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国内外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研究文献,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概况、内涵要义、重点方向、活动类型等予以总结评价.结果 显示:①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聚焦于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强调基于自然的旅游和环境价值,重视旅游者的行为态度,始终关注社区参与的方式和贡献.②国内研究团队合作网络呈明显的大分散、小聚集特征,普遍认同生态旅游理念,其概念内涵在中国不断拓展,实践项目内容泛化.③国内研究侧重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发展策略等宏观层面,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解说教育、生态产品设计等紧密结合的实际操作途径及成效方面的研究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生态保护,强调自然教育,加强社区共建共享,制定正负清单,强化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细化分区分类管控,加强空间用途管制的评估、反馈、纠偏全过程管理;深化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理论基础、规划实践、能力建设等实证应用研究,强化科研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2.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有关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已有文件和文献显示,现有国家公园建设的思路主要强调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强调对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本研究认为这一路径主要考虑了自然的生态物质性,并衍生出三种自然观念:自然主义、有限工具主义和原始主义,人与自然被置于相互对立的状态。中国生态旅游本土化研究表明,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超越性意义,并依然影响着当代生态旅游实践和体验。自然的超越性,能够补充现有生态物质性视角,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国家公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4.
公共产品较强的外部性导致消费者对其偏好的隐藏,税收被看成是公共产品成本的补偿方式,良好税制的的设置有利于公共产品的偏好的真实显示,从而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解决公共产品偏好显示的困难实现是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前提。中国税收制度的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实行了分税制。不过,分税制与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本文通过对"第二价格法"的拍卖机制、克拉克税收激励机制分析后,对完善当前的税收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消费者调查 ,了解消费者的态度及偏好是商业预测的基础。但是 ,消费者在调查中的陈述偏好与其购买行为未必一致 ,如果忽略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会造成企业的决策失误。以生态标识食品为例 ,对消费者陈述偏好和购买行为的差异进行了分类 ,消费者保留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距以及信息对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最终购买行为。为企业预测消费者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立保护地可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资源的利用和文化的传承。但建立保护地却对当地居民的既得利益构成了侵害。传统的“殖民地保护”模式则是这种侵害的根源。随着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对保护地居民权利的确认,世界各国对保护地居民的权利开始承认、尊重和保护。尤其是2003年世界公园大会通过的《德班协定》所倡导的保护地“新的管理模式”,更是将保护地居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了一大步。而世界保护地居民权利保障的发展,也为中国保护地建设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地的建立有利于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事业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保护地居民的使用权、财产权、人身权、文化权利却没有得到切实保障,这与法律制度的不完备有密切关系。当前,在我国自然保护地居民权利保障上存在管理体制不清晰、居民参与机制不健全、补偿机制不明确、利益分享机制不完备等问题。为切实保障我国自然保护地居民的权利,必须加强我国相关立法,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居民参与机制,完善损失补偿机制,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自1956年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实施至今,已划定自然保护地逐渐出现了空间分布破碎化、孤岛化、交叉重叠以及多头管理、治理缺乏协同等问题。本文以典型热带海岛海口市域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和最邻近点指数等模型对海口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和重叠保护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海口市自然保护地总体呈集中分布特点,共有13处重叠,涵盖10种重叠类型,存在2个高密度重叠区,分别位于秀英区和美兰区;重叠保护地有相交和覆盖两种类型,美兰区均为覆盖型,秀英区以交叉型为主;自然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地之间多为覆盖关系,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风景名胜区之间多为相交关系。由此,在分析保护地现状矛盾基础上参考海口市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中“三区三线”划定结果,对自然保护地重叠区域提出了整合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省市级和海口市自然保护地优化策略和科学管理精准施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背景下安徽省森林公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安徽省已建立省级以上森林公园81处.