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就是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构建"中国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阈下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必须明确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建设法治国家。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幸福观,培养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幸福梦。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把来自人民的中国梦交给人民,并以人民群众为基点来考虑中国梦践行过程的所有问题,是中国梦伟大实践应有的题中之义。基于此,中国梦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从实践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来理解。在实践论维度,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活动赋予了中国梦的实践品格,实践中的人民则是中国梦的群众基础;在价值论维度,"以群众为本"的价值取向要求肯定人的尊严、关心群众的生活并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价值旨归;在方法论维度,要使中国梦得到最广泛的传播和认同,必须确立面向群众日常生活的宣传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3.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成果。中国梦所蕴涵的科学的理想目标和合理的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自觉统一的这一基本精神的自觉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精神保障和思想引航,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有民族精神的独立和自信,才能找到克服在实现中国梦过程所遇到的难题的方法。在实现中国梦中,必须克服在基层层面上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标语化、口号化和形式化的倾向,在行动中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从纵向的历史传承中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从横向的比较中必须吸收“他者”的文化精神,从而实现不同文化的互容互鉴。中国梦的互文性表明: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基础。中国梦的首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美国梦是中国梦的借鉴、补充、修正。世界梦是中国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国梦是“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文化中国”和“世界中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人生成长的需要。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阐释中国梦,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揭示中国梦提出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分析"三个必须",坚定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志气、弘扬正气、富有勇气、勤接地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有着鲜明的“立体感”,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梦的全貌,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多面聚焦方能做到立体呈现。其中,在时间层面上,中国梦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又面临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现实,也昭示着无限美好的未来;在主体层面上,中国梦既是属于民族、国家的大梦,又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小梦;在空间层面上,一方面,中国梦需要世界,包括世界环境、世界经验与世界力量;另一方面,世界也需要中国梦继续传递正能量,包括中国继续向其输送发展动力、与其共享发展成果以及向其提供发展灵感。中国梦呈现出的是和平之梦、和谐之梦、发展之梦的形象。中国梦带给世界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人民之福。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理论的提出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启示、教育载体和发展机遇。大学生成才梦与中国梦相融合的途径是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报国之志、学习中国历史、投身社会实践、苦练真才实学;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改革创新精神;高校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坚守主渠道教育阵地,突出主旋律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8.
国外专家学者关于"中国梦是什么梦"的回答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教育梦"、"住房梦"、"就业梦"、"环保梦"等;"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也是"民族主义梦";"中国梦"是"强国梦"、"大国梦",也是"超级大国梦"、"霸权梦";"中国梦"不是世界的"威胁梦",而是世界的"机遇梦",是"和平梦"、"发展梦"、"合作梦"和"共赢梦"。这些观点为深入研究和阐释"中国梦"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方向,但也存在片面理解、误解甚至歪曲"中国梦"的现象。我们应辩证对待国外专家学者关于"中国梦"的解读,合理分析、积极回应关于"中国梦"的建议和批评,澄清、消除关于"中国梦"的误解与误读,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向国际社会阐释和宣传"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尊重群众实践、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坚持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方法论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特质,它在毛泽东思想中定位,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尊重群众实践、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坚持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方法论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特质,它在毛泽东思想中定位,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语境中和谐社会的构建,核心议题是公平正义。马克思社会正义观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治理想和人民大众的价值诉求。坚持以马克思社会正义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审视和分析中国现实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既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如何将中国梦有效融入思政理论课已经成为高校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高校思政理论课应该以"解梦"、"寻梦"、"筑梦"、"圆梦"为着力点,讲透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使青年大学生懂得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个人的;既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讲清中国梦的历史底蕴,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梦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讲活中国梦的时代价值,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在世界层面、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讲实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引领和激励青年大学生跟党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语词,一个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和包容性的概念。"中国梦"一词体现了话语形态的变化,是非常鲜活的人民性话语。"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及其每个个体可实现的美好愿望的总和。中国梦是希望之梦、超越之梦、实践之梦。中国梦的理念是对中国传统人生观的提升,是对当代中国哲学话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历史阶段,即中国独立梦、发展梦、富强梦的实现历程。中国梦的实现与与社会主义关系密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引领中国实现独立梦;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引领中国实现发展梦;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引领中国实现富强梦。中国梦的实现将成就世界社会主义的再度辉煌,并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再度辉煌中突显中国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梦做出精准的诠释有助于国人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含义,为之付诸行动。中国梦源自历史与现实的照应,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景;中国梦是中国个人与全体梦想的凝聚,并以人民的梦为归依;中国梦从历史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中得到升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内核;中国梦要穿越梦想与成功的通道,实干成真是关键点;中国梦处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应当尽力促成好梦相通。中国梦以全新的大众化的话语系统,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求民族复兴的必然诉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主要包括强国、富民、公平、和谐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强国梦是前提,富民梦是基础,公平梦是关键,和谐梦是归宿。实现了强国梦和富民梦,就为实现其他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公平梦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旨归,实现和谐梦则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至美追求。"中国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国强"与"民富"的共同期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兴邦与为民谋利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全国人民对"公平"与"和谐"的良好期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塑造平等中国与和谐中国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预期,彰显了共产党人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信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凝聚了13亿中国人的共同力量,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热情。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产物,中华民族对中国梦的追寻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寻梦过程,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其梦想关系着世界的命运。在美国梦、欧洲梦破灭后,中国梦承载着人民的真正梦想,走文明和平发展之路,它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实现中国梦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它必然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国梦",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马克思的人民主体观突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毛泽东的人民动力观强调人民是实现梦想的动力、是梦想的受益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人为本"思想要求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本。通过上述三个层面的分析得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是实现"中国梦"依靠力量的理论依据。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运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的主体是谁?当前存在着中国梦被“个人化”“庸俗化”的倾向。其实,中国梦的主体是群众个体与人民群体的辩证统一。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但归根到底又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个体性与人民性是辩证统一的。中国梦的个体性是人民性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梦形成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的共性升华;中国梦的人民性体现其显著特质,对中国梦的个体性、特别是对个人梦的选择具有引导和规范意义;中国梦的个体性和人民性是相互作用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二者的良性相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已经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新理念,成为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动力。中国梦不仅是当代中国人的富民强国梦,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救国救民梦,还是整个人类的共同发展进步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处理好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好中国梦与"世界梦"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好中国梦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