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3年4月11日-13日,"全国教育券、教育选择与教育公平高级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与会代表从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不同的视角探讨了教育券制度的理论观点及实施对策,并就教育券制度的国际经验,教育券制度的理论分析与政策设计,教育券制度实施的前提、模式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教育券制度的推广,教育券制度与增加教育选择、提高教育效率和促进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教育券制度与民办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长兴试行教育券制度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长兴试行教育券制度的透视 ,系统介绍了教育券产生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和实践形式 ,并站在一个新的视角 ,对长兴试行教育券制度的意义作了“应着眼于其体现的创新精神、开放意识 ,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和寓示的改革趋向”的阐述 ,同时围绕平等和效率、体制和机制、创新和发展等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券制度实践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有关教育观点的理解,揭示了弗里德曼“教育券”计划在理论上的缺陷。文章指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并没有提出公立教育机构与私立教育机构孰优孰劣倾向性的观点,而教育券制度在实施中不必然地废弃公立教育机构、支持私立教育机构;学生个人和家庭对教育实施学校的选择并不能够因为教育券制度的实施得到明显提高,而只是使他们的境遇没有变坏;教育券制度的具体实施需要诸多相配套的政策与环境。  相似文献   

4.
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看教育券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教育阶段每个适龄少年儿童,政府教育投入财政分配不均衡、教育经费不足、农民工家庭收入低、户籍制度制约、义务教育体制落后、教育质量差异等因素是阻碍农民工子女的接受教育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在中国实施"教育券"制度,切实保障平等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并由此对教育券制度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浙江省长兴县出台了《长兴县教育局关于教育券使用办法的通知》 ,开始了我国内地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尝试。长兴县实施教育券制度的改革迄今为止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 0 0 1年夏天至 2 0 0 2年秋季。此阶段针对长兴县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 ,提出扶持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的改革目标 ,力图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之间创设公平的竞争环境。教育券主要面向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学生发放。凡就读民办学校的新生可获得一张面额为人民币 50 0元的教育券 ,报名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面额为 30 0元的教…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公共教育券计划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试行,至今,全美只有个别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实施了该计划。公共教育券计划缓慢而曲折的发展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公共教育券支持者与反对者在其合法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面的激烈论争;既得利益集团在公共教育券政策制定、实施、评估过程中反抗所造成的强大阻力;美国两党制和三权分立的制度;制度层面的改革对教育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国外教育券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券理论自产生以来,在国外许多国家得以实践。教育券制度弥补了公立学校的缺陷,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券理论与实践为反思我国公立学校教育投资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以及基础教育的营利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教育券的视角出发,对教育凭证制度的运行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到经费制度与凭证制度在内容、行为特征和制度绩效等方面的异同,为教育凭证制度提供支持性证据。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责任"和"市场化"的前提下,继续教育领域具备了推行教育券的可行性.在继续教育领域推行教育券,有助于改变继续教育经费的发放模式,有助于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因此,可以以莱文模型为指导,建立个人继续教育账户和发放具有一定面值的继续教育券,并建立与此相应的管理机构,从而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券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应学界"户籍制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学区制"的若干看法,并对此制度作了中肯的评价。基于"学区制"实施的一系列负效果,提出了在中国实施本土化了的"教育券"制度,切实保障流动儿童少年在流入地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6.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8.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19.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