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宏德 《老友》2008,(10):21-2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前告诫自己说:"树老怕空,人老怕松;不空不松,从严以终。"华老讲的这16个字,对我们离退休老年朋友如何安排好晚年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老年人的群体里有这样一种人:年龄老,心态比  相似文献   

2.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提出了养生“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至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确,一个人年轻时,生理和心理处于走向成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金色年华,倘若像初生牛犊,贪图声色,执拗不羁,无异于竭泽而渔,只顾眼前,不思后果,势必戕害身心,到头来留下终身的祸害。及至壮年,成了社会和家庭的栋梁,处于家成业立的年华,如日中天,如果任性,凭方刚血气,过分追求名利,欲壑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有关养生之道的阐述,浩如瀚海,这里只就养生保健“三定律”作一介绍。“三戒”: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提醒人们认识到年龄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在少年时期,发育不成熟,切勿早婚。中医历来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藏精而健身。所以“戒之在色”,对“少之时,血气未足者”是大有裨益的。中年时,是气刚任性,好胜善斗的年龄,所以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老年时,体力已经虚弱,不要再竭力追求名誉…  相似文献   

4.
文章戒长     
文章戒长,这既是一个老题目,又是一个新题目。所谓老题目,是说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谈论过这个问题;所谓新题目,是说尽管人们对这个问题多有批评,但至今报刊上刊登的“水泡馒头”式的长篇依然不少,使人看了生厌。 文章长才能显示其价值吗?否。刘禹锡的《陋室  相似文献   

5.
《色·戒》是张爱玲后期创作中最精彩的一部小说。对《色·戒》一题中“色”与“戒”进行了解读,“色”指“美人计”,也指“美人计”中出现的种种色相,“戒”指钻戒,也指戒心。比喻是张爱玲小说艺术不可忽视的表现手法。以奇崛冷艳见长,使表达更加丰富、透彻,使事物的状态得到更具冲击力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曹琳 《山西老年》2012,(10):59-59
一德明代文学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三戒孔子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全指出,养生之法一日寡欲,二日慎动,三日法时,四曰却疾。五知宋代名人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发;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六节明代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七宜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老人饮食宜早,宜缓,宜少、宜淡、宜温、宜软、食后宜以温茶漱齿。  相似文献   

7.
地球老了     
圣严法师 《社区》2010,(14):45-45
地球也老了,就像人一样。人有生、老、病、死,出生以后,就一步步靠近死亡:地球的活动也有成、住、坏、空,形成之后稳定运作,接着是慢慢毁坏,最后消失归零。  相似文献   

8.
二战时期,美国一“飞虎队员”血洒中华,遗留下的一枚证明其身份的“军戒”被一对中国夫妻收藏。50多年来,围绕“军戒”发生了一系列凄惋而悲壮的故事。尽管守护者家破人亡,备尝磨难,但他们为“军戒”寻亲的愿望一刻也未泯灭——  相似文献   

9.
宁玛 派是藏传 佛教最古 老的教 派。其存 在不但有 其历史 根源,而且 也有其 哲学 思想 上的 根源。该派 从本体论 角度主张“明空赤 露”,万物 皆空;其 本体论又 影响该 派的认识 论、真理 观和佛家 修习的 宗教实践观,这 几个哲学 观点的 核心就是“空”、“大 圆满”  相似文献   

10.
娱乐广场     
古代笑话搭配“同志,我要买一本《老年天地》。”“买它要搭一本别的书。”“搭配的是什么书呀?”“一本《儿童时代》。”松紧带甲:“这根带子恐怕太松!”店员:“不,系上去就紧了。”乙:“这带,太紧吧?”店员:“系一系就松了。”为何脸肿甲看到一个商贩鼻青脸肿,挑着担子快步走过,就问乙是怎么回事。乙说:这是个卖桃的,他曾向顾客发誓说:“我卖的桃品种名贵,个顶个的甜。要是不甜,你们往我脸上扔。”属于肉类甲:“8种副食品调价,怎么我去洗澡也涨了价呢?”乙:“你属于肉类。”10分钟与30年在收款处的窗口。交款人按捺不住说:“我在你们的窗…  相似文献   

