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2012,(13):41-41
上海嘉定区真新街道新郁社区调解员施云清每年调解纠纷200余件,平均每个工作日调解一件,而且件件成功,无一反复。他成功调解的故事,在居民中广为流传,大家称赞他是“我们小区的土法官”。 情暖医患 居民唐某预约社区医院上门验血,医务人员因故迟到,病人突然死亡。唐某家属三十多人聚集到社区医院,说“社区医院害死人”,要求巨额赔偿,不然抬死尸上市政府。社区医院不同意唐某家属的说法,病人长年患病,属正常死亡……问题不能解决,社区医院挂号大厅群情激愤,局面混乱。  相似文献   

2.
廖桥纯 《源流》2012,(15):21
"告诉大家一件大好事,镇纪委工作组把我们这8年多的老纠纷调解了,把我多年的心愿实现了!"近日,大塘镇其田村委会赤苟岭村小组与井头村小组、下坝村小组三方的一桩林地纠纷案件成功调解后,其田村委井头村小组长丘雪庭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相似文献   

3.
论情理在社区调解制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区调解制度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以社区"调解工作室"为标志的调解制度的新形式,它在化解大量的社区基础性纠纷方面卓有成效.本文认为,社区调解制度成功运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调解主体--社区调解人将情理作为化解社区纠纷的一个重要调解规则,并深入分析了情理在社区调解制度运用时所具有的本质、特点以及功能,以期进一步促进社区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秦珍子 《社区》2013,(8):62-63
身为一名工作刚两年的民警,冯世伟得知所在辖区出了件拐卖儿童的大案时,着实吃了一惊。"我们这里治安一向很好。"这位80后小伙儿解释说。他所在的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由一群小海岛组成,不少人外出打工,平时很宁静。作为双朴派出所的民警,冯世伟帮人找过走失的羊,给人调解过酒后的纠纷,还没遇到过什么"大案子"。3月11日下午两点,洞头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一位苏姓女士的电话,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逐步确立了程序前移的诉讼调解制度改革思路,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修正案采纳了这一思路,增加规定了先行调解和审前准备程序调解等制度。然而,当前相对分散的诉讼调解程序有"过渡制度"的性质,诉讼调解制度仍需进一步改革。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既定方向,把握调解与庭审之间必要的距离尺度,兼顾"调判结合"原则与调审分离理念的实质要求,在立案后、庭审前设置相对集中、统一的调解程序,成立立案、调解与诉讼准备中心,综合处理立案、调解和诉讼准备事务,是下一步改革诉讼调解制度的正确思路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60年前,我曾是云南省个旧市人民路第二派出所居委会副主任,如今80岁了,我还常为居委会的同事们出谋划策,被选为居委会党总支支委和居民小组长,担任"人民调解员",大伙儿都叫我"小巷高参"。二十多年里,我究竟调解了多少件矛盾冲突和邻里纠纷,自己也记不清了。记得有个刚出狱的小周为了钱和父亲吵翻了,抓起刀来要和父亲同归于尽。我得到消息,赶去制止了他。经过多次苦口婆  相似文献   

7.
高佃贵  张兆利 《社区》2012,(7):43-44
面对纷繁复杂的调解需要仔细再仔细,一起成功的调解有时不仅要靠一张嘴,还需要大量的调查记录为证……但是,调解笔录你会记吗?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民间调解一般分为亲邻调解、宗族调解和乡里调解三类,而乡里调解是具备"半官方"特点的一种。乡里调解最初萌芽于原始部落,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至明初《教民榜文》颁行则以法定调解制度的形式被固定下来。虽榜文最后被废除,但这种伴有官方权威特色的调解方式已深入人心,并不断被延用,且仍对现代基层社会治理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总结和概括了三种悲剧冲突类型,但他提倡悲剧表现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而冲突的解决就是使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悲剧人物作为个人虽遭到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所以悲剧的结局是一种灾难和痛苦,却仍是一种"调和"或"永恒正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涉家庭暴力的案件是否适用调解?这一直是家事调解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女性主义者质疑和反对对涉家庭暴力案件进行调解的理由主要是:在安全性上存在风险,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力严重不对等,调解员的训练、中立性的原则与保密规则等不利于保证调解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调解的支持者面对这些批判,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与回应,认为一个更有用的讨论框架应该是"如何调解"而不是"能不能调解"。通过有效的筛查程序的构建、特殊的调解模式的设计、充分的调解知情教育和对调解员进行与家暴相关的特殊的、充分的训练,能够发展出一套适用于涉家庭暴力案件的调解程序;一些国家关于涉家庭暴力案件适用调解的讨论、反思及其有针对性的调解实务模式在某些方面值得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一个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的坚守和重建"这一年总的来说不太顺,"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这样总结他的2007年,"但我是经过大风大浪的,所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感觉。"这位被誉为"社会良心"的学者,今年遭遇了两件风波,都与他一贯主张的"说实话、办事实"有关,一件是"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口水战,一件是被他称作"无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的确立,包括司法调解在内的各种调解机制在定纷止争、促进和谐中的地位更为突出,随着法院系统对司法调解的日益重视,对调解本质及功能的准确定位成为当前司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法哲学的角度对司法调解的本质进行理性反思,提出司法调解的本质是一种谈判民主,并从调解当事人的主体性、调解程序的形式合理性、调解价值的民权属性和调解功能的和谐性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和谐社会中"大调解"司法改革正在进行。"调解"作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部分环节,被大力倡导。诉讼外调解制度、诉讼中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问题被热烈讨论。尤其是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成为焦点。为了保障民事诉讼的公开性、程序保障性,以及民事诉讼程序法存在的意义,本文论证:"调审合一"的审判方式应采取"争议焦点整理后调解"型,如果调解不成可以进行判决。  相似文献   