但森林公园保护与发展的现实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不同类型保护地之间交叉重叠、森林公园保护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冲突、森林公园批复面积与矢量面积存在误差.森林公园整合优化需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评估;尊重事实,规范整合;合理调整范围,避免森林公园斑块严重破碎化等原则,多措并举,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编制总体规划加强森林公园管理,从而推动安徽省森林公园更好更快更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诸多现象说明必须高度重视偏好显示制度缺位的问题。在现有社会保障体制下,政府对经济主体的偏好进行人为抑制(或者压制)是完全可能的,这种抑制会导致经济主体偏好显示的障碍。社会保障公共选择机制包含初级政治市场、政策供给市场、政策执行市场。社会保障公共选择机制是指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广义公共选择主体(包括居民、企业、中介组织、政府等)的权责分配结构和围绕社会保障政策的提出(投票规则)、审议、制定、执行、监督、评价等所涉及的程序、规则的总和。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听证制度建设,使社会保障听证制度法规化和规范化,使社会保障听证制度成为沟通政府与居民、企业的偏好信息、沟通中央政府①与行业部门、地方政府的偏好信息的有效路径,将极大地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公共选择制度建设,提高中国社会保障公共选择机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当前我国对自然保护地农民所采取的无差别的生态移民搬迁、资源权利限制、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致使农民生存和发展权不当丧失、经济和政治权利过度限缩。基于自然保护地分级管理分区管控的管理体制与农民第一性权利到第二性权利的权利谱系,对农民权利进行类型化保护具有可行性。在不同自然保护地领域,建议以继续居留权保障农民的第一性权利(生存权),以共同管理权弥补农民的第二性权利(政治权利)在同一自然保护地内部,核心保护区内建议以生态保护补偿权弥补农民的第一性权利(生存权)与第二性权利(经济权),一般控制区内建议以传统资源权和特许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第一性权利(发展权)与第二性权利(经济权)。  相似文献   

14.
环境学、心理学等领域已有丰富研究成果表明,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不同的成人在认知和行为上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目前旅游领域对儿童自然接触相关研究关注较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城乡成长背景、接触频率、接触方式、接触环境、接触强度和接触感受六个维度出发,探究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对其旅游认知、情感和意向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时期的自然接触方式、环境、强度和感受均与旅游偏好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2)城乡成长背景和自然接触频率未呈现出与旅游偏好的显著影响关系,但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果,就儿童自然教育开展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提出针对性建议:(1)儿童自然教育活动应尽量在真实的野外自然环境中进行,保持适中的强度,并注意引导儿童对自然产生积极感受;(2)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应关注不同自然接触经历的大学生对自然旅游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迫使旅游界改变传统的设计策略,要求把对环境因素的考虑与传统设计方法相结合,实施生态设计策略。文章以生态旅游区的餐饮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友好的角度,对生态旅游区的食品种类、包装材料、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进行生态设计,使餐饮企业最终获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知识创新和价值创造的源泉,隐性知识转移成为企业日益关注的焦点。以互惠性偏好环境为情境因素,构建了交互记忆系统与隐性知识转移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互惠性组织文化环境下,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隐性知识转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互惠性偏好有利于交互记忆系统的维护和隐性知识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英语陈述性标句词that及其相对应的空标句词null—that在动词、形容词后可以交替出现,但在名词之后及在远离中心语位置如主语位置、主题化位置、外置位置时,陈述性从句不能由空标句词引导。在GB理论中这个现象的解释是与空范畴原则(ECP)紧密相连的,而最简方案已放弃了空范畴原则中的严格管辖概念。本文试图在CP分裂假说的基础上运用最简方案中的特征核查理论更有力地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抛弃那些僵化的旧的教学模式,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素描,注重主观创造因素,发挥学生潜在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重视绘画艺术造型的组合方式和非陈述性语言探索,重视人在绘画中的情感表现因素,是素描教学中艺术本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家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潮汕地区的实证研究发现,潮汕地区生育偏好呈现出从单一的男孩偏好向多元化生育性别偏好变化的趋势,这种转变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需求、文化需求、家庭需求和情感需求。这四种需求互相交织和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自呈现出转化、淡化和延续的趋势,推动生育性别偏好的多元变迁。潮汕地区的生育性别偏好变化具有地域特殊性,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这表明性别平等的实现仍然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需要借助强大的外力推动性别观念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