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残障人士提供优质职业教育和就业保障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基于人的发展视角,新中国以来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分为四个阶段:解除个体的生存困境、营造安全的生存环境、保障平等的发展权利和培育个体的发展能力。结合现状,未来可从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制度体系、完善残疾人教育融合取向发展机制、优化残疾人职业教育实施制度、健全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机制、打造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制度框架、构建残疾人就业生态化支持系统等进行政策创新变革,以促进残障人士平等就业、融入社会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福利制度建构中的居养模式和人道主义模式属于慈善模式。随着公民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的提升,这种福利制度建构模式面临突破。社会权利模式以"增能"为手段,强调福利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是我国今后残疾人福利发展模式的新选择。在社会权利模式下,中国残疾人福利制度改革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将部分普惠性福利项目变为家计调查项目;将部分保障项目与职业培训或工作相关联;变就业结果支持为就业过程支持;加强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加强提升残疾人独立生活能力的福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07—2016年)和统计公报中有关残疾人社会救助的数据,对近10年我国残疾人社会救助发展状况进行纵向时序分析,并对我国残疾人社会救助情况进行省际比较。分析我国残疾人社会救助面临的发展困境:社会对残疾人救助存在认知误区、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残疾人发展需要、残疾人社会救助法律体系不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区域不平衡、存在体制性障碍等问题。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应该更新残疾人救助理念、构建新时代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法律体系、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推动残疾人社会救助平衡发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4.
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基于2020年残疾人互联网就业质量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残疾人互联网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人力资本对残疾人互联网就业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提升显著提高了残疾人的互联网就业质量。机制分析表明,社会资本和数字素养是人力资本影响残疾人互联网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对就业质量的提升作用存在异质性,即对外部环境为东部和中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个体特征为男性、40岁及以下的残疾人起到了更大的提升作用。因此,应建立健全以康复、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周期人力资本开发体系,培育残疾人数字素养和社会资本,持续构建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增加互联网就业岗位供给,促进残疾人全方位深层次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是为残疾人提供的融合就业服务,有利于残疾人参与融入社会.这一就业服务形式于21世纪初引入我国,并在近年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回应.经过实证调查发现,我国残疾人支持性就业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专职就业辅导员较少、工作来源及工作方向单一、资金主要依托政府购买项目;实践中还存在着社会对支持性就业不接纳、家长不支持、残疾人工作能力欠缺以及政策层面的困扰和阻碍,而其中法律政策保障不足是关键性因素.因此,应采取相应对策,推动残疾人支持性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社会服务递送承接着福利资源分配和服务供给,是残疾人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核心环节。在我国残疾人社会服务发展历史中,服务递送呈现出从管制到治理的范式转换。目前,在多元治理理论视域下,我国残疾人社会服务递送衍生出四种类型,服务递送体系初步形成。然而,递送系统的官方主导造成社会组织发育迟缓和服务递送乏力等发展困境。为了打破服务递送瓶颈,文章提出“递送主体优化整合”和“递送流程优质再造”的路径选择,以实现我国残疾人社会服务递送的效能提升,进而达到实现残疾人福祉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共有残疾人总数8502万人,就业率58.13%。就业是残疾人通向社会的重要渠道,切实解决好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是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帮助残疾人更好的融入社会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在残疾人就业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残疾人就业中的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该问题需要国家和社会予以高度重视。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残疾人就业可以帮助残疾人增强劳动技能,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扩展就业资源。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残疾人就业或妇女就业的讨论,缺乏对女性残障个体的关照。我国残障女性规模庞大,残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和劳动条件权等就业权益面临严重困境。文章从交叉性理论出发,剖析我国残障女性的就业权益困境,分析我国残障女性在宏观(传统观念和法律制度推波助澜)、中观(媒体的形象控制和代际压力)和微观(残障歧视和性别歧视)层面的多元交叉压力和歧视。对此,残障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应当推动残障女性反就业歧视的理念变革,促进残障主流化和社会性别主流化;建立性别与残障双重评估立法机制,完善法律制度设计和配套措施建设;优化多元主体协同网络以谋求社会合力,切实保障残障女性的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9.
劳动就业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与健全人一样,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应当享有平等的劳动就业权。由于受社会歧视、残疾人自身缺乏强烈就业愿望、残疾人自身残疾障碍、受教育水平等主客观原因及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制度原因影响,残疾人在劳动就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强法律制度保障是关键。但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法律制度还存在不少缺陷,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提升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促进残疾人就业,使其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0.
