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内外学术界历来把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改革统称为王安石变法.但熙宁九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即闲居江宁,元丰新政完全是在神宗主持下推行的,理应视为神宗变法.事实上熙宁新法与元丰新政不仅主持者不同,而且指导思想亦大相径庭.本文深入解析了熙丰年间改革路线逐步变质的内在机制,指出关键在于神宗与王安石的改革的价值取向不同,进而重新检讨了变法失败的深层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熙宁官制改革是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系到变法的成败,同时又开启了元丰官制改革的前奏,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而王安石则倡导和主持了这次改革,但他改革的不彻底性及其设想与实践的偏差导致了这次官制改革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宋神宗熙宁时期,翰林学士对熙宁政局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是以翰林学士的身份获得神宗的赏识,最终而为参知政事.另一翰林学士司马光,则自始至终代表守旧派,反对熙宁变法.翰林学士分成两大阵营,一派主张变法,拜相前的王安石,作为翰林学士,他是代表人物,其他主要人物则有吕惠卿、曾布、元绛、邓绾等人;另一派则反对变法,翰林学士司马光为其代表,其他主要人物尚有范镇、滕甫、郑獬、吴充、吕公著、杨绘、韩维等人.两大阵营政争的结果,守旧派落下风.王安石的第一次罢相后,其阵营中的翰林学士也出现分化,对熙宁变法产生过严重的消极影响;至其第二次为相,翰林学士所能发挥的作用已经很有限.  相似文献   

4.
苏轼一生40余年的仕宦生涯基本上是在北宋中晚期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复杂而又激烈的党派斗争中度过的。由于他在熙宁变法和元祐更化时期所持的政治态度,使他既无法见容于变法派,也未能见容于反变法派,并以此被谗罹祸,两遭贬黜。苏轼之所以走上一条悲剧性的政治道路,同他与王安石之间的个人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熙宁初年对王安石变法所采取的激烈反对态度都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在北宋熙宁年间的变法,因哲宗“元祐更化”而失败。因此,史学界对王安石变法历来褒贬不一,就连一些力图对变法作出恰当评价的文章,也只是肯定这次“变法起了一些积极作用”、“是有成就的。”其实,王安石变法是整个封建社会中一次突出的以“理财”为中心的改革运动,正是由于这次变法中表现的不容忽视的理财观念。列宁才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一文中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我们研究、肯定这次变法中的理财观,对于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具有重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有二子二女。长子王雱,字元泽,进士及第,才华横溢,曾参与到熙宁变法中。王雱娶妻萧氏,有一女,嫁吕安中;无子,族子王棣过继。次子王旁,有心疾,娶妻庞氏,后出妻。旁有一女一子,女嫁郑居中;子王桐,有二子王瓙、王珏。由于雱、旁字形、字音相近,王安石二子的事迹经常被混而为一。同时,由于对熙宁变法持反对、批评的立场,许多笔记小说也蓄意将王雱、王旁事迹相混,并对王雱多有诬蔑。这些笔记中的不实记载有些被《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采纳,南宋以后以“信史”的面目出现,或者演绎成更为通俗的话本、小说素材,构成了南宋以后否定、丑化王安石及熙宁变法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在熙宁变法中,张载与王安石曾经同朝为官,先后应召入对,共同表达了"复三代"的政治理想。然而,在变法的方式方法上,二人存在着较大分歧,故而"语多不合"。张载以"渐化"哲学为理论指导,倡导渐进的革新方法,主张行"井田"、复"周礼";王安石以"尚变"哲学为思想武器,"以理财为方今先急",除旧布新,全力推行新法。张载属于熙宁变法中的温和派,王安石属于熙宁变法中的激进派。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第10卷第152页注2)他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宰相)后进行变法,对封建国家的财政、经济、军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客观上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王安石变法是在地主阶级内部的斗争中进行的一次改良活动。它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大地主保守势力的反对,王安石因受打击而两次罢相,宋哲宗继位以后,司马光被起用为宰  相似文献   

