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2):146-147
概述我国春节的由来、发展和形成的“春节情结”。提出编播春节节目要体现节目的传统性、时尚性。点明“春节情节”的审美色彩和蕴涵的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传统社会是家族的社会,家族社会以岁时礼俗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团聚宗族,联系乡里;以人生礼俗塑造家族传人,保障宗法文化的传衍。中国传统文化的绵长与家族力量的深厚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战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产业合作是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广西应积极采取措施,即成立文化产业信息追踪的专门机构和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中心,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促进东盟语言政策的演进,在东盟国家开设孔子学院,筹建广西与东盟各国民族文化活态博物馆等,进一步加强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俄罗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礼俗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由于俄罗斯是以欧洲部分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所以,其礼俗的历史演变受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俄罗斯礼俗的形成是俄罗斯与欧洲文化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方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其间有些东西虽有生吞活剥之嫌,但也不乏真知灼见之作,尤其有些成果在理解和解释中国史前文化现象至少在方法上开辟了新的视野,使中国原始文化在向礼乐文化变迁的那些不为人所易察觉的轨迹能有所呈现,对此,我们有必要把中国重视文献和西方注重逻辑推理的历史研究方法理性、合理地结合起来用以研究中国的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法天思想非常盛行。儒墨道法等各家代表人物都对之作过理论上的探讨和论述,认为人应该从各方面效法天地自然的规律和现象。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包括天圆地方、天玄地黄的自然观和由天地自然变化形成的历法两个方面。这一认识直接影响到先秦时期的礼俗文化。在建制上,古代的建筑样式如明堂就拟天圆地方而建。在服饰制度上,服装颜色、套数也严格遵循天玄地黄及天文历数制作。在其他礼制方面,古代天子巡守礼和考课官员的期限都将历法上的协调周期作为重要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王炜民《中国古代礼俗》一书为了解中国古代礼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中国古代礼俗》虽然着眼于普及,但也有较高的学术品位。这首先表现在剪裁适中,取舍得当;其次表现在语言的深入浅出,知识的厚积薄发;书中所附的插图对于帮助读者理解书的内容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ASEAN),是世界第二大汉语区,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汉语热在东盟国家也不断升温,本文就东盟国家华语教育现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分析了东盟国家华语教育教学的现状;接着,探讨了东盟国家华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角度探索了东盟国家华语教育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儒学在现代的生命力被遮蔽了。对儒家礼俗的重塑也许是开显儒学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向度。梁漱溟的礼俗儒学为我们阐述儒学的现代生命力提供了一个范例。梁漱溟所说的传统儒家礼俗至少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伦理责任,二是情感联系。他把礼俗关系而非法律关系看作现代社会组织建设的主导原则。建设现代礼俗社会需要汲取传统的资源,在儒家传统中有两个资源可以吸取,一是乡约的思想和制度,二是儒家讲学的风气。从梁漱溟的论述中得到的启示是,儒家礼俗生命力的发挥既要求礼俗儒学、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共同发展,又要求我们激发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茶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用茶、饮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根据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其中的茶即茶也,说明大约在4600年前的神农就已经开始利用茶以解毒了,足见我国用茶历史之悠久。根据唐代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也足见我国饮茶历史之悠久。我国不仅用茶、饮茶历史悠久,而且饮茶区域之辽阔,饮茶人数之众多,饮茶文化之丰富,均可称为世界之最。尤其是绿茶,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民族礼俗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礼俗与教育之间是一种相互共生的关系,民族礼俗有着极其丰富的教育内涵(教育主体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生活性、教育过程的活动性)和教育价值(生命教育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民族认同价值、生态保护价值)。从借鉴和反思出发,民族礼俗对民族学校教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民族学校教育发展须遵循民族文化的特性,形成与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目前已取得大量积极成果。双方相互信任的不断加强、安全观念上的吻合以及在战略利益上的重合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些积极成果的产生。双方的合作虽然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但不会影响到合作的总体发展趋势,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有着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古代针对盗墓现象,社会舆论一贯予以谴责,民间礼俗和国家法律也都呈示出严厉惩治的倾向。这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雏系亲族感情、保障死者尊严、端正经济导向的特点。中国古代惩治盗墓行为的礼俗传统和法律制度尽管其文化背景有陈旧、落后的一面,盗墓恶报传说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说是反科学的,然而反盗墓的社会意识中合理的成分,在今天也许依然有值得肯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摆手舞蹈是土家族民间最有影响的原始遗存舞蹈之一,起源古老,舞姿朴素,节奏鲜明。究其舞蹈形式与内涵,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的礼俗精神,是土家族民族礼俗精神的重要体现。本文就此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博览会逐渐形成集政治、外交、经贸、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博览会,内容涵盖政治会晤、青年交流、文化艺术展示等全方位交流合作领域,着力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在各个领域的实质性合作。文章通过对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参展商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了有关事实和数据,对现状作了全面、细致的评析,并由此总结出现阶段西南地区媒体所面临的对外传播问题,提出了促进博览会信息有效传播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盟各国金融监管发展呈现的区域非均衡态势主要体现为监管机构与政府部门权责分布发展、各收入层次国家监管机构间协调与配合以及各国区域合作发展、自律机制发展、金融监管手段和方式发展等方面的非均衡。东盟国家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区域合作,应加强区域内不同发展层次国家间金融监管主体的国际合作;加强和完善区域经济金融领域的信息共享和监控;加快区域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区域金融监管人才交流、互动和共享,等等。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江南婚姻礼俗嬗变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变革剧烈,加之受欧风美雨的冲击,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表现出某些与传统社会迥异的时代风气.婚礼俗尚的变化极为明显,表现在:婚姻媒介的转换、择偶标准的更新、婚姻礼仪的文明化、离婚再婚禁律被打破以及早婚之弊的被遏制,等等.从表面的婚姻形式到深层的婚姻制度都较以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清末民初江南婚姻礼俗嬗变之所以呈上述特征,是当时政治经济变革和地域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