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建设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和适应行业企业的需要,应在把握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确立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建设目标与思路,并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构建开放性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丰富道德素质教育内容、打造素质精良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队伍、强化校企互动的道德素质教育体系、推进“以学生为本“的“体验式“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自我意义的实现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存在职业角色认知偏差、职业情感消极及职业行为退缩等问题。这主要受我国传统价值体系、国家政策及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消极经验及师德滑坡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强化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则需要通过淡化身份意识,树立契约精神,完善国家政策,优化高职院校管理,加强教师的认同教育及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等路径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加强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内涵要求,是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与高职院校的特点相结合,与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诉求相结合,抓住“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这一主线,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增添系部的建设活力、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五条具体路径入手。  相似文献   

4.
通过剖析职业精神内涵,分析职业精神培育对社会、企业和个人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结合校园文化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四种形态,提出运用校园文化建设培育高职院校职业精神的建议,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精神文化建设涵化职业精神、制度文化建设培育职业精神、物质文化建设渗透职业精神、行为文化建设彰显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5.
作为职业名称的"教师",其涵义很难界定,所以,教师身份认同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时下阳光文化的出现,对教师身份认同,尤其是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提出了新的思考。阳光文化是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院文化,是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环境的集中展示。基于阳光文化的教师身份认同对已有的教师的职业身份的界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新的理解。依据阳光文化的内涵,教师身份认同由三部分构成:阳光的职业情感、阳光的职业知识和阳光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主要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网络语言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语言变体,是当前网络文化的表征,它折射出大学生作为主要使用群体的文化价值认同困境,这种困境从认知、情感、行为上体现出来。破解这种困境需从确立文化身份,获取文化认知,树立文化意识,提高行为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个体认同路径;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构建社会认同路径;从构建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网络话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两套体系强化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市的社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工职业价值观、情感、技能等因素分析,发现目前社工职业认同度总体水平比较高;而行业整体发展程度、所在机构的管理水平、职业薪酬、所处团队关系、职业声望与社会认同、职业晋升渠道及职业前景等是影响社工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职业薪酬并非是影响社工职业认同的首要因素。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社工职业认同与其专业能力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认同低的个体,抱有负面情绪,面对工作持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在职业上出现倦怠现象,进而影响了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反之亦然,对于职业持高认同态度的社工,则会选择积极的工作方式,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最后,从政府与社会、社工机构、学校、个人四个层面提出提高社工的职业认同度的对策,以维护社工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男性幼教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761名幼师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专业效能感、学业成就显著低于女幼师生,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水平显著高于女幼师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能显著负向预测男幼师的专业认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专业认同的路径包括:(1)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直接影响专业认同;(2)通过影响专业效能感间接影响专业认同;(3)通过影响专业效能感来影响学业成就进而影响专业认同。基于上述影响机制本研究提出如下心理干预策略来促进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发展:第一,通过教育淡化性别差异认知来降低社会文化中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第二,学校可减少物质文化环境设置上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线索;第三,采用自我价值肯定干预、性别角色干预、内隐能力观等干预策略改变男幼师生的社会认知以抵御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仪式象征符号是耕读文化教育构建的重要资源,教育仪式作为仪式象征的集合,在耕读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桂林市泗林村奖学匾牌发放仪式为考察对象,认为耕读文化在强化身份认同的过程中能传承农耕文化、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在增强身份认同的过程中能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凝聚乡村文化自信,在强调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能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促进乡村社会和谐。