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构建跨界搜索、区域创新环境与数字化创新绩效的框架模型基础上,采用沪深365家A股上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2014—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跨界搜索与数字化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及区域创新环境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跨界搜索宽度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发明专利的影响最大、实用新型专利次之、对外观设计专利的正向影响最小;区域创新环境显著强化了跨界搜索宽度与数字化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绩效提升及政府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2015—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创新,但对低质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且在考虑内生性、替换关键变量和固定效应之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研发投入扩张效应、沉淀冗余扩大效应和人力资本升级效应提高了创新绩效。进一步地,相较于企业单独的创新行为,数字经济对企业间的合作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企业资本密集度越高,数字经济对创新的促进程度越大;数字经济对拥有海外市场的企业的促进作用低于只拥有国内市场的企业。研究揭示了数字技术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并扩展了数字技术的效应研究,同时对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与促进企业创新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201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数字化测度体系,实证检验产业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空间效应和市场机制。结果证实:产业数字化对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二级指标存在直接提升作用;提升一级指标的地区异质性较弱,提升二级指标中经济效益和绿色发展的地区异质性明显;产业数字化对邻近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虹吸效应;技术市场规模正向调节产业数字化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而国际市场规模则负向调节该提升作用。基于上述结论,应弱化要素集聚层面的政绩考核指标和技术应用服务的属地属人性质;强化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创新应用和创新集成;优化创新要素集聚后的长期性、稳定性政策扶持和技术孵化;建立健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我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两个系统的综合因子得分。据此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绩效耦合协调度,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和创新绩效发展态势良好,数字经济与创新绩效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但全国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偏低,大部分省份还处于初级或中级协调阶段。(2)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水平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形成了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延伸的空间分布格局。(3)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才储备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数字经济与创新绩效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府调控不利于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为此,根据研究结论对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开展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各地区的比较结果表明:各省之间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程度差异很大,总体上东部地区发展最好,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偏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农民的职业教育观念正逐步转变,参与程度呈增长趋势;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后在制定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时,要根据各地区的发展水平权衡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因地制宜并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6.
利用滞后1期的两阶段网络DEA乘法模型,采用我国30个省份5年的科技统计数据对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系统效率进行了测度,同时将创新网络结构变量作为影响区域创新网络系统技术效率的解释变量展开研究,使用DEA-Tobit模型考察分析了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基础设施两方面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域两阶段知识创新整体效率均较低,整体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第二阶段的知识转化技术效率低下造成的;网络结构中网络开放性和网络规模对于区域创新效率具有一定作用,网络密度与网络结构洞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则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目前,企业在我国区域产学研创新活动中起到了主导作用,高校与研究院所的作用则远远不足。为提升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我国各区域应在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作用的同时,大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转化率,发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也应注重提高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区域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注意R&D经费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助力创新效率提升;影响渠道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创新效率的潜在路径在于缓解融资约束、升级人力资本以及促进知识溢出;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效率提升效应在CEO具有研发背景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科技行业中更明显。拓展性分析还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提升创新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创新质量。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创新效率的作用路径与边界,对于充分发挥企业数字化转型效能,增强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从而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察觉并克服创新中的障碍,培养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是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也是学术界持续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而医药产业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其地位在国民经济中不断上升。基于现实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在综述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的测度与研究假设,提取创新环境中的社会文化环境、信息化水平、人员综合素质、政府支持度、金融生态环境,分析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中国医药制造业为实证对象,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选取变量的重要指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提升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提出和阐述数字经济技术-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及理论,从要素-产品-资产视角剖析数字经济生产力的数字化转型与适应性创新,从劳动-组织制度-契约治理视角探讨数字经济生产关系的数字化转型与适应性创新,由此,构建数字经济生产方式的适应性创新分析框架。根据分析框架及研究结论认为,基于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以数字经济的适应性创新为研究对象,阐述数字经济创新与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构成数字经济的新政治经济分析。同时认为,数字经济的创新逻辑是数字经济新政治经济分析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16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以及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文件,采用前人研究量化标准衡量企业家精神得分以及政策得分。通过政策内容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MAX-MIN标准化数据处理法以及线性回归法探讨创新创业政策和企业家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影响经济绩效的具体路径。在双创热潮以及高度重视提升企业家精神的背景下,该研究对如何处理二者关系以及如何提高经济绩效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正向且显著地影响经济绩效,企业家精神在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影响经济绩效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创新的内在本质,对创新行为、创新过程以及商业模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数字经济影响创新的作用机制、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数字经济对区域异质性创新的影响等角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增加企业内部研发支出进而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并且数字产业化对区域创新的促进效应显著大于产业数字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和沿海地区创新的正向效应显著大于中西部和内陆地区,而西部地区将发明专利转化为新产品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效率显著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长三角四大都市圈(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机制,检验区域创新环境对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仍然成立。区域创新环境对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通过不同区域创新环境的异质性检验后结论稳健。文章提出,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打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激活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效应,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SFE框架,从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功能和效率等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比较分析法评定东部沿海六省(市)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结构,并运用相关分析法测算各创新组织单元对区域创新系统运行功能的影响,进而指出提高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优化区域创新体系结构;强化特色区域创新高地,增强区域创新体系功能;整合全省科技资源,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2年—2015年省级层面面板数据,以创新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建立层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基础环境和消费市场环境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在其中均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劳动就业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数字化是应用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生态系统进行更新再造的过程。从产业生态系统角度来看,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数字平台运营不规范、数字文化消费鸿沟扩大、数字核心技术薄弱是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以数字化为导向的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应对上述问题,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响应策略。数字化主体、数字化网络、数字化驱动、数字化要素和数字化环境构成了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主体。围绕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搭建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协作体系、培育文化产业数字化消费生态体系、健全文化产业数字化要素支撑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数字化协同治理体系是推进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资本自由度与区域创新绩效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资本自由度对区域创新绩效有着很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区域创新绩效不同的地区,资本自由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呈现阶段性特征。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政府及制度因素、经济因素、货币供给及金融发育程度对创新绩效有着正向的影响,而金融市场化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有待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改革,这种正向影响才会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7.
创新牵引是员工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有着较高创新牵引的员工会主动搜索并整合多种信息,产生偏离常规的新思想,创造相关的技术技能进而影响创造性的产生。在构建创新牵引影响创新绩效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选取194家企业700位创新人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创新牵引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和组织创新氛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创新牵引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创新牵引通过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影响创新绩效。第三,组织创新氛围正向调节内生动机对创新牵引和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视角审视开放创新行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认为区域内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开放性创新行为通过超本地化效应、多样化效应、协同效应、收益激励效应对区域创新产出有积极作用,并通过构建省际面板EC2SLS计量模型对各类型开放创新活动及区域知识整合能力影响创新绩效进行建模.研究发现:除国内市场技术购买、高校和科研机构外部R&D支出等变量影响不显著外,内向开放创新中的其他变量、外向开放创新变量均有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高,在其间知识整合能力也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本文利用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东部沿海地级市地区的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级市地区的城市化,特别是其核心城市的发展对于该地区整体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对我国目前正在酝酿的省管县体制改革,从理论上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权重日益加大,数据的生产要素性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得到论证。由于产业布局、经济基础的差异,数据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差距较大。借助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两套指标体系分别测度2008年—2013年、2013年—2020年的数据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介入前后支撑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阻碍因素变化较小;各地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的敏锐性与经济发展基础呈现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核心城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权重进一步加大;城市群中心化格局正在取代四大区域板块分布格局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