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突破口。为了促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探讨了当前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困局,阐释了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的路向以及政策实施重点。研究认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以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在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防范和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较于以往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需要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增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还认为,以抓好顶层设计、多层级政府间协调、培育转型主体以及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作为政策实施重点,可以有效推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四川民族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经济发展区,拥有丰裕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并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实“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方略的根本抓手,是践行绿色低碳规划引领、助力“双碳”政策理念与目标达成的必然选择,是有效阻断致贫返贫风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动力。基于四川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提出了应建立健全政策支持机制、构建多元利益共享机制、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搭建跨界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多元协同监管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略。在新质生产力视野下,运用系统论方法,依托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际、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系统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成要素。研究发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廓清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和特征,遵循产业体系构建的逻辑规律,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遵循的重要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由产业主体、结构、政策、保障、创新等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有机协调,共同构成有机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表明,要培育壮大新型产业组织,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强化现代化产业的基础保障,加快产业政策转型调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成都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产业公地对产业生态圈的构建至关重要。产业公地聚集了产业发展和创新需要的各种要素条件,能够支持多个行业的产生、成长以及创新活动,而这些行业的变化又会对其他行业产生巨大的杠杆作用,从而使产业链上下游紧密结合,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速产业生态圈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在全球价值链时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如何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这就需要把握全球价值链重构发展的新机遇,找准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价值链,扎实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管理体系,全面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环节数字化水平,完善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导向型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举措。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能持续更新、城乡发展趋于协调、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开放水平区域领先等为其全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要素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福州市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强化创新驱动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以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完善绿色发展体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促进空间均衡布局,充分发挥叠加优势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从而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助力美丽福州建设。  相似文献   

7.
加快产业生态化转型和生态产业化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现实需求.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走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质量导向、机制健全、特色引领的现代化之路,以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高新化、...  相似文献   

8.
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绿色发展为底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关键时期,探索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和路径迫在眉睫。提出绿色高质量发展是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绿色发展为底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发展方式,由此梳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五大理念”指导下,构建从绿色发展“三维度”模型到高质量发展“三变革”的理论框架,进而从产业绿色化、效率网络化、增长包容化和福利均衡化四个方面提出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共同富裕建设的关键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农村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的带领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相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仍不足,主要体现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不畅;农村农业生产率偏低且科技含量不高;农村产业发展要素欠缺,高质产业结构未能形成;乡村发展支撑要素的保障力不强;宜居宜业和美环境的构建短板突出等方面。新发展阶段,实现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做到:在明确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基础上,着力于改革身份证制度;提升农业自动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水平;建立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引导的农村综合性改革;加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及与产业生态圈发展模式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山东丘陵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丘陵地区11个地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空间格局;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山东丘陵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表明:(1)山东丘陵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整...  相似文献   

11.
在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了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物流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京津冀13个城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京津冀各城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程度不同,河北各城市在物流产业供需方面和物流产业效率方面,与北京和天津有较大差距。北京和天津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其他区域有待进一步增强耦合协调性。障碍度模型分析发现产业效率支撑、科技教育支撑和产业供需支撑是排在前三位的制约因素。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制造业是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大影响产业,其次是住宿餐饮业。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重点从物流产业供需、产业创新、产业效率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特征,也有基于中国特色的实践内涵,体现为“五位一体”的内容全面性和并联叠加、均衡发展的时空演进性。中国式现代化面临发展与均衡两大维度的现实挑战,决定了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发展数字经济是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核心抓手,构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有利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体系,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构成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战略路径,能够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竞争优势,巩固中国式现代化的均衡优势,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因生态文明而得名,旨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突出环境保护的价值旨趣,而被誉为"回归大自然之旅""绿色之旅".本文以太原市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为例,基于昂谱(RMP)分析理论框架,考察太原生态旅游资源(R)、客源市场(M)和产品(P)的优势及缺陷,探索太原市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可行对策,以期实现太原市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现代化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成色。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有专节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如何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高质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亟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此,本刊以笔谈形式,以“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约了一批长期奋战在乡村振兴建设一线的学者的最新成果,力图把他们对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和新观点展示出来。李小云教授团队在云南的系列实践以乡村产业为切入口、紧紧抓住对乡村建设过程中功能的再认识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农民收入提升这一关键问题。刘祖云教授着眼于乡村生态振兴与生态乡村建设的议题,从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来源出发,探讨生态乡村建设这一学术命题如何从理论领域走向实践领域。张琦教授提出,乡村的全面振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及安全保障、制度改革保障、广阔市场发展空间和人才智力支撑,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道路上问题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助推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开放银行和开放银行生态圈也应运而生。开放银行生态圈是以开放银行为核心的开放共享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开放银行的本质是数据共享。文章从数据共享视角探讨如何构建开放银行生态圈,从信息不对称理论、长尾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生产要素理论多角度分析了理论可行性,从“数据孤岛”、数据权属界定、数据共享监管和数据共享外部性的角度阐释了数据共享助力开放银行生态圈构建的挑战与障碍。文章还论述了开放银行生态圈构建的范式和国内现阶段开放银行建设的实例,结合相关理论基础,为数据共享以及开放银行生态圈的构建和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在现实表征上体现为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利用、改造自然的特定能力,社会发展进步就是生产力从旧质到新质、从低质到高质迭代升级、催化融合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科技革命大潮、把脉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掌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主动与历史主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从本意上看,新质生产力,即新质态、高质量的生产力,代表着一种新型区别于传统、高质超越了旧质生产力的跃迁,它是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催生的具有高效能、高质量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具有新科技革命的主导性,是高新科技驱动的生产力;具有新产业赋能的前瞻性,是依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生产力;具有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性,是为高品质美好生活服务的生产力。从创意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以生产力新质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质量理论,以生产力要素创新论丰富拓展了马克思生产力发展理论,以生产力水平跃升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进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新时代生产力由"量"的积累转向以"质"的突破带动"质量"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同时新质生产力概念对生产力各要素实现了"质"的发展,为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提供了新思路。从用意上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全要素创新,载体是现代化产业,目的是高质量发展,因应其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而成为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经络"。新时代新阶段,提出、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形成竞争新优势,有助于积蓄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有助于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绿色低碳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关键环节。聚焦数字经济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数字化带动绿色发展,以绿色化协同数字发展,基于绿色发展视角分析数字化的战略规划及部署。以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发展的理念为逻辑起点,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要素价值化为数字经济的实践路径基准,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优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模式、新机遇、新途径和新引擎。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构建高品质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应努力遵循生态化机制、市场化机制和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形成持续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发展力的新格局。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基本路径包括推进龙头企业“上山下乡”的产业链一体化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大公司及现代产业融合衔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塑造特色产业的文化品牌,提升区域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发挥民族地区绿水青山、特色文化的资源优势,构建乡村“一二三产业综合体”,依托景区“增长极”拓展“文化+生态”的深度乡村旅游,依托特色资源推进特色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采取多种途径对“三农”“三牧”进行以素质能力、专业技术提升为目标的“技术赋能”等。  相似文献   

19.
新质生产力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崭新探索,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是由粗放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加快形成和转型新质生产力,就是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其他领域现代化的源头活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关键一招,是数字融合和促进未来产业、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仍面临着数字实体融合进程受阻、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较脆弱、人口老龄化等现实困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坚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主要阵地;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以真正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跃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持续动力,才能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为南阳今后更好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政策方面的优惠。在南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凭借政策优势、历史文化底蕴、地理优势、人口优势、产业基础等各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快构建高质量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