通过个案分析教育仪式构建耕读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总结了教育仪式构建耕读文化认同象征运用的活动启示:以强化耕读文化深挖乡村优秀文化资源,突出耕读经典教育主题;丰富仪式活动展演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立足时代乡村文明实践,拓展仪式教育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是一种与市场和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探讨了校企文化对接融合的路径: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重点、以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抓手、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学生职业认同,从4所吉林省本科医学院校随机抽取96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用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读本科、在读硕士与在读博士的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职业承诺和职业认同感得分依次增加,一年级至五年级的职业认同得分逐年下降,从六年级研究生阶段开始到七年级逐年上升,上述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学生干部的职业认同得分及各结构要素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需要通过加强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教育,实施教学改革,完善实习教学,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以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医学生职业认同度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将医学生职业认同分为六个维度,编制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两所医学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结果按α=0.05水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不同年级等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六个维度的总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对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有一定影响。理性选择报考专业,重视医学生人文关怀,加强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强化临床实践教学,是增强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围绕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提出:以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孕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以精细务实的行为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严格健全的制度文化,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以鲜明生动的环境文化,影响学生的职业意识,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孕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打造高职院校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新媒介技术环境下,新闻从业者职业身份认同面临着种种问题与挑战。社交媒体出现后,公共与私人的界限被打破,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身份与个人身份界限模糊,他们被迫重新思考用何种方式在社交媒体上表现自己的身份,如何以专业或个人的方式展现自己。与此同时,媒体组织的管理更为专业化,新闻从业者被视为特殊的“雇员”,处于从属的、有组织的“组织员工”与“专业人员”的双重身份中,他们需要在媒体组织的结构性约束中工作,时常面对组织惯例与职业原则之间的冲突。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新闻生产模式,新闻从业者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职业身份。面对这些问题,新闻从业者需要继续维持新闻专业理念,强化专业意识,同时积极寻求群体心理认同,强化情感归属,利用新技术提升其工作的专业性等,以此来重塑职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5.
《成才与就业》2009,(7):31-31
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为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闵行校区,是一所由上海建工集团投资创办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学校坚持“依托建工,融入行业,服务社会,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的宗旨,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较高的就业率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6.
家政业是我国农村妇女向城市转移就业的重要产业。因此,家政工职业身份建构的中观组织实践与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后的工作与生活质量高度相关,也是该议题从宏观政策最终体现为微观个体意识的重要落脚点。本文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提出了三类组织化实践路径,分别为企业组织路径、公益组织路径和群团组织路径。三类组织基于各自的立场与目标,分别强调家政工的性别身份、处于“草根”社会结构位置的流动劳动者和传统产业劳动者等多元但彼此独立的职业身份。但为了回应家政群体职业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及身份理论机制,宏观维度的政策与制度需要整合不同组织的立场诉求与实践,将多元组织化实践下的家政工多元身份最终整合为统一、稳定的职业化身份,以作为家政产业深化发展、提质扩容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办学定位不够准确、教育特色不够鲜明、人才培养具体实施中急功近利和教育质量令人担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有:成人高等教育尚处于弱势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教育质量评价失之偏颇,教育理论研究薄弱等.在职业发展视阁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基本途径是: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契合成人学员的职业发展心理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满足成人学员的职业发展需求;拓展德育教育模式,培育成人学员的职业发展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强化校企合作,夯实成人学员的职业发展道路等.  相似文献   

18.
威宁是贵州省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该县职业技术教育采用校校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利用联办学校实习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优势来弥补本校的缺陷。职业技术联办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县职中招生困难、设备设施不齐的矛盾,又能更好地发挥骨干职业中学的优势,提高县职业教育的效益和质量。这种模式使学校既可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解决学校无实习场地的困难;同时又可以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对口就业问题。企业直接招收专业对口的熟练工人,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以某市200名幼儿教师为被试进行调查,分析幼儿教师在职业认同、职业弹性与离职倾向方面的特点,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园所性质、年龄、教龄、编制、职称、婚姻情况的幼儿教师其职业认同、职业弹性以及离职倾向均存在显著差异。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职业弹性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职业弹性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解释作用,解释量达到50.90%。今后,需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为幼儿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提高幼儿教师应对工作困难的能力,从而降低幼儿教师离职倾向。?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职业认可度偏低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文章结合心理契约理论分析了辅导员的职业现状以及满足辅导员心理需求的必要性,从辅导员的专业化、工作成就、个人目标、职业发展、素质提升和学校支持等方面指出了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