9.
我与郑熙亭同志素未相识,经过友人的介绍,拜读了他的以王安石变法为题材的《汴京梦断》这部小说,才通信往来的。我从来不懂得文学艺术,由于爱读这部小说,当熙亭同志让我写篇序文时,就不惴谫陋、欣然应命了。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君臣们为扭转北宋百年来积贫积弱的局势,于熙宁二年(1069)举行的一个从上到下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北宋中期的重大政治事件,熙宁变法对当时诗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促成了宋诗主要特征的定型。随着变法的展开,在当时参政意识、学术思潮和创新风气的影响下,北宋熙宁变法时期诗歌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为:浓厚的政治色彩、明显的思辨倾向、平易朴素的散文作风。  相似文献   

11.
北宋中期发生的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对当时的政局及其后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探讨庆历新政及其主持者范仲淹对熙宁变法主持者王安石的影响,王安石与范仲淹的交往,以及范、王文学创作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12.
以荆公新学为基础的熙宁变法,虽然有明确的纲领和赵项皇帝的坚定支持,但行法十多年仍以失败而告终。变法失败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王安石"排斥异己"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就是很重要的一条。之所以排斥和打击异己,直接的原因是"新法"颁行过急、变法派言行不一而产生了重大失误;诿过于人、排斥异己的重要表现是破坏了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功能的"台谏制度";而台谏制度的破坏掩盖了变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当这些问题发展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的时候,十多年的变法就不得不被废止了。  相似文献   

13.
在王安石变法中,曾巩较任何人都更处于一种微妙的境地。一方面,他和王安石既是同乡,又是挚友,曾、王二府又是姻亲;另一方面,作为门生后学,曾、王,二苏都为欧阳修、杜衍、韩琦等一辈老臣所赏识与器重,再则,其弟曾布又是王安石变法的左膀右臂。从某种意义上说,曾巩是熙宁前后复杂政局的一位重要的知情者,他对变法的态度,他和王安石的关系,在当时的士人中就显得更有代表性。考察这些关系,有助于全面认识熙宁变法的意义与得失。  相似文献   

14.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王安石在青年皇帝神宗的支持下,担任参知政事(副相),针对当时发生的社会危机,特别是经济危机和军事危机,对赵宋王室的政治、经济、农业、商业和军事等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这就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主要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并营法等等。这些多方面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当时封建社会各阶级、  相似文献   

15.
熙丰变法经济措施之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变法,或称作“王安石变法”,或称作“熙丰变法”,笔者采用后者.因为:第一,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至元丰八年(1085)三月这十六年间,宋廷均行新法,其间王安石为相执政总共不到七年,大部分时间不在相位,第二次罢相后亦未尝操纵新法.第二,王安石是变法的倡议者、法令创制者和坚决推行者,无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还有变法派其他重要成员,特别是宋神宗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尤为重要.清人杨希闵曾谈到这点:“以熙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是地主阶级内部革新与守旧、前进与倒退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一次大搏斗。这场斗争,前后持续了十六年,对于北宋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研究、总结一下这次变法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普及、深入、持久的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是有重要意义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是北宋中期杰出的法家。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他被任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闻名的王安石变法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也积极推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通过市易法,王安石实行医药政府经营,官药制度使药学事业得到有力促进;施行三舍法和兴办医学专科学校,使医药教育得到大力推进;实行医教分离,加强了医政管理。王安石熙宁变法对中医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医学史上应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史学界已开始重视历史人物的心理对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但为数不多的几篇这方面的论文,几乎全是从社会群体心理角度来论述的,专们研究历史上某个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的几乎没有。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变法,即熙丰变法,史学界至今仍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近几年有从王安石的个性品格上来探讨他对变法的影响的,其中主要的有许维勤《王安石的品格作风与熙宁变法的失败》和刘祚昌《记王安石的政治品质与政治作风》①.这些论文确有助于对熙丰变法的研究,但仍不属于心理史学的范畴。本文拟从王安石、司马光…  相似文献   

19.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在推行理财、整军等一系列新法的同时,对科举制度也进行了一些改革。研究这一改革,对于研究王安石变法和中国科举制度史都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对于我们今天所进行的各项改革和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也会有某些借鉴作用。本文拟仅对王安石在贡举方面的改革进行初步考察,至于有关武举、制举以及学校教育的改革,将另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是以政治家、诗人、散文家、学者集于一身而名世的杰出历史人物,他曾官居宰相,主持过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是北宋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他又是熙宁元丰时期学术界的一派领袖,主持撰写《三经新义》,对儒家经典重新评释,形成了“荊公新学’,于当时的学术界、思想界影响颇大。作为散文家的王安石,以突出的创作成就,被列为“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