、治理方式的融合与变革。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认同有助于培养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认同体验是旅游体验的高级阶段。河西走廊地区在中华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多民族冲突与融合的"锋线"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体验的资源宝库,然而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河西走廊地区应以"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题,开展品牌营销模式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创新、旅游产品与游线组织创新等创新模式,推动区域整体开发。  相似文献   

12.
周功梅 《旅游论坛》2023,(5):100-109
文化和旅游融合让“诗与远方”相得益彰,文化作为灵魂提升了旅游的内涵与魅力,旅游作为载体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目前,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实践时间尚短,在理念、行动和结果方面仍有不足,其融合方法、模式、路径等亟须深化。文章从全球视野出发,分析了英国博物馆旅游、美国主题公园旅游、日本动漫旅游和韩国流行文化旅游等典型案例,旨在归纳其做法和经验,以期为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实践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中国现实,分别从供给端、需求端、主体端和技术端就我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区域文旅有效融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供给侧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驱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滁州市文旅资源较丰富,文旅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不高,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不够,整体形象不清晰。必须在基本理念、管理体系、资源场地、产品体系、空间载体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潜质,创新文旅融合的产品呈现形式,打造高质量且独具特色的文旅精品项目,形成全域全新的文旅产业新业态,让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根基,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文旅融合既是文化和旅游互动共荣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消费升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民众对文化旅游体验的需求转向对更高级的情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面对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主体和策略不够明晰、不确定性增强等问题,需要从多维度探究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融合发展策略选择与路径.基于对文化和旅游互动关系,以及文旅融合机制、模式、过程及路径的研究述评,分别从文旅融合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视角,围绕产业关联、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政策保障四个方面剖析了文旅融合的动力;提出了放大综合效应、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市场竞争力、统筹协调等文旅融合发展策略,以及升级产品体系、优化业态组合、培养复合人才和完善管理体制等文旅融合路径,以推动文旅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文化消费行为追求创新性,消费者只能依据文化产品的有限信息和个人偏好决定文化消费行为,这就要求消费者了解自己精神消费的个人偏好并对文化产品所提供的意义体验能否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判。个人偏好和对文化产品的预测能力需要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文化资本存量。文化资本存量通过消费者的多次文化消费行为形成,对消费者后续的文化消费行为形成影响。文化和旅游产业本质上都以满足文化消费需求为导向。文化消费体验的融合提升了文旅产业融合的文化资本存量,文化消费过程的融合形成了文旅产业融合的消费行为习惯,文化消费的创新需求为文旅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文化消费效益的提升构成了文旅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力。在此基础上,文化消费行为的改变为文旅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文化资本,提升了消费者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技术与产品融合的需求,促进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组织融合和市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2013--2014年度,人文北京研究直视北京文化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变化,紧密围绕文化治理与协同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与突破。关于文化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研究,在治理的系统性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等层面做出了新的探索;文化金融作为文化和金融融合发展的产物,在北京文化经济的发展中拓展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创新,并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是激活文化市场活力的关键所在,文化消费的整体状况、文化消费的制约因素和扩大文化消费的对策建议成为文化消费研究层面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重点分析道教养生文化、养生旅游的内涵与发展、道教养生观对养生旅游发展的作用与启示,赋予养生旅游以理论基础和精神内核,为促进养生旅游健康发展,发挥道教文化新的功能提供借鉴。继而以岭南道教发源地——罗浮山为案例,分析其道教文化特质、演变以及养生旅游发展现状,提出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融合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鲜有学者从游客体验的视角识别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内涵结构与测度体系。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渐进发展的视角识别了文旅融合的内涵结构,开发并验证了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测度量表。研究包括3个子研究:(1)基于文献分析梳理文旅融合的内涵结构,并建构文旅融合的初始测量量表;(2)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初始测度量表进行提纯和精简;(3)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维度结构进行验证,并检验量表的聚合效度、区分效度、法则效度、复核效度和预测效度。研究发现,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构,并能够预测游客难忘的旅游体验。研究建构的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三层次结构模型,为文旅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型和研究视角,并可为历史文化街区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提供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耦合与创新,是民族地区借势发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乘势而上、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是提速赶超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标尺。以德宏自治州为例,基于产业融合、产权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三条路径对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艺复兴是振兴中华民族、开启民族新时代、重振民族辉煌的重要途径。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规律,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作为其核心和本质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会被融化和消解,会在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过程中不断改造外来文化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进步被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和建立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社会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各民族进步文化的优秀成果,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文化体系,一定会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