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罗振玉访求佚书重视古钞本,对其文献价值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对于其他版本佚书访求所获亦甚大,特别是从日本和刻本中发现许多中国佚书和善本,并为使这些佚书重新流布作出了贡献。同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使所得一些佚书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极大地弥补了中国文化的损失。他又开访求中国亡佚古本通俗小说之先河,对以后的学者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维昭 《南都学坛》2007,27(5):41-44
文学想象是索隐红学、探佚红学与文学创作的相通之处,是索隐红学和探佚红学的生命源泉。"拟真"是索隐红学、探佚红学和历史文学相同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3.
自清代学者辑录汇编了我国古代许多佚书之后,从清末至今,近百年间,专辑古代佚书的书籍为数不多。《北魏佚书考》(作者朱祖延,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以下简称《佚书考》)的出版,不仅是对我国近百年间辑佚书的有力增补,而且对今后整理古籍工作有很好的推动和借鉴作用。清人辑佚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遗漏重复、校勘疏略、考核不精之处仍所在多有。《佚书考》作者以其深厚的古典目录学功底,从群书中遍搜北魏一代佚文,并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整理,较之前人在许多方面有不少的突破。笔者怀着求知的心情,将此书认真读毕,认为《佚书考》的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刘文刚同志《孟浩然佚诗新辑》(见《四川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收孟浩然佚诗二首,佚句一联。他把《送张舍人往江东》一诗,作孟浩然佚诗辑录,值得商榷。 (一)《送张舍人往江东》作孟浩然诗,并非刘的发现。所谓“新辑”,其实是失于搜检。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见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外编》),早已据《又玄集》辑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研究中,对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作一些"探佚"本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探佚"切不可违背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更不能用那些"探佚"出来的"真事"来取代小说中的"故事"。一切考证和索隐都应当更真实地靠拢文本,有利于人们准确地把握《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6.
《石头记探佚》在证伪高续后四十回的基础上勾勒出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的可能面貌,使读者对八十回后原著的意义的理解的视界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周汝昌借助类比推理提出了“大对称”的周氏探佚学,其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易》学的基本观念阴阳。但阴阳是对比,周氏将对比向对称陈仓暗渡,是为了使探佚学达到量化和精确化,达到操作上的理想化状态。这就与索隐红学殊途同归。浦安迪也运用了“大对称”模式,王国华的《太极红楼梦》也在“对比”的意义上使用“对称”。以主体价值诠释去完成逻辑命题的做法是探佚学实行体系化、整体化的必经之路,但也是探佚学无法自我实现的明证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探佚学”是建立在小说的后40回是后人续补的前提之上的。本文通过版本鉴定、版本考证,证明在程本刊行以前,就有120回的《红楼梦》全本存在,后人对后40回非原著的怀疑,统统来自对旁证的曲解乃至一己的主观臆断。“探佚”的前提是不能成立的,“探佚学”完全是自误误人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查考了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并参考其他相关史料,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校点,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诸家已佚史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元后至元本《事林广记》中有佚词40余首。本文介绍了这组佚词的大致情况,考证了这些词作的年代,探讨了这组词在文化及文学研究等方面的可能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余英时和宋淇的红学研究,本质是追求曹雪芹的“原意”和《红楼梦》原著的完整艺术构思,其实与红学探佚研究一脉相通。他们追求的“红学革命”没有实现,根本原因是当时探佚学还没有大规模突破,以及他们缺乏更宏观的文化视野。是探佚学实现了他们的未竟之志。《红学通史》对文本意义阐释之绝对的相对主义立场,使它的某些“视界融合”陷入悖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考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 ,并参考其它相关史料 ,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了校点 ,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 ,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诸家已佚史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12.
明代各种版本的孟浩然诗集,收诗都在二百六十首以上。《全唐诗》最多,收诗二百六十七首,断句二联。(所辑佚诗虽有个别赝诗,但绝大多数都是孟浩然的作品。)但孟浩然佚诗并未辑完,现代从敦煌石室抄本中所辑佚诗可以证明。因此,孟浩然诗仍有一个继续辑侠的问题。笔者今尚辑得孟浩然佚诗二首,佚句一联。  相似文献   

13.
从雍陶佚诗看《十抄诗》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高丽时期编辑的《十抄诗》收录了不少中唐至五代的佚诗,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本文在参考有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晚唐成都籍诗人雍陶的佚诗入手,对《十抄诗》的文献价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关于“红学探佚学与结构论”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佚的精髓和本质是“遗形取神”和“得鱼忘筌”。探佚的成功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高续而对读者发生影响,现在的问题是普及探佚的成果。对“大对称”用形式逻辑的驳议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作探佚研究需要悟性和智性共同运作,要靠艺术的感受力。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深刻的全球性哲学争论,涉及到“逻辑”与“悟性”、“科学理性”与“艺术感觉”之间的张力问题。所谓“旧稿新裁说”和“二书合成说”所揭示的《红楼梦》原著的“不完善”,在相当程度上是误读的产物,是缺乏艺术感悟的表现。探佚学追求在宽松的学术争鸣环境中自由地竞争读者和未来  相似文献   

15.
2014年4月25日至26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宋人佚简》与公文纸背文献整理及研究研讨会"在石家庄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宋人佚简》与公文纸背文献的研究现状、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唐诗再补录     
所辑为《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未收之佚诗。计二十首。分别辑自《新编萧山县志》《康熙会稽县志》《天台山全志》《苎萝志》《光绪诸暨县志》《兰亭考》等书籍。为了证明这些佚诗的可信 ,作了一些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黄觉弘教授所著的《唐宋〈春秋〉佚著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出版)是一部兼有文献和学术价值的辑佚学新著。其特点是辑佚与考论结合,清晰地展现了既注目于唐宋《春秋》学发展演变的历史真相,又突出佚著佚说重点的学术特色。其所具有的文献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既可为唐宋《春秋》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唐宋《春秋》学的个案和专题研究,同时"对于唐宋时期的思想史和学术史研究,也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录了新发现的阿英五则佚文和一封佚信。这些佚文佚信涵盖电影、话剧、文学、社论、历史研究等多个领域,既能体现出阿英的涉猎之广和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文学家、批评家、历史研究者、藏书家等的多重身份及其贡献,也折射出阿英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文艺大众化的理论主张、自觉的史料意识,以及心系民族、国家、社会的精神。因此,这些新发现的佚文佚简对于考察阿英的社会活动、文艺观念、研究态度与史料学思想等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成祖敕撰的《永乐琴书集成》今存二十卷,保存了丰富的明代以前琴学诗歌文献,尤以唐宋为多。这些资料多据宋元旧本收录,弥足珍贵。就宋诗而言,其中遗存有《全宋诗》已收作者42人佚诗69首,《全宋诗》未收作者5人佚诗6首,对于宋诗辑佚和校勘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佚诗”案说趣——以张友鸾先生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老报人张友鸾与副总编兼二编室主任聂绀弩为莫逆之交,与同事陈迩冬、舒芜也是挚友。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一同卷入了“曹雪芹佚诗”案,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揭露与嘲讽,俨然组成了单位内部的打假团队,表现出了一代学人的堂堂正气。1979年3月31日,张友鸾在香港《文汇报》发表《红楼梦专家大争辩——曹雪芹佚诗疑案》,将学术论争的战火引向海外,在“曹雪芹佚诗”案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等独特的贡献,红学史家不应忘记或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