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分析了西藏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多学、多读、多交流、多参与、多观察”方式增强教师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结合西藏地区区情,从数学符号、概念、计算三个方面挖掘高等数学蕴涵的“思政元素”,指出开展“互联网+思政元素”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发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隐形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对于坚定教师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保障课程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类比分析法与跨学科借鉴法等,对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内涵进行诠释,并提出能力提升的路径。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包括: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内容拓展与教学方法优化能力;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创新能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路径主要有:深入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性、紧迫性;加大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红色元素的挖掘与恰当运用;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必须常态化、制度化等。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兼顾课程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性结果需要深入探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性受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制度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要妥善处理各要素之间关系,寻找博弈的最优解。提出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内容建设为方法、激励机制建设为动力,并利用完善的评价机制检验课程思政的效果。通过多管齐下,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4.
5.
6.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意味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相互支撑,形成合力,共同发挥育人作用。为此,要明确'课程思政'提出的重要意义,要认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要加强'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探索中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分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党建引领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创新路径,以期解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课程思政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真善美不仅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思政教学的课程特质,它为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针。新时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明确课程思政满足真的需要、符合善的要求、契合美的尺度的原则要求,多举措落实课程思政求真、向善、达美的三重育人使命。深入探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向与行动策略,这是提升系统认识的理论需要,也是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实效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促进显性心理健康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相融合,实现育心育德相统一。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发挥主体作用,着力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与水平;挖掘思政元素,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加强价值引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从危机干预走向积极心理品质塑造;拓展教育载体,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全程育人功能。并从“学“”教“”协同度”三个层面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逻辑起点在于目标上高度一致、内容上相互交织、效果上相得益彰。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顶层设计的系统性不足、党建工作的效用发挥不够、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不强等方面。促进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融合,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积极构建多方协同发力的体制机制,科学编制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和行动指南,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1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是党和国家基于完成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的战略考量,二者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思想领航作用.科学把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涵、原则,在此基础上,从打造"思政课程"全程育人闭环、共筑"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提升教师队伍"战斗力"三方面提出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升新时代育人整体效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是党和国家基于完成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的战略考量,二者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思想领航作用.科学把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涵、原则,在此基础上,从打造"思政课程"全程育人闭环、共筑"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提升教师队伍"战斗力"三方面提出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升新时代育人整体效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相似文献   

14.
15.
16.
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作用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阐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二者同向同行作用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二者同向同行作用的原则.通过增强"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二者同向同行作用系统,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17.
18.
“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两个热点主题。新文科之“新”在文科教育的变革上主要体现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的课程建设思维、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新的组织管理结构。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应主动适应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聚焦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担当课程思政育人使命;适应新文科融合创新趋势,推动“思政”与“课程”大融合;运用新文科教育技术新手段,激发课程思政教学活力;立足新文科管理体制新变革,构建全链条式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增强各族人民“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优势,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具有特殊性,也存在一些困难。民族地区高校应当积极主动在思政课程建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知”“共情”“共行”等方面着力,切实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程体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科生专业导师与思政辅导员双重培养机制优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在实行本科生专业导师与思政辅导员双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本科生专业导师的选聘、培训工作,规范专业导师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完善思政辅导员学生管理与专业参与水平双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双重培养质量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导师专业指导和辅导员思政教育管理双重培养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特长,全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