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是当前经济调整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经济学界已发表了不少颇有见解的文章,其中多数是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作静态分析,这对纠正过去那种重积累、轻消费的左的指导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也应看到,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长远观点看,撇开速度就无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我这里说的速度是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些初步看法。 一 在一定国民收入额的分配中,积累和消费是相互消长的。积累增多了,消费必然减少,反之亦然。但如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看,积累和消贵就不仅是上一生产过程结果的分配,而且是下一生产过程进行的条件,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对生产发展起着能动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积累的增加促使生产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原理指出:生产和消费是相互推动和制约的。生产决定着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列宁说:“生产消费(生产资料的消费)归根到底总是同个人消费联系着,总是以个人消费为转移的”(《列宁全集》第四卷,四十四页)。与资本主义情况不同,社会主义的生产手段和目的,在基本上是统一的、和谐的。用高速度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断满足社会的物质文化需要,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根据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积累和消费安排得是否合适,决定着生产发展的规模、方向以及人民生活改善提高的程度。因此,选择积累和消费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是发展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一说到生产与消费“开始就要声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是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与消费。“可是,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8页。以下引证相同处不再注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从“生产一般”的意义上正确认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对促进社会主义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增长,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和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总结我国长期实行“高积累,低消费”和“先生产,后生活”的经验教训,在倡导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十分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对消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作了大量的论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理论。深入学习邓小平的消费理论,对我们当前扩大内需、化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的消费理论应当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 一、提高消费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近来上海经济学界部分同志,在探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生产、满足需要”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我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来,希望展开讨论。我认为把“发展生产、满足需要”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內容,太一般化,它没有揭示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理由如下:第一,它没有揭示出社会主义所特有的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大家知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人类社会就要灭亡.反过来说也是一样,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因为这样,生产是无目的无意义的。因此,从生产与消  相似文献   

6.
孙大浩同志在他的文章中主张,工龄应作为按劳分配中“劳”的一个因素。我认为按劳分配不必考虑劳动者的工龄因素。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认为按劳分配要考虑劳动者工龄的根本依据和核心理由是:工龄是劳动者的劳动历史,工龄越长,劳动的积累就越多。现在很多财富就是由过去的劳动创造出来、积累起来的。因此,按劳分配应该考虑劳动者的工龄。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为两个部分:一部份作为“社会扣除”;一部份用于个人消费。马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要求作为经济领域的子系统的消费领域也必须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实施绿色消费有利于实现消费和谐,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绿色消费在起发展进程中遭遇到了环境瓶颈,突破环境瓶颈一靠制度,二靠道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连续多年的增长速度在两位数以上。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在三次产业结构层面的突出特点是“一升两降”,在需求结构层面的突出特点是“两升一降”。在“投资打头、消费殿后”的增长格局下,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在不断积累两大问题一是产能过剩问题;二是居民储蓄偏高、消费率偏低问题。当前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偏松、财政政策偏紧的政策组合有助于扩大工业产能,不利于扩大消费,必须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当前经济改革的实践,日益迫切地要求我们重新研究马克思历史观中的需要范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需要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和需要;另一方面,“消费的增长又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开拓广阔的市场,促进生产更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旨在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选择怎样的经济增长模式,才能促进经济长久稳定发展。一、对两种经济增长模式的确定及评判经济增长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速度型经济增长模式。即经济增长有50%以上是因高积累(生产要素投入量扩大)而引起的。二是效益型经济增长模式,即经济增长有50%  相似文献   

11.
确立积累消费的合理比例关系,加强消费基金的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核心问题,近几年来积累消费关系和消费基金的增长情况,虽然是合理因素占居主导地位,但问题也是突出严峻的.一是在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上还是主要从量的增减、静态平衡上判定消费基金的增长是非,而不是主要从发挥消费对于生产的反作用出发.二是没有更多地摆脱旧体制下的单纯行政控制轨道,在建立适应商品经济需要的,以问接控制为主和运用市场机制的消  相似文献   

12.
(一) 积累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积累又有着不同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积累对社会主义企业劳动者的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资金构成不变,积累的增长对劳动者的生活可能有以下两种影响:一是资金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由于我国原来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十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增长将继续受到需求制约 ,因为消费需求在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到来之前难以较大扩张 ,投资需求受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的影响会相对不足 ,而出口增长也不可能再有以前的高速度。预计“十五”时期 GDP年均增速为 7% - 8%。但是 ,在这个过程中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大的步伐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十五”期间产业结构政策的取向是在扩大民间投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工业结构政策的重点是在加强装备工业的条件下加快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它所具有的多种多样的比例关系,既存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个领域之间,也存在于这些领域内部。在这些比例关系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优越性。任何社会都有一个如何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问题。所谓积累,它不仅是扩大再生产的产物,同时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我们可以“把积累只看作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必须十分重视扩大劳动积累。”(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15页)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所谓积累,就是国民收入中除去消费基金而外的剩余部分。这部分基金(或物资)主要用于扩大再生  相似文献   

16.
(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认真坚持和正确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和宏伟战略目标的圆满实现。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原则指的是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原则,个人消费资料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要首先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和“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上述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时,用平均利润计算积累和消费对两大部类增长速度是否会产生影响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奚兆永和许精德两同志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只是对后一个问题发生了争论。许精德同志说:“按平均利润计算积累和消费,则是消费资料优先增长。”(《江汉论坛》1981年第5期)奚兆永同志说:“用平均利润计算的社会产品的生产价格构成比用m计算的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更有利于第Ⅰ部类的增长,而不是更有利于第Ⅱ部类的增长。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第Ⅱ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第Ⅰ部类,通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使我们对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认识,比过去深刻得多了。不过,怎样合理地确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还有待于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马克思说:“在积累时,首先要考察的是积累率。”①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试图寻找出一个最佳积累率。然而,要找出一个最佳积累率,必须首先有一个科学的积累率概念。笔者认为,总结历史的教训,对社会主义的积累率概念重新进行考察,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读了蒋学模同志的“试论处理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的几个原则(本刊1957年第3期)一文后,受到不少启发,另方面也觉得有个问题和作者有不同的看法,现简要写出,请作者及读者指正。作者在该文第二节中研究了积累增长速度应否快于消费增长速度的问题。作者的意见是肯定的,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例如在我国过渡时期内,为了发扬党中央所号召的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精神,更快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在不影响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有适当提高的条件下,在  相似文献   

20.
一、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与消费的相互转化是通过商品流通实现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是整个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它决定消费,而消费的增长又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开拓广阔的市场,促进生产更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消费又决定生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与消费相互关系原理的精辟概括,也是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处理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经验教训的正确总结。这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