14.
高佃贵  张兆利 《社区》2012,(5):43-44
面对纷繁复杂的调解需要仔细再仔细,一起成功的调解有时不仅要靠一张嘴,还需要大量的调查记录为证……但是,调解笔录你会记吗?几乎每个社区都有调解员,专门负责协调化解社区里的各类矛盾。大多数社区调解员都会将每个矛盾、问题的调解过程记录下来。一是因社区工作需要;二是方便当事各方日后有什么问题好查阅;三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录是最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论文深入探讨了社会转型期司法所推出的调解优先理念的内涵,认为调解和判决何者优先我国经历过不同的认识发展阶段,而主张"调解优先"理念却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具有契合性。论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为例,具体分析了"调解优先"理念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和法院的制度设计合理地相结合并得以应用,针对学界、司法界对于调解优先所提出的质疑,作者就调解优先是否偏离了法治,调解优先是否意味着调解万能,调解优先与司法职业化是否相矛盾等问题做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北京仲裁委员会调解规则》的实施,意味着中国仲裁机构运用调解的方法解决争议不仅有仲裁与调解相结合,还有单独的调解。依前述规则,调解的采用费用低、时间短,即使调解未成功也不至拖延当事人解决争议的时机。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固然获得成功,但单独调解理论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轻松一刻     
《社区》2009,(17)
"就买这件"一家女装店里,一位年轻的先生坐着等待他太太试穿衣服。15分钟过去,他太太总共试穿了5套衣服,当他太太再度由更衣室出来时,他上下打量了太太一番后,说道":很好,很好,这件衣服  相似文献   

18.
论法院委托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委托调解是中国司法实践中为了激活调解资源、吸收社会力量解决纠纷、实现良性诉调对接而进行的一种创新,其直接的法律依据是<调解规定>第3条.法院委托调解兼具法院调解和人民调解的属性,关键要注意"四个合适":将合适委托调解的案件,委托给合适的调解机构,采用合适的调解程序,赋予调解协议以合适的法律效力.法院委托调解具有值得信任的一面,也有不值得信任需要警惕的一面.中国当前尚不具备人民调解前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法院委托调解为契机,建立附设法院的调解,是中国诉前调解前置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9.
甘肃天水农村的民间调解活动,显示其有效性、合理性,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存在,但也出现新的问题,如民间调解依据随意化、调解人面对少数恶势力下权威弱化、有村民希望诉讼解决、个别案件调解不当等。乡村村民选择调解的思维惯性是源于传统的"厌讼"心理,但形成村民"厌讼"心理的社会事实是诉讼的不确定性及其高昂的成本,传统熟人社会的人情关系又进一步强化了村民对民间调解的认同,村民选择调解是明智之举也是无奈的选择,这就是"乡土逻辑"。政策建议:一是对待民间调解,可以更多的宽容,尽量减少行政力量干预;二是积极引导,渐进将国家法传播到广大的农村地区,目前需要做也是急迫做的是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在少数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做好国家司法基本上替代民间调解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法律调解是法庭诉讼的必经阶段,虽然可以不和解,以通过判决的方式结案,但是,能调解结案无疑对社会的安定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以"法"为前提进行调解的同时,调解的艺术和语言的运用还应与"情和理"灵活结合,多种方法并用,以体现法庭较高的调解水平与灵活用语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