国际残疾研究的模式经历了宗教/道德模式、个人/医疗模式和社会模式。残疾社会模式否认残疾是个人问题,强调社会环境因素对残疾的限制作用,认为残疾是个人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残疾人权利是一种公民权利。残疾社会模式有许多具体模型,如功能限制模型、失能过程模型、政治结构模型等。国内残疾养老保障体系的研究还少有引入残疾社会模式。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残疾养老保障体系的建构愈显迫切,但目前我国残疾人养老保障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残疾社会模式对我国残疾人养老保障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的社会需求及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采取整群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等方法,在武汉市抽取了1 000名残疾人为样本,从康复需求、教育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社会保障需求、就业需求五个方面对残疾人的社会需求进行了定量的描述与分析,以期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的精神康复强调就业的重要性,将就业视为最佳的心理社会康复措施,因此,十分重视精神康复者的职业康复,在实务中发展出了多种职业康复模式,其中庇护工场、过渡性就业、支持性就业是发达国家中普遍流行的三大模式。三大模式各有长短,能够满足不同病程的精神康复者的不同就业需求。我国虽然还鲜有为精神康复者量身定做的职业康复实务,但我国有面向包含精神康复者在内的广大残疾人群体的就业扶持政策,主要有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和自主就业三大类,是促进精神康复者就业的重要资源。转变我国传统的“先培训再就业”的职业康复观念,相信精神康复者可以在就业中得到康复,在社区中广泛兴办各类精神康复服务,将发达国家的三大职业康复模式与我国的三类扶持就业模式相融合,有利于建构一个能够为社会功能起伏不定的精神康复者提供连续的就业支持的职业康复体系。  相似文献   

13.
残疾人是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中困难最多、问题最突出的群体,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特殊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相关文献回顾分析,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视角、开展的可行性、内容及其介入模式等角度综述我国大陆地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成果,据此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构建和完善我国本土化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系,实现残疾人的福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社会组织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受到缺乏高素质员工的根本性制约。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发展社会组织成为吸收大学生就业的第三支力量,但当前我国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现状并不乐观。本文通过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现状,分析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困境形成的原因,进而从社会组织自身、媒体宣传、政府政策支持和高校教育中引导四个方面破解困境,希望有助于改善大学生进入社会组织就业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实现其劳动就业权和发展权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学界对残疾人就业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缺乏系统化的知识构建,需要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反思。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研究法,对2007—2018年间的350篇文献进行编码,首次构建起国内残疾人就业的研究主题框架。对目前研究所采用的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归纳了现有研究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的局限。最后,基于"供给侧—需求侧"的视角,借鉴积极福利理论和优势理论,提出残疾人就业的未来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6.
依托社会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海外移民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海外移民大力支持广州残疾人事业,主要表现在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基本物质生活,资助残疾人的教育培训,资助残疾人康复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捐资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析中国残疾人就业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和文献分析、归纳与演绎的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就业援助政策和就业服务配套政策的实施及作用,明晰政府在残疾人就业促进中的主导作用,探讨完善政府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路径.残疾人就业难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无论是在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残疾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就业援助,实施就业促进,是确保市场导向就业机制顺利运行、实现全体劳动者公平就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残疾人社区工作正逐步由管理为本向服务为本转变,其表现之一是在现有残疾人工作体系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的方法。而在武汉市徐东社区具体开展残疾人社区服务时,发现残疾人接受个体模式下的社区服务时丧失了主体地位,只有渐进式地推动工作模式由个人型向社会型转变,自下而上地提高社会政策实施的质量,促进传统社区服务与专业社会工作的融合,才能重新建构残疾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组织是促进平等就业的建设性力量,其法律主体资格的缺失会阻碍社会组织协助促进平等就业。为此,需要从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两个层面,全面梳理社会组织在促进平等就业中的法律主体资格的确立与发展过程,总结现行立法对社会组织的主体资格获取、主体范围界定等方面的制度支持与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赋予社会组织促进平等就业的法律主体资格的建议,为构建政社协同、多元一体的平等就业促进主体体系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状况就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弱势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残疾人长期处于就业市场的边缘,笔者认为主要是社会排斥造成的,正是在制度排斥、观念排斥、教育排斥等多重社会排斥的叠加作用下,构建了残疾人恶劣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