11.
刘子铭 《社区》2008,(32):55-55
受肥胖困扰的人可以参加减肥训练营减轻体重,受打鼾困扰的人如今也有了类似选择。英国伯明翰市将于9月开办首个戒鼾训练营,帮助营员摆脱打呼噜的烦恼与尴尬。全球首个许多国家曾用训练营形式帮助“问题少年”,开办过戒毒训练营以及减肥训练营,但由英国“助止鼾”公司开办的戒鼾训练营还是全球首例。  相似文献   

12.
反义词歌谣     
拙巧智愚贫对富,强弱盛衰贵对贱美丑始终好对坏,祸福生死明对暗真假兴亡利对害,忙闲饥饱勤对懒荣辱恩仇笑对哭,治乱兴亡险对安对错易难损对益,功过吉凶奢对俭胜败输赢勇对怯,善恶清浊贪对廉哀乐骄谦厌对喜,快慢缓急浓对淡空实异同松对紧,盈虚优劣硬对软旱涝干湿老对嫩,聪愚僵活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的《三戒》是一组有名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是,对于柳宗元为什么要写《三戒》,却还很少人谈过。一般文学史著作或分析作品的文章,总是笼统地说《三戒》“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  相似文献   

14.
进行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持有一把“尺子”,对“是”与“非”、“允许”与“不允许”、“违纪”与“违法”必须准确掌握政策。政策界限运用过“紧”或“过松”都会造成不良后果,直接影响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健康发展。这几年,经济案件在一些地区有上升趋势(纪检部门仅1989年就查处案件197000起,处分党员158000人),两院一部《通告》后仍时有大案要案发生,犯罪分子作案手段越来越狡诈、隐蔽。全国各地集中力量  相似文献   

15.
老有所戒好     
人到老年,要不要老有所戒?有人认为,一辈子都辛辛苦苦、紧紧张张、循规蹈矩,真是活得太累了;到了晚年,思想成熟、  相似文献   

16.
律宗形成于唐代,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戒体”理论为中心的。虽然戒体思想源于印度佛教理论,但在本质上则是以道宣为代表的中国佛教思想家们的理论创造,他们力图从本体的层面上解决佛教徒持戒修行“因何而成”和“如何而成”的问题。由唐至宋,律宗思想家们对戒体理论作出了本体性的构建,并探讨了其所具有的“业力”和体用的意义及功能。其实质即是通过“善种子”的本体化思维不仅完成了对实体化的“色”、“心”的超越,也促进了中国佛教理论向深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四看”:(1)条索松紧。条索紧结、重实的是嫩叶,质量好;粗松、碎散的是老叶,质量差。红茶、眉茶、烘青、乌龙等名茶扁平粗松、开口为次,条索紧结,重实为佳品。珠茶:细圆粒,重实为佳,长扁、松散为次品。扁茶以扁平挺直、结实为佳,短碎、弯曲、轻松为差。有些品种以白色茸毛多为上品。(2)茶  相似文献   

18.
王崇文 《老友》2012,(8):61-61
《老友》专家门诊: 近年来,我按《老友》“养生保健”栏内有关文章的建议戒了烟,并先后奉劝几位朋友也戒了烟。可是有的朋友戒了烟以后身体却胖了起来,他们说是戒烟惹来的祸。请问:戒烟后是否真会发胖?  相似文献   

19.
槐树的启示     
刘绍义 《中华魂》2014,(14):42-42
槐树是一种长寿树,所谓“千年松,万年柏,顶不上老槐歇一歇”是也。一棵老槐树,歇上一歇,就是百八十年,槐树的寿命可谓长矣。但由于其生长缓慢,被急功近利的现代人砍伐殆尽,老槐树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住的这个小城原来有一条路两边全是槐树,如今早被新的时髦的树种所代替。我在书中看到的最老的槐树就是《中山公园二十五周年纪念册》里那棵古槐了,“当系四五百年前所遗之物”。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戒律与礼制在观念、制度、生活等层面,体现出彼此“同一”与“差异”的“文明对话”。魏晋南北朝时期僧人与儒士将中国本土之礼仪制度与佛教的戒律仪轨互相类比、诠释,通过“以礼比戒”“援礼义证戒”等“以礼释戒”的阐释过程,出现“格戒”的现象。同时,这一时期的佛教通过翻译律典、制订中国僧制,树立“戒礼有别”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